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日兖州览古赋(上)

(2008-03-07 17:09:17)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方文史丛稿

春日兖州览古赋[清] 牛运震撰

樊英民标点注释

(上) 

 

(以“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为韵。)

 

原夫兖之为域也,星分奎娄①,疆拓龟蒙②。气秉济河之秀③,壤连海岱之雄④。兖豫青徐,洵版章之厚;曹滕邾薛⑤,在邦域之中。洋洋乎百二河山⑥,桑麻遍野;彬彬乎三千礼乐⑦,亲逊成风。切拱极之思,云山皆北;抱寻源之志,吾道其东⑧。

注:①奎娄:指二十八宿中的奎星和娄星。在古代人的观念中,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称为星辰分野。《史记·天官书》注:“奎十六星,娄二星……鲁之分野。”

②龟蒙:指龟山和蒙山。《诗经·鲁颂·閟宫》有“奄有龟蒙”句。

③济河:指济水和黄河。《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

④海岱:指黄海和泰山。杜甫《登兖州城楼》诗:“浮云连海岱。”

⑤曹滕邾薛:为春秋时的四个古国。分别在今之曹县、滕州、邹城、枣庄。

⑥百二河山:指山河险固,形势重要。典出《史记·高祖本记》:“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秦得百二焉。”

⑦三千礼乐:指孔子的弟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⑧吾道其东:典出《后汉书·郑玄传》。郑玄师事扶风马融,学成辞归时,马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其东矣。”指其学术将流布于关东。此处指追溯道统之源,是在鲁国所在的东方。

按:以上此赋开首第一韵,综叙兖州位置及风俗特征

故初闢洪濛,聿开景运。粤稽千载之遥,不越数武而近。炎帝建都之域①,佳气苍苍;轩辕毓圣之里②,休光隐隐。少昊以穷桑肇邑③,史书之记载非诬;有虞以负夏就时④,父老之流传可问。允称太古之遗风,岂第海山之名郡!

注:①炎帝:即上古传说中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炎帝……都于曲阜。”

②轩辕:即三皇中的黄帝。《帝王世纪》:“黄帝生于寿丘。”按寿丘在今曲阜城东。

③少昊:为上古传说中五帝之一。《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按穷桑又作空桑,在曲阜附近。

④有虞:即五帝中的舜。《史记·夏本纪》:“舜……就时于负夏。”按,有说负夏即负瑕、瑕丘。在今兖州境。

按:从此韵起叙兖州之历史。先叙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迨乎洪荒邈矣,王业焕乎。八载劳绩,声振泗滨之磬;四州底绩,光流淮夷之珠①。汤冢履济阴之吊古②,奄城宅殷土而负嵎③。周室为负瑕之故地④,鲁邦兼徐宅之名区⑤。泰山之势岩岩,元子固乃疆乃理⑥;泮水之旗茷茷⑦,僖公犹亦步而亦趋⑧。

注:①“八载”、“四州”:均指大禹治水的功绩;“泗滨之磬”和“淮夷之珠”是《尚书·禹贡》所载向天子的贡品:“厥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

②“汤冢句”:汤即成汤,为商代之开国皇帝,据说其墓在济阳,有说即曹县。曹县明清时属兖州府。

③奄殷:为商古国名,西周初年曾叛乱,周公率兵践奄,负嵎指此。奄地在今曲阜。

④负瑕:为鲁邑,又称负夏、瑕丘,是鲁国某公的采邑,故址在今兖州城北古城村。

⑤此句说鲁国在上古时属徐州。明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沿革志叙》:“禹贡之兖界在济河,而今日之境略及海岱,故其东南郡邑属徐州之邑者十之七八……盖宅徐之方而受兖之名也。”

⑥“泰山岩岩”:见《诗经·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元子,指周公之长子伯禽,为鲁国第一代国君。《閟宫》有“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其中的王指周成王,叔父指周公。

⑦“其旗茷茷”:见《诗经·鲁颂》的《泮水》篇。按,《滋阳县志·艺文》载《春日兖州览古赋》中此处茷字作  ,误。  本不成字,检各种版本的《诗经》,此处均作茷,茷茷为旌旗飞扬貌。

⑧僖公:指鲁僖公,是伯禽第十九世孙。《诗经》中的四篇《鲁颂》,均为赞美他而作。

按:此韵叙夏商周时代兖州事。

洎夫八百载之昌期,重兴瞻于乌止①;十二公之治绩,已绝笔于麟经②。逝水有无穷之碧;残山馀未了之青。汜水升坛,紫光耀汉高之帜③;济宫诞圣,红霞蔚光武之灵④。感孝哀之徒多倖位⑤;幸齐梁之尚有典型⑥。景彼有莘,长流徽于阴教⑦;鄙兹诸吕,枉邀宠于后庭⑧。

注:①八百载:指东西周共享国789年。瞻于乌止,典出《诗经·小雅·正月》:“瞻乌爰止,于谁之屋?”乌即乌鸦,以看乌鸦不知落在谁家屋上,比喻乱世百姓的流离失所。

②十二公:指从鲁隐公到鲁哀公的鲁国十二国君。是孔子编《春秋》所记载的范围。麟经即指《春秋》。该书最后一句是:“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故曰绝笔。

③“汜水”句:指汉高祖刘邦在汜水即皇帝位。据《兖州府志·山水》,汜水在定陶县。

④“济宫”句:光武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据说他生于其父刘钦任济阳令时,当时有“赤光照室”。有说济阳在今曹县。

⑤孝哀:指汉哀帝刘欣。刘欣之父为定陶王刘康,母丁姬,瑕丘(今兖州)人。因汉成帝刘骜无子,后由刘欣做了皇帝。

⑥齐梁:指南齐高祖萧道成和梁高祖萧叔达。二人皆兰陵人,兰陵在今枣庄一带。

⑦有莘:据说在今曹县。《烈女传》载殷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

⑧诸吕:指汉高祖刘邦妃吕雉及其族人。吕雉为单父(今单县)人,汉高祖死后,独揽大权,把持朝政,多任用吕姓族人。

按:此韵叙春秋至汉代兖州事。以上材料多取自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帝迹志》。

此皆统异天人,风殊文质。非当周道之兴,不入宣尼之笔①。文献不足,何损益之可知②,荐绅难言,或传闻之失实③。唯史记以春王④,亦诗歌乎有駜⑤。土田是锡,在三王继治之年⑥;周公其衰,正五霸迭兴之日⑦。

注:①宣尼指孔子。周道指西周礼制。此句说孔子编《春秋》时对材料的取舍全依周道。

②此句化用《论语》二句:《八佾》:“……文献不足征也”;《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③荐绅指士大夫阶层。《史记·五帝本纪》:“……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④史指《春秋》。该书第一句为:“春王正月”。反映出孔子尊周朝为正统的思想。

⑤诗指《诗经》,有駜,为《诗经·鲁颂》篇名。内容为赞颂僖公。

⑥三王,似指周人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人物:太王古公亶公、王季、文王姬昌。

⑦周公其衰,见《礼记·礼运》:“孔子曰:于乎哀哉……周公其衰矣!”五霸,指春秋时的五个著名诸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按:此韵言上古传说未必全可信,又述孔子删定古文献事,为下韵写孔子事迹作过渡。

懿彼赤绂适昭乎异瑞,玉书载启乎秘函①。超生民而未有,赞天地以可参②。登山仰其峻极,观水得其静涵③。六百祀之后乃有达人④,真或源而或委;七十子之徒莫非贤者⑤,各以雅而以南⑥。

注:①赤绂、玉书均为孔子诞生时的祥瑞,见《祖庭广记》。

②生民未有:《孟子》:“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天地可参:《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按,“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分别使用,正合乾隆皇帝为孔庙大成殿所题匾额。

③“登山观水”句:此句用《孟子·尽心》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④六百祀:似指从周公到孔子诞生约六百年。

⑤七十子:指孔子弟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⑥雅指二雅,即《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共七十四篇,雅诗为王畿的乐歌;南指二南,即《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其二十五篇,为江汉流域乐歌。

按:此韵叙孔子诞生及事迹。

惟时士皆颜闵,人尽由求①。远或适来于吴卫,近亦半集于鲁邹。担簦而至,负笈以游。鼓宓子之琴②,不羡朱弦玉轸;过颜渊之巷③,何殊碧观琼楼。

注:①颜闵:指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由求,指仲由,字子路;冉求,字子有。皆为孔子弟子。

②宓子之琴:宓子指宓不齐,字子贱。他鼓琴而治,见《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③颜渊之巷:《论语·雍也》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曲阜及兖州均有陋巷,传为颜回故居所在。

按:此韵叙孔子弟子。

是以圣经既炳若其常昭;异学难纷然而聚讼。山河不改,恍接衣冠;风雨依然,如亲章缝①。历周秦汉晋而传薪,逮濂洛关闽而接踵②。守雅言四教之遗③,为期月三年之用④。咸矫首于圣关,难追踪于天纵⑤。

注:①章缝:章甫为儒家之冠,缝掖为儒家之服,合称章缝,此处指代孔子。

②濂洛关闽:指宋代理学的四个主要流派: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

③雅言四教:均出《论语·述而》:“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④期月三年之用:《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⑤天纵:《论语·子罕》:“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按:此韵述孔子学说之影响。

宜乎世仰其型,代增其禄。魏称礼士,始荣其封①;秦已焚书,尚求其族②。汉魏祭以太牢③,晋唐致其工祝④。像赞自艺祖而权舆⑤,衍圣为仁宗之袛肃⑥。四配十哲,始于有明⑦;六佾八笾⑧,介兹景福⑨。历世恒隆其仪,更仆可悉其目⑩。

注:①魏黄初二年(222)有诏封孔子二十一代孙孔羡为宗圣侯,赐食邑一百户。

②秦始皇三十四年(-213)焚书。二世元年(-209),张楚邘东胜聘孔鲋为博士太师。鲋以病谢。

③东汉建武五年(29)十月,光武帝刘秀过鲁域,以太牢祀孔子。太牢指以牛羊豖为祭品。

④工祝指掌卜筮祭祀之官。唐有诏祭孔事共十数起,不再详列。

⑤艺祖即太祖。此应指宋太祖赵匡胤作《孔子赞》。权舆:开始。

⑥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三月,改封孔子四十六代孙文宣公孔宗愿为衍圣公,为衍圣公名号之始。袛肃:恭敬严肃。

⑦四配:指孔庙配享的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按,此四人分别为唐贞观年间、开元年间、宋元丰年间、咸淳年间所定,到咸淳三年始有四配之名,至元延祐三年孔庙才有四配之设(据《山东省志·孔子故里志》),此处说“始于有明”似不确。十哲,又称十二哲,指孔庙祔祭的孔子弟子,为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共十二人。从唐宋至明清代有变化,此言始于有明亦不确。

⑧六佾为祭孔用的乐舞,舞者分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笾为竹制祭器。

⑨介兹景福:见《诗经·周颂·潜》:“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⑩更仆:更番相代,此指数不胜数。

按:此韵叙孔子死后之被尊崇情况。

凡此帝王赫矣,贤圣烂如。生斯地也,殆有天欤!言升高阜,载望遗墟,乘时独往,携客相于。揽文章于大块①,挹清气于扶舆②。志切探奇,都忘尘念:心存怀古,如在皇初③。

注:①大块:即大自然。此句化用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语:“大块假我以文章。”

②扶舆:指风。形容风盘旋而上。

③皇初:指太初,远古时期。

按:此韵以下写兖州历史风物,此为过渡。

爰是龙湾问渡①,泗水溯流。芹香郁郁,藻影悠悠。细草微风,不碍王孙之马;桃花新雨,欲迷渔父之舟。童冠偕来,恍沂滨之初浴②;昼夜不舍,如川上乎从游③。锦浪千寻,各兴思于鲲化④;斜阳一片,奚致羡乎鸥浮!

注:①龙湾:兖州城北泗河转弯处有龙湾店村。

②童冠句:《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詠而归。”

③昼夜句:《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④鲲化:《庄子·齐物论》:“北溟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按:此韵以下写“滋阳八景”。此为八景中的“泗水流芳”一景

亦有凫绎之派支未断①,龙山之绵亘无垠②。非孟嘉落帽之场③,秋风飒飒;若坡老骑马之路④,春雪纷纷。峦岫千里而蜿蜒,松杉百尺而芳芬。匹练飞于岩壁,数椽夹于峰纹。仰峻宇之摩天,几层绀阙;瞻夕阳之在地,万里红云。

注:①凫绎指今邹城境内的凫山和峄山。

②龙山,当指今邹城境内的九龙山。按,滋阳境内除了城西嵫山外,并没有其他的山,而滋阳八景中却有龙山环照一景。从光绪十二年县志卷首所附八景图中的龙山环照一图来看,龙山似应为南门外泗河北岸一大土岗。据老年人介绍,此岗东西长数里,向东直到今共青团路一带,最高处高于地面五六米,据说其上树木很多,四十年代末国民党守城时才砍伐净尽,土岗亦于文革中取以烧砖,渐渐挖平。但从此赋描写看,指龙山为九龙山也不无道理。九龙山距兖州仅二十里左右,天气好时可以看见,借以名滋阳之景也未尝不可。

③孟嘉落帽,是关于龙山的典故。晋孟嘉九月九日游龙山,风吹帽落。见《世说新语·世鉴》。

④苏轼(东坡)有“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句。

按:此韵写八景中的“龙山环照”。

又有玉河泄影①,金柳呈妍。听银鱼之喋喋,赋黄鸟之翩翩②。波分曲水之流,一觞一咏③;春满灵和之树,三起三眠④。白石周遭,栏杆十二;碧烟笼罩,气象万千。回轂即已往而又复⑤,芳阴若已断而忽连。

注:①玉河:即御河,又称府河,穿兖州城而过。

②黄鸟即黄莺,《诗经·周南·葛蕈》:“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③此句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畅叙出情。”

④灵和之树:指柳树。语出《南史·张绪传》。陆游诗:“楼台到处灵和柳,簾幕谁家子晋笙?”⑤回毂:《滋阳县志·艺文》录作回  ,似误。按  为丝织品,回  不词。毂指车,正和“往而不复”相应。

按:此韵写“玉河烟柳”一景。

若夫泗流之萍藻弥芳,金口之芙蓉可采①。晚潮带雨,见野渡之萧然②;夜泛乘流,听棹歌之欵乃③。沙明波净,秋色初高;夜静水寒,明月可载。排空之雪浪霏霏,拍岸之银涛皑皑。惟其挟诸水以通漕,是以障百川而入海④。

注:①金口,指金口坝,在城东泗河上。

②杜甫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此化用之。

③欵乃:行船时的摇橹声。

④金口坝的功能是障泗水西流以济运河通漕,故云。

按,此韵叙 “金口秋波”一景

又若壇墠春深,舞雩烟霭①。长林蔽日而青葱,高树团云而云爱云逮。阴阴嘉木,涤我烦襟;习习和风,吹人裾带。一声鸣鸟,若鼓瑟之未希;两袖春衫,亦咏归之可再。既已地接乎防尼②,何必山登乎泰岱?

注:①舞雩台,旧址在今泗河南大桥北端,为古人祭天祈雨处。《论语·先进》有“风乎舞雩”语。

②防尼,指今曲阜境内的防山和尼山。

按:此韵写“舞雩春风”一景。

亦若南楼摛藻,东郡驻旌①。依荣椿而亲乌哺②,歌伐木而赓嘤鸣③。万里登台,无事作风急天高之感④;一樽命酒,乌容仅江东渭北之情⑤。泛汉使之星槎⑥,已早随乎返照;瞻青莲之月色⑦,亦何恨乎秋声!原未逢乎多难,岂遽写其不平?

注:①杜甫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东郡指兖州,南楼指兖州南门楼,即今少陵台。

②荣椿,古人认为椿树长寿,因用以指代父亲;乌哺,旧称乌鸟返哺,因以喻子女事奉父母。此句说杜甫来兖州看望父亲杜闲。

③《伐木》为《诗经》篇名。此诗首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全诗的主旨在歌颂友谊。此处用以写李白杜甫在兖友谊。

④万里登台句:杜甫《登台》诗:“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化用之。

⑤江东渭北: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⑥汉使星槎:见《博物志》,有人乘槎到了天河,见到牛郎织女云云。后人因以之喻富贵降临,飞黄腾达。此云随乎返照,指杜甫一生不得志。

⑦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兖州城东有青莲阁,为纪念李白处。

按:此韵由“南楼夕月”一景而写杜甫李白在兖州事。

故其为诗也,高瞻岳影,则云荡胸中①;宴集石门,则龙吟泓下②。客窗对雨,惊心于幕燕河鱼③;清渚泛舟,得句于鸣蝉洗马④。张梨杜酒,时过隐居⑤;鲁殿秦碑,方依亲舍⑥。蒲荒菱熟⑦,既其曲之弥高;橘颂莼羹⑧,亦厥音之近雅。浣花溪上,空遥望于南天⑨;挂月城头,幸俯临乎东野⑩。

注:①高瞻月影句:杜甫《望岳》有“荡胸生层云”句。

②龙吟泓下: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有“泓下亦龙吟”句。

③幕燕河鱼: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主簿公》:“震雷翻燕幕,骤雨落河鱼。”

④乌蝉洗马: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⑤张梨杜酒:杜甫《题张氏隐居》:“杜酒徧劳劝,张梨不外求。”

⑥鲁殿秦碑:杜甫《登兖州城楼》:“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⑦蒲荒菱熟: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菱熟经旬雨,蒲荒八月天。”

⑧橘颂莼羹: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⑨浣花溪: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在其旁。

 按:此韵从南楼生发,点化融会杜甫诗句而成。

至于开觉路于大千,得禅宗于秘笈。古庵之塔影难攀①,石佛之灵泉可汲②。西来何意③?空闻簷铎之丁东;上乘难参④,证借樽  之注挹。虚传牛斗之棲,谁启蛟龙之蜇⑤?幢中贝叶,勿庸枯坐而求;座底莲花,讵以棒喝而入⑥。

注:①古庵塔影:古庵指兴隆寺,寺内有兴隆塔。塔始建于隋代,现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②石佛灵泉:石佛寺内有井,井中有灵石,石上刻咒语,为宋代物,据说天旱时取出求雨甚灵验。石佛寺早毁,故址在城东北豆腐店村附近。

③西来何意:是佛教禅宗斗机锋常用话头。指达摩从西方来中土的意思。

④上乘指大乘,是佛教中较小乘高一层次的教义。

⑤此联上句写兴隆塔,下句写石佛灵泉。牛斗指二十八宿中的两颗星,以此形容塔高。

⑥贝叶,指贝叶经。西土佛教典籍往往以贝叶写成。莲花,指莲座,佛教神祗座位往往饰以莲花。

按:此韵合写“兴隆塔影”、“石佛灵泉”二景,此二景均与佛教相关。

他如阳峰崇其祀①,甑阜象其形②。济洸浩浩,漕沂泠泠③。耕郭外之田④,贤关伊迩;过柳下之墓,圣域曾经⑤。疏氏里中,可指某丘某水⑥;韦公园里,亦曾为英为灵⑦。此皆由一时之建白,乃以传千古之汗青

注:①阳峰,似指嵫山。嵫山又名嵫阳山。该山东峰之巅有太玄观,故云“崇其祀”。

②甑阜,指甑山,为城北一土阜。《滋阳县乡土志》:“甑山在城北五里石马村后。无石,地势所聚,高若大阜。”

③济洸漕沂皆水名。

④郭外之田,指今兴隆庄镇火神庙、三官庙等村,清代时称陋地。光绪十二年《滋阳县志·古迹》:“……故老相传,颜子为邑人……城南八里南砂堆社为颜子郭外田。”

⑤柳下之墓,《滋阳县志·古迹》:“柳下惠墓在城西八里进贤社。”按其地即今高庙村。墓已于文革中毁,实为一汉墓。柳下惠,春秋时著名贤人。

⑥疏氏,指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曾为汉宣帝太子太傅。康熙十一年《滋阳县志》记:“二疏故里,在县西北四十里高吴社。”

⑦韦公园,指韦园,在今中御桥南路东。韦公指韦贤。《滋阳县志·古迹》:“韦园在县东百余步。汉丞相韦贤受诗于瑕丘江公,为就业之所。”

按:此韵叙滋阳县范围内的其它古迹。

又如娄庄之在赤汉①,钟离之得素书②。垂绿阴于檀城③,上古之遗踪可溯;飘红云于桃岸,东门之故址未墟④。泉名蒋翊⑤,冢记茂舒⑥。虽陟遐之自迩⑦,已推类以尽馀。此俱秉周礼之遗,观易象春秋之在鲁⑧;宁第夸幅员之广,控海岱及淮而为徐⑨。

注:①娄庄:在县城西南王因镇,又名娄公集,传为汉建信侯娄敬故里。赤汉:指汉代。按古代流行的五德终始说,汉主火德,色赤,故云。

②钟离:指东汉瑕丘令钟离意。康熙十一年县志记:“钟离意得素书处木坊,在滕村店。”按滕村店即今新驿镇店子街。

③檀城遗址在今大安镇二十里铺。按檀为春秋侯国,汉为檀乡。

④“红云桃岸”句:李白《鲁东门泛舟》二首中有“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句,此所谓东门之故址,当指青莲阁。

⑤泉名蒋翊:清李中和作《滋阳十四泉记》,其中有上下蒋翊泉。按:蒋翊字元卿,为西汉时兖州刺史,以廉洁著称。

⑥冢记茂舒:康熙十一年县志记:“董茂舒墓,在城南十里马青社。”据说董茂舒为汉董仲舒之兄。

⑦陟遐之自迩:《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指做事应循序渐进。

⑧“秉周礼之遗”句:见《春秋》昭公二年:“春,晋侯使韩君来聘”条,《左传》:“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

⑨《尚书·禹贡》:“海岱及淮为徐州。”

按:此韵叙滋阳古迹,总结其地位之重要。

尔来川航圣渎,域履子驹①。九仙山峙,五老峰纡②。犹有乡人之饮酒③;乃知国史之浚洙④。鲁壁之金丝未寂⑤,灵光之石阙已渝⑥。何处趋庭,问诗问礼⑦?此中植楷,几荣几枯⑧?春雨杏坛⑨,幸会心之不远,秋风蒲圃⑩,亦相赏之不孤。

注:①子驹为鲁国城门。见《左传》文公十一年。

②九仙山、五老峰:据乾隆甲午重修《曲阜县志》:“县北四十五里有甑山,俗名九仙山。”“尼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山有五峰相连,曰五老峰。”

③乡人之饮酒:《礼仪》  有《乡人饮酒礼》篇。

④国史之浚洙:《春秋》庄公九年:“冬,浚洙。”

⑤“鲁壁”句:秦始皇焚书时孔鲋藏书于壁。后来,鲁恭王拆孔氏故宅,听到天上有金石丝竹之声,结果发现了古文经书。

⑥“灵光”句:灵光指鲁灵光殿。汉代鲁恭王所建。王廷寿曾作《鲁灵光殿赋》。

⑦“趋庭”句:见《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学礼乎?……”按,鲤指孔子之子孔鲤。

⑧“植楷”句:按此处楷似应为桧之误。植楷为子贡庐墓事,并无几荣几枯的事;植桧为孔子事,《阙里志》载孔子手植桧:“世谓之再生桧。晋永嘉三年枯死,隋义宁三年复生。”以下叙数次荣枯事。

⑨杏坛:在孔庙大成殿前,传为孔子讲学处。

⑩蒲圃,在曲阜东门外。

按:此韵写曲阜县古迹。

其在宁也,则居岱之阳,在汶之上。践梁父之故墟①,揽菟裘之盛况②。春城之花雨缤纷③;蛇渊之珠光滉漾④。山名虎尾乃不咥人⑤;岫矗凤屏浑如列嶂⑥。

注:①梁父,地名,故梁父城在宁阳县东北。

②菟裘,地名,在梁父城附近。

③春城,故址在宁阳县西北汶水之阴。

④蛇渊,地名,在宁阳县境。

⑤虎尾山,在宁阳县,今名葫芦山。

⑥凤屏山,在宁阳东北,与虎尾山对峙。以上诸地名均见于《宁阳县志》。

按,此韵写宁阳县之古迹名胜。

其在邹也,则四基之山恒峙⑴,三迁之里常新⑵。泰岳岩岩,如睹养成之气⑶;机声轧轧,犹钦劝学之人⑷。诸若岗陵之巍峻⑸,难方峄孔之嶙峋⑹。树抚孤桐,高山流韵⑺;云生古洞,素练无垠⑻。尼父之威仪肃穆⑼,纪王之城阙沦湮⑽。笑郗鉴之潜踪,世也犹知有晋⑾;辨李斯之篆刻,客亦何负于秦⑿!

注:⑴四基山:在邹县东北,孟子墓所在。

⑵三迁之里:相传孟子幼时,家庭居住环境不利于学习,孟母曾三次迁居。事见《列女传》。

⑶养成之气:《孟子·公孙丑》篇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⑷断机:为孟母教子故事。孟子幼时辍学,孟母以刀段机与织线以教之。见《列女传》。

⑸岗陵:指岗山,在邹县城北。

⑹峄孔:指峄山,在邹县南,因山多孔洞,故名峄孔。

⑺孤桐:峄山上有孤桐寺。按《禹贡》所载之贡品有峄阳孤桐。桐木是做琴的材料,故有“抚孤桐”,“高山流韵”语。

⑻古洞:指峄山上的白云洞。

⑼尼父:指孔子 。孔子诞生地尼山,清代属邹县。

⑽纪王城:在邹县峄山附近,实为春秋时邾国都遗址。后名纪王城村。

⑾郗鉴:晋末兖州刺史,曾率部在峄山一带避难并抗击后赵。《水经注》谓峄山有大峄,名郗公峄。“犹知有晋”,化用陶潜《桃花源记》中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⑿“李斯之篆刻”:指峄山上的秦始皇东巡时李斯所立颂功碑。“亦何负于秦哉!”是李斯《谏逐客议》中语。

按:此韵叙邹县古迹名胜。

其在峄山上者,南北有大小之目①,左右见巌穴之奇。大宋锡之侯爵②,有明祀之神祗③。书门纪于丞相④,灵岩祭于有司,五花莲峰⑤,跗萼之始开何日?妙光名洞,慧珠之普照无私⑥。问遗稿于茂陵,仅存败箧⑦;歌新诗于杜甫,已少完碑⑧。

注:①大小之目:《水经注》记峄山有“大峄”;明人曾在山阳刻“大峄”二字。《邹县志》记有“小峄山”,说白龙洞中有石似峄山形,即为小峄山。

②大宋锡之侯爵:指宋延祐时遣官祭峄山,封灵岩侯。

③有明祀之神祗:明景泰四年遣刑部尚书薛希琏祭峄山神,立碑于百步石上。

④书门纪于丞相:指秦始皇东巡时李斯颂功勒石,谓之书门。

⑤五花莲峰:又称五华峰,为峄山主峰。

⑥妙光洞:为峄山名洞,夕阳西照时,霞光万道,绮丽无比。

⑦此句未详所指,待考。

⑧当指杜甫《登兖州城楼》诗,有“孤嶂秦碑在”句。又,杜甫有《李潮八分小篆歌》:“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此诗亦曾刻在峄山,后毁。

按:此韵专写峄山史迹及风光。

其在泗也,当蒙费之交冲①,资泗洙之灌溉②。卞明建国,旧登鲁史之编③,陪尾穷源,已历有虞之代④。难问其详,聊存其概。访书台于孔氏,吾道未湮⑤;赐采邑于卞庄,其人斯在⑥。

注:①蒙费皆地名,《兖州府志》:“泗水,古之卞国也……其北为蒙,其南为费。”

②泗洙,泗水、洙水皆水名。

③卞明,古卞城在今泗水城东五十里,为古卞明国。鲁史指《春秋》,该书襄公二十九年“夏五月,公至楚”条,《左传》有:“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

④陪尾,陪尾山为泗水发源处。有虞,即舜。有说泗水有漏泽,即舜渔之雷泽。

⑤书台,《兖州府志·山水》载泗水有圣公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山颠有孔子书台遗迹。”

⑥卞庄,卞庄子为鲁大夫,卞城为其采邑。卞庄以勇武著称,《论语·宪问》以其勇并称于冉求之艺。

按,此韵写泗水县名胜古迹。

其在滕也,则黄叶青莲①,山钟其秀,  犂於莬②,代袭其芳。墓修奚仲③,祠祀孟尝④。陶朱情殷于居积⑤,文公志切于尊王⑥。居休于薛⑦,代祀城梁⑧。洵幅员之式廊,繄止旅之允荒。

注:①黄叶山,在城东北。青莲山,应作莲青山,在城东北。

②《兖州府志·古迹》记滕县有  犂来城、於莬城。

③奚仲,夏代人,官车正。《水经注》:“漷水又西南,经薛县故城北,夏车正奚仲之国也。城南山上有奚仲墓。”

④孟尝,指战国齐贵族孟尝君田文,封薛公。《兖州府志·祠庙》记孟尝君墓在薛城东门外。

⑤陶朱,指范蠡。刘向《列仙传》记他弃官后曾在兰陵卖药,居积发财致富。

⑥文公,即滕文公,《孟子》有《滕文公》篇,阐发其王道政治思想。

⑦居休于薛:《兖州府志·古迹》记滕县有故休城,“孟子去齐,居休即此。”又有故薛城。

⑧代祀城梁:《兖州府志·古迹》记滕县有梁城。

按:此韵写滕县古迹名胜。

至于峄有熊耳夹谷之遗躅①,鄫城偪阳之称名②。金有于李龙蛇之迹③,范张鸡黍之情④。既观鱼于棠之贻诮⑤,亦筑台于郎之未更⑥,阳谷纪齐桓之会⑦,汶上速闵氏之行⑧。寿更播夫百忍⑨,言难尽乎六城⑩。

注:①熊耳山:在峄县北六十里。夹谷,指夹谷之会,见《春秋》定公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兖州府志·古迹》记峄县孟壤城北有夹谷山,“土人亦相传为齐侯城”。按,夹谷之会的所在,有多种说法,此说只可算其中之一。本赋中有很多此类情况,不再一一说明。

②鄫城、偪阳:《兖州府志·古迹》载峄县有故鄫城,在县东八十里;故偪阳城,在县南五十里。

③于李:指唐人于志宁、李白。《兖州府志·古迹》载于志宁书庾子山枯书赋石刻和李太白书壮观二字碑在金乡县儒学内。

④范张鸡黍:为金乡著名故事。范为范式,他与张劭为友,感情深厚,生死不渝。范式曾炊黍杀鸡招待张劭,习称范张鸡黍。《兖州府志·古迹》载金乡县有鸡黍城,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其旁有范巨卿(即范式)墓。

⑤观鱼于棠:事见《春秋》隐公五年,“春,公观鱼于棠。”《公羊传》:“何以书?讥。何讥尔?远也。”《兖州府志·古迹》载鱼台县有“武棠亭,在县北二十里……今谓之观鱼台,县所由名。”

⑥筑台于郎:《春秋》庄公三十一年“筑台于郎”。《兖州府志·古迹》载鱼台县有郎亭,在县东南。

⑦齐桓之会:《春秋》僖公三年,“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兖州府志·古迹》记阳谷县有会盟台,在县治以南。

⑧闵氏之行:闵氏指闵子骞,孔子弟子,《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⑨百忍:唐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唐高宗曾问他何以能如此,张公艺在纸上写了一百个忍字。事见《旧唐书·孝友传》。寿张,今梁山县。

⑩六城,指本韵所涉及的峄县、金乡、鱼台、阳谷、汶上、寿张六县。清代均属兖州府。

按:此韵述六县古迹。

夫惟济宁之隶于兖也,旧是樊城,亦称亢父①。千尺高樯,几声柔橹。杜子美放舟之处②,皓月弥妍;贺知章骑马之场③,青帘欲舞。灌婴骂座,气吐虹霓④;太白登楼,杯传鹦鹉⑤。樽开竹叶,不辞佩解金龟⑥;梦入梨花,何啻山摧玉树。摩遗碣于蔡邕⑦,寄新诗于杜甫⑧。吹竽鼓瑟,不妨为之歌齐⑨;酌醹饮醇,岂必因之去鲁⑩。

注:①樊城、亢父:《兖州府志·古迹》记济宁州有“故樊城,在州北,汉置”;“故亢父城,……在州南”。

②杜子美:即杜甫,有《与任城许主薄游南池》诗,作于济宁。南池,在济宁城南运河岸。

③贺知章,唐代诗人。李白《饮中八仙歌》有:“知章骑马似乘船”句。按,曾任任城县令,在济宁与李白有过交往的贺公,旧时多以为是贺知章,其实应是他的从祖弟贺知止。见钟振桭《关于李白任城县厅壁记之本事与系年》。

④灌婴骂座:灌婴,西汉时人,济宁城西有贯庄,亦称灌庄,《兖州府志》载有“灌婴墓,在州东三十里。”按:《汉书》所载使酒骂座的,是灌夫而非灌婴,此为作者之误。

⑤太白登楼:济宁有太白酒楼。鹦鹉,指鹦鹉杯,一种名贵酒杯。

⑥佩解金龟: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竹叶,指竹叶青酒。

⑦摩遗碣于蔡邕:当指传为蔡邕所书的《汉庐江太守范式碑》,见《兖州府志·古迹》。

⑧寄新诗于杜甫:似指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诗,诗实作于瑕丘(兖州),但古人不解沙丘何在,而坚信李白长期住在济宁,故云。

⑨歌齐:见《礼记·乐记》:“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齐之音者,见称而让……”。

⑩去鲁,指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各国。按孔子55岁时开始离开鲁国,在外共14年。

按:此韵写济宁州古迹。

亦惟宗圣名区①,嘉祥古县。小邑试贤宰之牛刀②,天山传将军之羽箭③。山无曲径,澹台之芳躅非遥④;瓜莫断根,曾子之遗徽如见⑤。千峰倒影,俨虎踞而龙蟠;一岫摩空,皆兰宫而桂殿。

注:①宗圣:指孔子弟子曾参,嘉祥人。元代封郕国宗圣公,明改称宗圣。

②贤宰之牛刀,贤宰指孔子弟子子游(言偃),曾为武城宰。《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武城在嘉祥县。

③天山句:此句何指未详,待考。

④澹台,指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弟子。为南武城人。

⑤瓜莫断根:传曾参锄瓜,惧断其根。《兖州府志·古迹》载嘉祥有耘瓜台。

按,此韵写嘉祥县古迹。

此数邑者,要皆山分岳色,水济漕渠。奇兽游于郊薮,珍禽祀于爰居①。治尚挥弦而理②,士多带经而锄③。茧丝成为綦缟,玉质重乎璠玙④。承庄子禽孙之后⑤,得周情孔思之馀⑥。

注:①爰居,海鸟名。《国语·鲁语》:“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祭之,展禽讥焉。”

②挥弦而理,即鸣琴而治,宓子贱事,见前注。

③带经而锄:史载汉倪宽好学,家贫,田间耕作亦带经书。

④茧丝句:綦缟为丝织品;璠玙为美玉。

⑤庄子禽孙:《诗经·閟宫》:“周公之孙,庄公之子。”指鲁僖公。

⑥周情孔思,唐李汉《韩昌黎集序》:“日光玉洁,周情孔思。”指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