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孩子为何让84岁的老父亲老无所依?(图)

标签:
蔡依林刘若英郭羡妮陈慧琳教育 |
分类: 娱乐八卦 |
六个孩子为何让84岁的老父亲老无所依?(图)
文/小丫头文/小丫头
今天,小丫头看到一则报道:八旬翁露宿女儿门外4天3夜,六子女无人赡养。事件大致如下:84岁的綦江老人何大兴有6个子女,如今他却无家可归。1月26日,幺儿媳按之前签订的协议,将何爷爷送到小女儿家赡养,不料小女却不接纳,无奈老人只好在小女儿家门口的楼道上睡了4天3晚。令人寒心的是,目前几个子女都不愿去接父亲回家。昨日,重庆浸水社区居委会主任杜长其透露,他们已将老人送往通惠医院安置。此外,他们正在整理材料,由社区替老人起诉何爷爷的6个子女。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何大兴老人与6个子女之间究竟还是什么样细节?或许我们并不十分清楚,但是,从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里面的原因好像是兄弟姐妹之间利益分配的一点小小不公。
或许会有很多人会说:这种老人本身也有问题,一是对子女教育不当,二是自己财产分配不公平。小丫头也承认这一点,尤其是在那些贫穷落后的农村,老人对孩子的“一点小小不公”有时候会成为日后赡养老人分歧的祸根。
但是,小丫头个人认为,赡养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老人再有过错,做子女的也不应该如此对待。怎么说他都是自己的父亲,怎么说他已经是84岁的老人了。兄弟姐妹之间对老父亲的冷漠推诿,让人们感到心寒。毫无疑问,这样的案例会给其后代在对待赡养问题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树立了极坏的榜样。
他们的子女个个都是应受到严厉的谴责,这是不容置疑的。子女相互争利,自私也好,维护利益也罢。这些我们都暂且不论,每个人都应该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所谓百善孝为先,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老父亲的养育之恩?
春节本该是每个家庭阖家欢庆、温暖团圆的日子,这6个铁石心肠的兄弟姐妹却将有养育之情的亲生父亲扔在冰冷的过道里不闻不问,甚至于惊动媒体也不愿露面收留。这样一种行为必将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惩罚。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小丫头相信84岁的何大兴老人的孩子们都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他们也应该能够体会到做父母的难处了。试问:一个84岁的老人又能有多少财产来让他“不公”地分配?
当然,小丫头也相信,生活中的确会有一些老人本就不公,或是重男轻女,或是对某个孩子有偏爱,这是有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一事件的背后或许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隐情。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孝敬老人的借口与理由。不管老人是不是一碗水端平了,而是孝敬父母就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凭心而论,不可能存在绝对公平的事情。
去年年末,小丫头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72岁老人遇车祸成“植物人”,六个子女日夜看护唤醒。大致如下:2008年10月10日,一场无情的车祸让李秀香成了“植物人”。从那之后,老伴儿和六个子女,便每天守护在李秀香的病床前,终于将其唤醒。而他们唤醒老人的“秘方”,是每天唱老人喜欢的老歌,讲家里的故事,一千多个日夜不间断的“亲情呼唤”,李秀香的家人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两个老人,同样拥有6个孩子。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如此不同。如何真正做到让那些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无论是对我们的社会,还是对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来说,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以为。
-----------------------------------------------------------------------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事件,小丫头特意附上报道全文,如下:
八旬翁露宿女儿门外4天3夜 6子女无人赡养(图)
昨日,綦江区康居雅苑2号楼B幢5楼,老人蜷缩在过道地铺上。 记者 肖祥丹 摄
84岁的綦江老人何大兴有6个子女,如今他却无家可归。1月26日,幺儿媳按之前签订的协议,将何爷爷送到小女儿家赡养,不料小女却不接纳,无奈老人只好在小女儿家门口的楼道上睡了4天3晚。令人寒心的是,目前几个子女都不愿去接父亲回家。昨日,浸水社区居委会主任杜长其透露,他们已将老人送往通惠医院安置。此外,他们正在整理材料,由社区替老人起诉何爷爷的6个子女。
夜宿女儿家楼道3晚
昨天中午12时,记者来到綦江区康居雅苑2号楼B幢5楼,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蜷缩在地铺上,瑟瑟发抖,一股寒风透过楼道上的窗户吹进来,老人半眯着双眼,双手颤抖地拉了拉身上的被子,试图将脸埋进被窝获取温暖。
老人告诉记者,他叫何大兴,今年84岁了,有2儿4女,6个子女按月轮流赡养他,目前应该小女儿何光智赡养,后者不知为何不露面,他只好睡在何光智的家门口。
“何大爷太可怜了,已经在楼道上睡了3晚了。”邻居王先生是6楼住户,他指着5-4的门牌号介绍说,这就是何光智的家,老人是正月初四上午被幺儿媳封传勇送过来的。不过那时,何光智已经没在家了。
王先生称,早在正月初二,何爷爷便被幺儿媳封传勇送来过一次,但因约定的时间未满一个月,当天下午便将老人接回家了。而就在当天上午,封传勇的儿子过来送老人生活用品时,何光智开门望了一眼便和丈夫拿包外出了,至今也没回过家。就这样,何爷爷在何光智家门口躺了4天3夜。
寒风中老人冻得发抖
记者看到,何爷爷因腿脚不方便,吃喝拉撒都在楼道上,为了让臭味散出去,过道上的窗户白天要开着一段时间,寒风不时地从窗户中吹过,冷得何爷爷瑟瑟发抖。
“从前,我那么辛苦地把他们抚养长大,如今他们却这样对我。”何爷爷流泪告诉记者,他心里十分难过和寒心,从初四到昨天上午,他住在小女儿门口几天了,其余5个子女也没有来看过他一眼。对于小女儿的如此之举,他无奈地感叹“没办法!”3天里,他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翁女士是6楼的住户,她告诉记者,初五时,她在小区外偶遇何爷爷的幺女婿,便走上前说,“你岳父在门口睡了一晚上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希望你把老人接进屋。”谁知道,何爷爷的幺女婿却开着摩托车一溜烟地跑了。
热心邻居给老人送饭
社区工作人员和邻居的关心和照顾,让何爷爷收获了少许的温暖。何爷爷说,身上盖着的两床被子是社区工作人员从他大儿子家抱过来的,面包和奶也是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好心的邻居则给他送来热腾腾的饭菜。楼上住户傍晚回家时,会将楼道上的窗户关了,让他少吹点冷风。
浸水社区居委会主任杜长其告诉记者,2008年起,何大兴6个子女形成口头协议,轮流赡养父亲一个月,然而去年12月,何大兴的子女在赡养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也曾导致老人睡2晚楼道。经过文龙街道和社区的协调,去年12月29日,他们召集了老人的子女开会,没到场的也电话联系了。最后拟定一份书面协议,老人由6个子女轮流赡养,每人赡养一个月,何光智也在协议上按了手印。若按农历,今年大年初二幺儿家赡养结束,应转由何光智赡养,但何光智却认为应该按新历折算,正月初六起才该由她赡养父亲。于是,何大兴在大年初二被送到何光智家后,又被幺儿媳接回家住了两天,正月初四,幺儿媳再次送老人到何光智家,岂料,何光智不接纳,人也离开了家。
子女反应
幺女:我得到的太少不可能接纳父亲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联系上了何光智,她激动地说:“(父亲)死在门口都不关我的事,我啥子都没得到,何光春(老人幺儿)得到那么多,我得到的太少!我不可能接纳父亲”。何光智情绪激动不愿多说,匆忙挂断了电话。
随后,记者联系上老人的三女儿何光秀,她说,妹妹何光智曾跟她讲过原因,妹妹的户头在父亲处,因当地搞开发,占了土地,有一部分房款。去年12月29日在社区协调此事,妹妹不满自己的60平方米的2万余元房款被收回,由父亲和何光春分了。妹妹还说父亲以前还拿过十多万现金给何光春,觉得心里委屈。何光秀还表示,她家住渝中区,事情没有解决好,目前她也不敢去接父亲。
随后,记者拨通了何爷爷四女儿何光凤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男子,该男子自称是何光凤的妹夫,对于老人睡过道一事,他表示不关他的事,(到时候)上法庭便是;大女儿何光群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二儿子何光模表示,自己在外地,也不愿意去接父亲;幺儿媳封传勇称,丈夫何光春在外地工作,她目前也在外地,他们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打算回来接父亲。
社区援助
送老人住院 拟告其子女
昨天,杜长其介绍,他们已将何大兴的遭遇反映给了文龙街道,由于老人夜宿楼道三晚已经感冒,经过多方协调,昨天下午5点,老人已被送往就近的通惠医院住院治疗,社区为此垫付了1000元治疗费用。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目前他们正在整理相关材料,最后由社区代为出面,向法院起诉何大兴的6个子女,通过法律手段妥善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
居民看法
子女好冷漠 树立坏榜样
老人的遭遇在小区里引起了很多业主的愤怒。业主翁女士称,老人84岁了,却要遭受如此折磨,即使老人再有过错,做子女的也不应该如此对待。赡养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如何对待老人,将会给其后代在对待赡养问题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小区里大约有1000名住户,近半数都是老人,何爷爷子女的做法,给小区树立了坏榜样。
业主张先生也表示,他对何爷爷的遭遇感到愤慨,希望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让这件事有个好的结局。得知老人已临时转到通惠医院安置,张先生表示自己会继续给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律师说法
子女拒赡养 可判遗弃罪
昨天,重庆锦扬(江北)律师事务所律师潘兴旺称,子女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它既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老人应向法院起诉子女,通过法庭协调让赡养问题得到解决。若协调不成,将由法院判决强制其子女履行赡养的义务,或由其子女轮流赡养,或其子女每人出一定数额的赡养费用请保姆照顾老人;若老人子女仍然拒绝赡养老人,其行为可能构成遗弃罪,将视情况对其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肖祥丹 采写
短评
六个子女何以“赡养不起”一个父亲
大年初四,年味尚浓,八旬老翁何大兴却被女儿拦在家门外,夜宿楼梯道,令人揪心。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何爷爷有6个子女,按说人多好办事,赡养一事更容易解决,然而,这6个子女却因为各自私利,导致老人夜宿在外。
何爷爷将子女一个个拉扯大,早已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作为子女,就应毫无保留地赡养老父亲。退一步讲,老人即使有什么过错,也远大过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沦落至此,6个子女难道就没有一丝的心疼和愧疚?
在道德天平上,子女们的私欲压倒亲情,酿成了这起悲剧,尽管这只是极个别现象,却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独子家庭也好,多子家庭也罢,身为子女,要明白没有父母的哺育、教育,就不会有子女的成长、立业,这种恩情是报不完的,所以切不可用各种私利来算计。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何爷爷的子女们及时悔悟并重新尽到轮流赡养义务,这对于6个之多的子女来说并不过分。
子女来说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