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双胞胎丁丁当当记录成长点滴校园天文馆十一亲子游第四天育儿 |
分类: 娃在旅途 |
这个“十一”学校放了九天假,破天荒地,附属的幼儿园跟风也放了九天假,于是儿子们华丽丽滴玩了八天,少一天是因为妈妈加了一天班,否则肯定是玩足九天,妈妈继续笔耕,争取早日补齐这八天的小游记:
【十一亲子游】索引:
2011-10-1
2011-10-2
2011-10-3
~~~~~~~~~~~~~~~~~~~~~~~~~~~~~~~~~
【时间】2011年10月4日
【地点】北京天文馆
“十一”长假在郊区玩足了三天,照理说回家后应该先休整休整再谋出行的,哪知两个娃娃睡醒一个懒觉后便呆不住了,直嚷嚷着要出去玩,院子里还不行,一定要走出去,那就去天文馆看球幕电影吧。
天文馆就在动物园对面,但娃娃们还没去过,因为之前爸爸妈妈都觉得小哥俩的年龄太小,到里面只能是看看热闹,真正能接受的东西不多,这个假日既然闲来无事,我们倒是可以先去探探路,离得不远,加之又有直达车,节日里找车位也是个麻烦事儿,那就公交出行吧。
北京天文馆现在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了,老馆重新修葺定位不说,一旁更是矗立着极具现代风格的新馆,犹记当年初到这座城市求学的时候,曾经和好友在这里遥望星空,最近的一次到访是七年前,当时的丁当正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呢,单位组织工会活动,还未辞掉工会工作的妈妈给大家买好电影票做好组织工作后便回家了,谁让这3D、4D的电影孕妇都不能看呢,算是过其门而不入吧,当时就想着以后一定要陪着娃娃们来看的,七年后终于成行了,呵呵。
(网上搜来的图片)
这是新馆前,着急看电影的娃娃十分不耐照相一事,就这表情,呵呵!
红绿配,我们走通俗路线,哈哈!
到天文馆一是参观,二就是看各种电影了,如果看电影的话,参观门票可免,给三位男士买了电影票,妈妈买了张参观票,对天文方面妈妈基本没什么兴趣,带着儿子们探索星空的任务就交给孩儿们的亲亲老爸了,当然妈妈也有强化爸爸在育儿中做娃娃们探索科学的领路人的小心思,呵呵,送娃娃们入场的时候,看到圆圆亮亮的球幕,看来得仰头看啊。
选择了一部适合娃娃们观看的电影——《奇妙的星空》,来看这部电影的介绍:
《奇妙的星空》是北京天文馆2011年暑期为广大公众和青少年精心打造的一档天文科普大餐。这是首次在全天幕数字投影系统加最新光学天象仪的剧场中,演绎美丽的星空之旅。《奇妙的星空》以四季星象的变化为线索,较为系统和完善地介绍了全天主要星座的名称和位置。从寒冬的猎户座到暖春的狮子座,从炎夏的天蝎座到爽秋的飞马座,观众将在四季交替的时间变化中,见证星空之美。
二十分钟后娃娃们出来了,妈妈迎上去问好不好看?小哥俩都点头说好看,但只记住了一个像勺子一样的星座,一人35元就这点儿收获,呵呵,晚上小哥俩在日记里给妈妈讲述了奇妙的星空,当儿讲得尤其精彩:
妈妈查询了一下,当儿讲的应该是秋季星空的神话故事:
巨大的飞马(飞马座)翱翔在星空中,它的主人,曾经除掉过蛇发女妖的大英雄帕尔修斯(英仙座),正要从海怪(鲸鱼座)的口中解救被束缚的公主(仙女座)。就在他们的旁边,公主的父母(仙王座、仙后座)正紧张地注视着他们,期待着女儿被救下来……
看完电影,娃娃们参观了老馆和新馆,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之后,失望之余不免有些感触:
一、天文馆像一个花架子,大而空。
二、天文馆更像是一个收费电影院。
老馆一层右侧是太阳知识展,左侧是郭守敬书法展,二楼就是球幕电影院,滚动播放各种电影。新馆更有三个特效电影厅,二楼有一个大屏幕倒是播放着蕴含天文知识的动画片,但仔细一看原来是给馆中的书店做宣传呢,这儿只能“窥其一斑”,想都了解那就去书店购买吧。国家级大馆中为什么多是收费电影院呢?作为传播科普知识的场所,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媒介方式吗?直观生动地演示一下孩子们感兴趣的太阳系银河系就那么难吗?多陈列一些天文仪器多一些文字介绍就不行吗?如果电影是一种最好的天文知识传播方式,那么国家级的大馆就不能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免费播放一些电影吗?这究竟是运作方式的不同还是物质利益的驱动?
三、天文馆没有讲解让父母们汗颜。
偌大的天文馆里竟然没有见到任何讲解员,倒是见到面容和身材都姣好的工作人员冷漠的面孔,八卦一下,国家级大馆的招人标准的确很高。天文馆不同于自然博物馆这些更大众化的场馆,艰深的天文知识让父母们汗颜,对家长的要求也极高,若不是对天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那么陪着孩子来参观真的也就是陪着了,帮不上忙啊,即使是文字介绍也配得很少,没有讲解没有答疑,看看也就是看看罢了。似乎是有语音导览的,且不说收费,就是录音的一板一眼又有多少可听性,曾看到一个妈妈边听着语音导览边给儿子当“翻译”。
以前也接触过一些相关知识,但经年日久,大半知识全还给了老师,领着娃娃们参观时,面对两小儿的若干个“为什么”,呜呜,要有文字介绍咱也能照本宣科啊,可仪器旁边啥都没有!
原来还说娃娃们是来看热闹的,一游之下发现爸爸妈妈也是那看热闹的,惭愧啊,好在我们不知绝对不装懂,有问题咱回家上网查,绝对不误导孩子。
以后还是多带儿子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之类的场馆,感觉那里能让孩子们更快乐、更长知识。
出发去天文馆前,妈妈带着小哥俩先下楼,爸爸在家拖地,母子三人在校园里边吃香蕉边慢慢溜跶着等爸爸,小哥俩走到哪儿就乐到哪儿,一路上都是嘻嘻哈哈的,妈妈不由掏出相机对准了娃娃,看,一个香蕉皮都能玩出花样带来欢笑,这就是孩子,这就是双胞胎宝宝更多的幸福!
这个姿势哪里学来的?
熟悉吧,就是头图的照片
丁当妈妈现任新浪育儿博客“早期教育”栏目管理员,有关早期教育的原创好文欢迎来自荐,纸条或留言均可,我会择优向亲子编辑推荐,希望能推荐成功。软文和转载类文章请勿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