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双胞胎丁丁当当记录成长点滴早期教育反思放手尊重成长育儿 |
分类: 育儿路上 |
最近盘桓在头脑里一直想告诫自己的是:当孩子们相处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去干预。
原本妈妈认为自己是个明理的妈妈,引导孩子时也是多往懂事、友爱、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等等方面去教育,丁儿和当儿也能听妈妈的话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但近来,从儿子们和小朋友的相处之中,妈妈发现娃娃们越来越小大人,应对一些事情时有些缩手缩脚,这些现象都让妈妈开始反思,是不是在娃娃们与小朋友的交往和冲突中,妈妈从大人判断事情的角度上,在言语中过多地干涉了儿子的思想,影响了儿子的判断,也忽视了儿子心里的内心需求。妈妈在反思:遇到事情应该让儿子自己去判断去决定。
在外面玩时,遇到儿子们心仪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妈妈会告诉儿子去询问小朋友“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得到小主人的同意,自然是皆大欢喜,同时妈妈也会让小哥俩把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妈妈看来,这样团结友爱的互助形式对孩子们都很好,但生活中不光是这样的其乐融融,很多时候,斜风细雨也会不断。
丁当基本上是大方的孩子,小朋友想玩自己的玩具时,都能去分享,但对于自己刚得到又很喜欢的玩具,有时就不那么大方了,舍不得也是人之常情,以往的妈妈都会尽量劝解着娃娃们去分享,有时,丁当不愿意了,但听到妈妈的话,大多数时间都会照做。
有些时候,碰上一些很“独”的孩子,玩别人的玩具可以,但就是不让别人玩自己的,一次,某个孩子跟丁儿借枪玩,丁儿很大方地出手了,可等丁丁看到他的自行车想借来骑骑时,那个孩子扔下玩了好一会儿的枪就跑过去护住了自己的车,那孩子家长也不管不顾,只顾乐呵呵地看着,丁儿很委屈地看着妈妈,大眼睛里似乎在问:“妈妈,你不是说小朋友之间应该分享吗?”
有一次,一个大当儿一岁的孩子抢当儿的滑板车玩,那孩子在前面骑,当儿在后面猛追,边追边喊“还给我”,那孩子的妈妈冲上去了,让妈妈大跌眼镜的是人家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都不言不语,这会儿冲上去是因为自家孩子越骑越快,是去保护自家孩子的,妈妈太无语了,妈妈实在忍不住了,跑过去喊着:“**,把车还给弟弟,弟弟没有同意你玩他的车”,当儿这才拿到了自己的东西。
前两天,丁儿在主楼前借一个小朋友的自行车时,那个小朋友脱口而出“你给我钱我才给你骑”,丁儿一下子懵了,转头问妈妈“他让我给他钱”,一旁的家长笑着看着,当儿刚伸手想摸一下铃铛,那孩子就往前骑一下压到了当儿凉鞋上,当儿大喊疼,妈妈赶紧给儿子揉脚,人家家长照样看着没任何话,这还不是陌生人,一个院里的大人孩子,这种情况下对孩子发火吗?对这样的大人更没啥可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妈妈领着儿子们往办公室去,丁儿问了:“妈妈,我的自行车还给**骑呢,我都没有问他要钱”。
其实妈妈的反思不是来源于有的孩子不跟丁当分享玩具,或是看到这些面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丝毫不加管束的家长和少数爱欺负弱小的孩子,而是从丁当的年龄和成长考虑,当孩子还小不明白很多道理时,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去指导去示范,但现在,儿子们越来越大,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判断,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心爱的玩具要不要去分享,又先给谁玩……诸如此类的问题妈妈不准备再去指导和干涉了,就让小人儿们自己去考虑,有时更不能为了大人的面子,去强求孩子的配合;当然,底下对孩子的分享教育不会少,因为两兄弟天天都在分享,而分享的习惯一旦养成,自己认为该分享可以分享的时候自然会去做,如此放手,妈妈觉得这更是尊重孩子的成长和内心。
既然反思了,就要体现在行动上,这刚放手的时候还真有点儿不适应:
某天接娃娃放学后在幼儿园玩,丁儿开着小汽车,一会儿,小家伙被别的玩具吸引,刚从小汽车里出来就有另一个孩子跑过来想玩小汽车,丁儿后悔了,扶着小汽车的门说:“我还要玩”,丁儿习惯性地看了妈妈一眼,妈妈也习惯性地说了一句“儿子,让小朋友也玩玩好吗”,丁儿听话地跑开了,话说完妈妈就后悔了,怎么又帮娃娃处理问题了呢,于是拿出手机摆弄,用耳朵看娃娃,丁儿接着去玩另一个玩具时,有个奶奶带着个妹妹也围过来,那个奶奶对丁儿说:“让妹妹玩玩好吗?”妈妈眼角的余光看到丁儿张望了妈妈一眼,低头看手机的妈妈不发表意见,于是丁儿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还没玩够呢,我还要玩”,丁儿又玩了两次后主动把玩具交给了妹妹,妈妈觉得这样的丁儿很棒,既实现了心中的想法又把事情处理得很好,小孩子就应该像小孩子的样儿,喜欢的玩具多玩两次无可厚非,不一定要做的让别人夸奖多懂事,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所以以后遇到事情就应该这样,让娃娃自己看着办,哪怕做得不好也没关系,慢慢来,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某个周末,爸爸和妈妈一起带娃娃们在操场玩,一群孩子在草坪上做游戏,忽然,孩子们围在一起,还有哭声传来,在看到状况的第一时间,爸爸冲妈妈喊了一声:“去看看,好像当儿哭了”,妈妈没有立刻冲过去,站在原地向远处张望了一下,哭声是当儿的,小家伙正坐在草地上,似乎没有大事情,妈妈接着坐下来:“没事儿,一会儿就好了”,果然,孩子们很快就又玩起来了,当儿也跑得很欢,记得当时妈妈还被旁边的人表扬了,“这个妈妈真棒”,其实只要不是恶意,小孩子间发生冲突很平常,若真要去论理,很可能大人的架还没掐完,两个孩子早就亲亲热热了。放手,并不是完全不管,当娃娃遇到危险或是有不正确行为时,妈妈肯定会去帮助或纠正的。
慢慢地,内容还扩展了,逐步让孩子自己学着去保护自己:
带儿子们在操场玩耍时,妈妈由原来的步步跟随转变为安静守候,只要玩乐项目是安全的,那么就让儿子们在或远或近的地方随意玩耍,这其间的分享、合作和互助都让小哥俩自己拿主意,妈妈只是远远地旁观着,最初,两个娃娃还不太适应,跟着一群孩子疯跑在草坪上的时候,当儿边跑边回头找妈妈,丁儿有一次跑远了还在远处大喊了一声“妈妈”,待看到挥手的妈妈后,便放心地去玩了,这个时候,守候是妈妈唯一的工作,碰到当儿哭着来告状的时候,妈妈也会告诉小家伙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于是当儿慢慢地可以自己去跟欺负他的孩子理论,或是蹬蹬蹬地跑到那个不听劝告的孩子家长跟前去告状,曾经有一位家长告诉妈妈,上次她看到一个孩子欺负当儿时,就主动告诉当儿这样说:“你不能再欺负我了,要不我和我哥哥两个人一起对付你”,呵呵,好心的阿姨,还有一次,丁儿跑过来表功:“妈妈,我刚才帮助弟弟了,**把弟弟的鞋扔下来,我给弟弟扔上去,他又扔下来,我又给扔上去了(娃娃们在一个高的软垫子上玩)”,“儿子,不能他扔一次你捡一次,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不能再扔了,这样做是不对的”……
五岁的孩子活泼阳光,正是新鲜好奇的年龄,他们可能会执拗、会冲动,但是没有关系,给他们独立面对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伙伴间相处的问题,放手的爱更是理智的爱!
丁当妈现任新浪育儿博客“早期教育”栏目管理员,有关早期教育的原创好文欢迎来自荐,纸条或留言均可,我会择优向亲子编辑推荐,希望能推荐成功。软文和转载类文章请勿自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