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耿天宅艺术赏析中国画花鸟小写意图片百合花杜鹃花虎皮鹦鹉文化 |
画面的题跋,录宋诗一首:“谁言造物无偏处,独遣春光驻此中。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长借日边红。”
花间行色濡毫端 (2008-06-08
20:25:17)
花间形色濡毫端
——记画家耿天宅
知己 (2008-06-01 21:02:13)
竹鸡 (2008-05-28 19:01:07)
富贵亦寿图 (2008-05-24 20:35:11)
墨梅 (2008-05-21 10:09:55)
墨兰 (2008-05-21 10:05:28)
墨竹 (2008-05-20 18:08:57)
墨菊 (2008-05-20 18:02:57)
莫悲秋色 (2008-05-15 17:32:17)
“莫悲秋色” 画面主题为“秋菊百合”。书诗一首:“莫悲秋色尽荒寒,遍撒黄金满地钱。我为琼花添一景,抱香国里百合鲜。”款落:岁次乙酉春暮提昔年旧作小诗于津沽耿天宅。押名章一套(朱文:“耿氏”,白文:“天宅之印”)。

——记津门花鸟画家耿天宅
(一)
(二)
他不仅研究绘画,还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古典文学研习书法,努力打好文学、书法的功底。他在不断丰富自己绘画创作理论的同时,将中国古典诗词、中国书法艺术融入画中,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记得有几福画上的提诗与跋文给我印象很深。其中,有他经常画的一个题材:画面以杜鹃花为主,衬托着前面的百合花,有时配以蕉叶。画上提句:“新沐春雨后,犹闻子规啼。”点出了画外之音。因为每年春天,当杜鹃花盛开之际,也正是杜鹃鸟鸣叫求偶之时。花鸟同名由此而来。杜鹃鸟又名“子规鸟”,画面虽然没有画杜鹃鸟,但是,看到了画中的杜鹃花,又通过题跋,使人联想到杜鹃鸟的叫声,这不正是画外有画吗?在另一幅“玫瑰花”中画了一对蝈蝈,画中提了一首小诗:“风和日丽,芳草萋萋。玫瑰花下,有虫唧唧。如歌如诉,情侣依依。画赠新人,贺以安居。悠哉乐哉,祥瑞有余。”更加丰富了画面内容、突出了主题。他对“蟋蟀”的提诗中写到:“岂只人间楚汉争,小虫虎距亦分庭。不因绝唱称歌手,却把相残夸英雄。”另外还有“彩笔水墨相碰撞,妙在离合一瞬间。”……这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于画中寄予了画家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与感受,点出了“弦外之音”,对画作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另外,他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西方绘画艺术融入画中,努力使其画作“无一笔无来历”,并在画作中讲意境讲韵味。由此,在其小写意花鸟画创作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绘画艺术风格。
(三)
回眸 (2008-05-07 19:06:01)
画面近景用水墨画石,勾皴为主、点染辅之,略加皴点,墨韵使足,不着丹青。中景画一孔雀回首长鸣,丹青使足,尽显孔雀艳丽风采,正可谓“尽态极妍”。墨韵与丹青对比,另有韵味;繁笔与简写互托,亦别有一番情趣。此画为我又一法也! 2007.10.25 天宅
荷塘清趣 (2008-05-05 21:40:22)
荷花本高洁之物,花迎丽日,叶舞熏风,出泥不染,端合瑶池,为人所重。余素爱荷花,亦尝画之。
此图以清淡之法为之,取清秀淡雅之风格。清墨淡彩,求其素雅。荷叶点厾而成,近处略施几笔重墨,其余淡墨画成,尽显墨润,笔意使足,用笔用墨,不燥不火,方显清雅。疏笔勾花,淡黄略加汁绿染之,提粉而成,衬以翠绿莲蓬,藤黄蘸朱磦点花蕊,深浅浓淡、参差错落。整幅画淡雅明洁,通篇只有花蕊稍艳,显得格外夺目,成为画面醒目提神之处,于墨润中显色彩,平淡里争娇媚。可谓“载舞娇花迎丽日,摇吟阔叶沐熏风”。
“花呈洁净,叶显墨功。萍添层次,芦补空灵”。隙处添加几笔芦草、浮萍以增加层次。通篇笔墨都押在右下方,空出左上方,以显赫位置点缀蜻蜓一只,以增情趣。蜻蜓用笔极为工致、精细。两翅轻薄如纱,洁翠如玉,凭添玩味之趣。
“荷塘情趣”,以“清”字点题,笔墨清淡,带有几分书卷气。整幅呈现轻清淡雅之风格。图中蜻蜓栩栩如生,与“趣”字呼应,使人联想起夏日里暖风习习。宁静的荷塘,垂丝拂面,清爽宜人。便觉暑气顿消。
此画适合悬于书房、客厅,为把玩之物。细可查草虫之精微,粗可观疏密之层次。远可味构图之变化,近可品笔墨之灵动。意境清雅,远离喧嚣。茶余饭后,细细赏玩,亦可清心悦目,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