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是小学生作文的生命
2008-12-23
太原晚报B26版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解决写作素材对小学生作文来说确实至关重要。学生的作文,常感到没有东西写。写起来空洞、干瘪,学生对作文有一种惧怕心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留心观察,没有发掘自己生活中很多实际宝贵的写作材料。
给学生“送材”
引导学生作文时,先引导学生亲自去参加一些与作文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当做作文内容的组成部分。如:正月组织学生观灯;三月开展放风筝活动;四月为烈士扫墓……搞完活动再让学生口头作文,他们各抒己见,互听互鉴,扬长补短,然后写成文章。看了电影、电视也可练习写观后感或写同类作文。比如有一次看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我就让学生自命题作文。学生的题材很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内容都很真实感人。
使学生主动“找材”
自己找材,是提前告诉学生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去观察、去访问、去搜集。学生生活是丰富的,学校、家庭、社会都留下了他们的活动足迹,他们的欢乐忧愁、笑声、泪水,伴随着他们的童年生活。如
《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包饺子》等,只要事先布置学生观察、体验,学生都能写出来。学生会写自己的事,慢慢地就会写周围的人和事,《瞧,我们这班》、《市场见闻录》、《校园晨读》等诸如此类作文,写得不仅充实、具体,而且带有很强的思想性,学生学会了从自己身边
“找材”,作文就不难下笔了。
让学生“储材”
小学生“储材”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学生可写摘抄型的读书笔记,它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也可写提纲型的读书笔记,有利于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还可写感想型和评价型的读书笔记,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写日记可把重点放在写观察日记上。经常写观察日记,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生活范围。
引导学生“选材”
当然,仅仅让学生会“储材”还不够,还要在筛选材料上下功夫。让学生动笔之前认真推敲,认真分析,“淘去沙子,保留精华”,选出典型的材料来写,养成提炼材料的能力,从写“有意思”的过渡到写”有意义”的,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写《一个难忘的晚上》、《家庭风波》……学生就能选择思想性强.立意较高的典型材料来写。
总之,作文教学应返璞归真,只要我们切实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运用素材,写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想说的话,这样就能写出真实,富有童真童趣的作文,写出一片崭新的蓝天。
享堂西街小学教师
郝惠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