我的天津之行
标签:
杂谈 |
一、感受城际列车
8月份京津两地30分钟城际列车正式开通运行,便利的交通使得京津两地市民距离越拉越近,京津“半小时经济圈”也将会随之逐渐形成。
20日下午,我来到了北京新南站。买好C2045次列车票后,等待在候车大厅乘车。这个北京最大的火车站让乘客犹如置身机场,整个车站设计跨度非常大,每一层都包括各项功能,以地下一层为例,停车场、公交车站、商店都在这层,从这层向下是地铁线的车站,向上是站台。从站台层往上,是专供乘坐小汽车进站的旅客使用的高架层。

在乘坐列车时,我感受到车体和动车没有太大区别,服务和环境也和原来一样好。最大的不同是车速明显加快,和乘坐磁悬浮车的感觉很像。普通列车一般有十几节车厢,全靠车头发力带动所有车厢前进,而京津城际列车一般只有8节车厢,距列车员介绍其中一些车厢内安装了动力设施,所以城际列车开动时,车头和车厢处于一起使劲的状态,不仅车头发力行驶,车厢也在配合发力前进。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驱动下,列车的速度自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列车速度很快,车内却平稳舒适,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并且通常列车在行驶时会发出“咣当”的声音,而在京津城际快速铁路上的列车将只发出“嗖嗖”的呼啸声。
列车车厢设计也更加体现以旅客为中心的理念,设有航空餐厅设施,残疾人卫生间,轮椅存放区,婴儿护理桌。车内灯光、流动空间、装修装饰,都体现了人性化。例如,为了减少旅客对速度的感觉,使用的是减速车窗玻璃。为了让旅客更舒适,车上还发放了矿泉水。
一位同行的乘客说,这趟列车上的设施,环境,服务都非常好,而且30分钟的列车更加方便了经常来往穿梭于北京天津之间的乘客,并且觉得票价设置比较合理,是物有所值的。
城际列车正式投入使用的日子也是改造后的天津站首次投入使用的日子。改造后的天津火车站从外观上除了翻新外,从内部也分为地上两层、地下四层。车站整体呈现出现代化设计,和原来车站相比,站内结构设计更科学合理。因为它利用了许多地下的空间,比如出租和轿车可以直接进到地下,出站的旅客可以直接乘车离开车站,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流和车流,也可让乘客不必到站外再打车而少走很多路。又如公交车线路,根据不同方向分到不同出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方向从地下就选择走不同的出站口去乘坐相应的公交。另外,出站口也像进站时一样实行自动检票装置。
二、感受天津
天津的路吧,天津就是没什么坡,路没有方向,感觉那样子就是把大连拍平了。大连的路是依地势而建,没有方向。天津的路,我不知道依何而建,可能是依河而建吧。在天津坐车感觉就是俩字儿:迷糊。天津的道路不是南北朝向,车拐上几个弯之后肯定找不着北了。
听说天津的小吃街挺不错的,当天晚上就去了,吃的挺饱,也没喝醉,还算没遭遇吧,就是不值。
不过第二天就算是遭遇了,午餐去了老店狗不理包子铺,人那个多呀!真有点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劲头。还算有运气,刚好有个空位置可以坐下。买了套餐的狗不理包子,你就真的成了狗不理了。前面客人用过的餐具横七竖八的在桌面上,没有任何一位服务员过来收拾整理,你大声地叫了几遍,没有人呼应,只有自己动手了。刚刚整理出来的桌面,还未等你坐定,就过来天津的客人们急忙的落座了。我迟疑的不知该说什么?他们也疑惑的问我:你为嘛不走呢?我明白了,他们是当我刚吃完。我无奈…
晚餐依朋友的介绍,我们去了天津最有名气的海鲜酒楼。因为来的早,服务员帮我们选择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在选择好美食后,我们落座等待着用餐。在和他的闲谈中,我们不时的用眼瞭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美。完全不可以用美字来形容着窗外的景色。透过宽大污浊的玻璃窗,看到来往的车流,不断穿梭于狭窄的街巷中。不时地还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到了离开天津的这天,一早我就来到了火车站,车站内的人依然是那个多啊,还好因为是城际列车提前就买好了返程的票。时间还早,进了家麦当劳快餐店,买好食品找个座位一下子坐上去,我马上又站了起来,确切的说是跳了起来。好嘛!座位上有水……无奈了。总以为人们的道德水准都很高呢,我这算是又有遭遇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