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一年一度的高考也终于拉开了序幕,看到今年的题目,第一次将当年的重大事件放在作文题上还是个先例。四川的《坚强》更是击中时代主题。教育部命题的全国1卷中,将地震纳入了写作的范围,还是使人觉得既意外、又惊喜。因为这篇作文是最好猜的,但是也是最难写的一篇文章。
今年出这样的题目,可能也是根据90后的思维、或者行为拟定的作文,我就再不破解了。因为自己现有的思维,根本破解不了,更是立意不了。刚才又察看了一个调卷问答,结果难易比例几乎是8:1,就知道这篇文章,难倒了多少人?
再观察一下别的省份的自主命题作文,有难有易,有的使人一下就能明白、悟透立意,也有的故弄玄虚,充满着假诗意的题目,还得使人琢磨一番。写出一篇作文,我认为也是一篇比较难作的文章,特别是它的哲理,你说怎么立意才算准确?
高考作文题,是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自从高考到参加工作后,几十年我一直关注,只是感觉现在的作文题,有的故做深沉,有的故意误导考生。其实真是这样才能反应一个考生的真实水平吗?或者是应试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或者规律吗?我不得而知。
此时我到一下联想到古代秀才们中榜的喜悦了。那一篇篇文字,虽然题目一样,但是前几名高手,绝对是篇篇洋洋洒洒、立意高远,无不使人称绝。再想想现在每年的满分作文,你的感觉不是怪怪的,就是觉得有的评判老师是弱智或脑残之类。此时此刻我真在思考着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是时代发展了?还是自己真的落伍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