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话:“发现”cxb
(2008-07-10 15:42:36)
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部党组佳话副局长js后备干部it |
分类: 景亚说事 |
1994年,“海南会议”提出建设跨世纪人才队伍战略,让js局局长zby心潮激荡,回省后他主持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制定了适应本地实际的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党组提出,为了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必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硬,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的重点放在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管理经验、年轻有为而又具备发展潜质的人才身上。各市局一级配备三十岁左右的副职进领导班子。省局配备四十岁左右的优秀人才进入班子。经过反复筛选,综合比较,党组将培养省局一级后备干部的目标落在cxb、wj这两位年轻才俊身上,
cxb,毕业于ny学院,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有很深的专业造诣。更为突出的是,cxb善于学习,思维活跃,能够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很快成为突出的专业人才。
为了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担当重任,管局使出了三招“秘笈”,对cxb和wj进行了全方位培养。
第一招,让强项更强:二人是技术骨干,就通过培训让他成为技术权威。只要有机会,局里优先选派他参加培训,让他尽可能多地接触新的通信技术、新的专业理论。
第二招,让高度更高。即加强政治理论培养,培养其宏阔的政治视野和科学的决策能力。为此,省局先后选送二人步入党校的政治学习“殿堂”,系统全面地学习党的政治、经济理论,提高领导艺术,增强综合素养。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中,他们一方面提高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也有机会了解地方宏观经济状况,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年轻才俊人士。为今后开展工作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
第三招,让能力更实。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培养他们的实战能力,省局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轮岗交流,在不同的岗位上磨练不同的素质,提升不同的能力。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cxb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处长。1992年9月,被调任nj局副局长。而wj在80年代中期便任xz局副局长,曾经是省局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1992年10月调省管局任某处副处长、后升任处长。
担任领导干部后,省局有意识地让他们参加一些专题办公会,熟悉情况,开阔思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点名让他们在大会上发言,激发其系统思维的能力和敢于、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对基层的专题调研,并让他们回来执笔写调研报告。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锻炼,cxb和wj很快成长起来,具备了担当重任的能力与水平。
1996年,管理局有一位副局长即将退休,党组决定提拔一位副局长,但在选择后备人选时,党组成员却犯了难----
经过多年的培养,cxb与wj已经日见成熟,成为可以统领一方的将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人品端正、言行一致、对人坦诚,而且胸有成竹、思维慎密、做事果断。党组讨论的结果是。但两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选谁上都合适,但舍弃谁都让人觉得不公。在无法取舍的情况下,管局党组把难题交到了部党组,将二人的材料同时,建议部里为js省局领导班子多增加一名成员。
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zby接到了z副部长的电话,说部党组对两位后选人均十分欣赏,考虑让两位中一位任js省局副局长,另一位调部任职,问有何意见?zby听后,悬着的心终于落地,高兴地说:如果需要,两位都调部里我们也没有意见。为了事业的发展,js愿意多多输送人才。
1996年6月,部党组决定,任命cxb为部某总局副局长,任命wj为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