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丁当当4岁2个月零8天
在有丁当之前,《三字经》对妈妈来说还真是个空白,打小到大也没系统学过,只会像念顺口溜那样诵读前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教,父之过”,不知道是妈妈小时候“太轻松”还是丁当现在“太累”,小小年纪就已经把《三字经》当作启蒙教材了,从孩子们学习的教材上是不是能看出些啥呢,丁当两岁多时,在卡片书上就初次接触过《三字经》,也曾像模像样地背过几句,后来没有巩固就全忘了。
今年在幼儿园里估计是老师教过了,丁儿回家后背得滚瓜烂熟,像唱歌一样好听呢,妈妈只听过丁儿诵读,从没有听过当儿跟哥哥比着背,妈妈询问过当儿好几次,当儿都没有正面回应过,以至于妈妈又一次地“误会”了当儿同学,妈妈又简单地凭自己心里对两个孩子的认知以为当儿还跟不上哥哥,还没有背会呢,所以妈妈一是想趁热打铁,让丁儿会得再多一些,二是想给当儿补补课,就也开始“上下求索”,妈妈从网上下载打印了《三字经》,回家开始辅导丁儿和当儿,谁想两个儿子都让妈妈大吃一惊,先说丁儿,妈妈才接着丁儿所学往下教了一段教了一两遍,丁儿就大略能背下来了,妈妈提个头小家伙就能脱口接出下句,孩子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真棒啊,怨不得学习是“年轻”时的事情,呵呵。再来说当儿,妈妈不是以为小家伙不会嘛,所以正拿着“教材”逐字逐句教授时,当儿看了妈妈几眼后张嘴就来,哥哥会哪些小家伙照样会哪些,让妈妈惊讶加惊喜,连连向爸爸同志报喜:“当儿不是不会,当儿全会呀”,看到妈妈亦惊亦喜的神态,当儿很是沉稳,估计心里还得说:“妈妈,我明明不想背,你非得让我背”,呵呵。
不过,看到妈妈打印出的《三字经》后,丁儿和当儿都更有兴趣了,两个小家伙不约而同地展开“指读”,甭管指得对不对,反正我们是边指边念,晚上睡觉前,小哥俩都盘腿坐在自己的被子前对着纸质版“诵读”,其实我们还不认识什么字呢,这就是一个形式,两个小家伙一人找了一个东西当教鞭,都要争着当老师来教妈妈,家中的《三字经》讲堂自此开讲,当儿小老师更可乐,教着教着忽然大喊:“老师背上痒,哪个同学上来帮老师挠挠呀”,正在认真学习的妈妈自是大乐,最后也自是妈妈同学上前帮小老师解决眼前最紧要的问题,哈!
如今的儿子们也真的不一样了,两岁时只知鹦鹉学舌似地念诵,现在的小丁和小当却在背诵之余还会不断提问:“妈妈,这句是啥意思”,弄得妈妈既高兴同时又颇为紧张,生怕自己理解不对误导了儿子们,做大人也不易呀。
再来说一个跟《三字经》内容有关的趣事:
某日晚饭,妈妈给儿子们烙小饼,电饼铛里一锅出产四个小饼,盛在一个盘子里,丁儿和当儿各取一个后,盘子里还剩两个,吃完自己碗里的,丁儿对弟弟说:“弟弟,我把小的让给你,我吃大的,好吗?”妈妈纠正大宝宝:“融四岁,能让梨,这不是你天天给妈妈背诵的吗?你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自己吃小的才对呢。”丁儿立刻改正:“弟弟,我把大的让给你”,等第二锅饼上桌后,丁儿又跟弟弟商量:“弟弟,这回该你把大的让给我了吧”,这小家伙,还不肯吃亏呢,而且这个边说话还吃得比弟弟快的小家伙怎么就把妈妈“食不言,寝不语”的嘱咐当耳边风呢,呵呵!
为了同儿子们“交流”和跟上儿子们的“步伐”,老实说,妈妈且下了一番功夫来背诵了一长段的《三字经》呢,因为总不能儿子们兴趣十足地诵读时,妈妈还去现找教材吧,儿子们倘若孜孜以求时,妈妈还答非所问吧,所以苦了妈妈了,年轻时记忆力是一等一的好,年龄大了后那忘性倒是一等一的好,都说生一个孩子傻三年,那妈妈这同时生了两个孩子的就不是简单地傻六年了,可能得傻个3的2次方年头数才对呢,所以现在学习的难度实在是大啊!
若是简单从这《三字经》看来,妈妈这“70后”和丁当这“00后”还能接得上一点点轨,毕竟妈妈还知道《三字经》为何物,也零零碎碎地记住了几句,妈妈身边的“80后”们基本上不明白三字经,更别提背几句了,而现在的小学却都在大力开展国学诵读活动,《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被列为经典名篇之一,如此看来,中国的应试教育正在从“90后”们开始发生变化呢。


这张照片可是丁小摄影师的“大作”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