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2012-02-06 11:29:13)
标签:

退休生活

越野行走

快乐健身

京东

八里桥

长桥映月

永通桥

抗击

八国联军

分类: 越野行走

越野行走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

 

拱卫京师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八里桥,原名永通桥,因东距通州8华里而被百姓俗称八里桥。如今地铁八通线、京通快速路、京哈高速路都从八里桥边经过,每天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但知道这座古桥沧桑历史的却为数甚少。
    历史上拱卫京师的古桥有三座,一为京西南的卢沟桥,二为京北昌平的朝宗桥,三为通州区的八里桥(永通桥)。
    八里桥建于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南北走向,横跨通惠河,为石砌三券拱桥。中间大券如虹,可通舟楫,两旁小券对称,呈错落之势。桥上的每块石头之间嵌铁相连,十分坚固
    八里桥南北长50米,东西宽16米。桥面两侧有32副石栏板,板面上的雕刻刀法流畅   八里桥,粗犷有力。栏板上有望柱33对,每个望柱上雕有石狮。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可与著名的卢沟桥石狮媲美。桥东西两端各有一对戗兽,长鬣密麟,昂首挺胸。护坡石上卧伏着四只镇水兽,扭颈倾头,怒视碧波。桥南往东200米处,立有清雍正御制石道碑一座。大桥两岸,绿柳白杨,芳草萋萋,风景如画。白天,凭栏东望,可见巍巍古城;夜晚,扶栏观水,细波之中,月影婆娑,或如玉盘,或如银钩。若有客航货舟通过,桨碎玉盘,水折银钩,甚为壮观。昔日的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指的就是此地。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明代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后历代修葺。桥为三孔拱券石桥,

南北走向。全长50米,宽16米,为3孔拱券结构石桥,中孔净跨6.2米,净高8.45米,两边孔净跨4.5米

,净高4.31米。桥墩、拱券等部位使用腰铁以加强砌石之间的拉力。桥墩的分水尖上,设置了三角铁

桩,以减轻水流对桥墩的撞击。桥两侧各有石栏板32块和望柱33根,柱头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桥

头雕有蹲伏状戗水兽4个。两桥头原各有桥牌坊1座,坊额上有“永通桥”三个大字,已无存。1938年

修京通公路时将桥头两端垫土,以减小坡度,20世纪40年代末桥面铺设沥青。20世纪80年代于古桥北

侧开掘分水渠道,并在分水河道上新建一座3孔混凝土桥,与老桥南北相连。1984、1986年桥北、南券

东端遭暴雨和洪水冲击而坍塌,已修复。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镇兽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闹市寻幽--探寻京东八里桥

“中国人和以勇气镇定著称的鞑靼人在战斗的最后阶段表现得尤为出色……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全

都以身殉职”
                                                                                
                                                                     
                                                                                
                                                    ~~~保尔·瓦兰:《征华记》
 
1860年9月21日(八月初七日)凌晨4时,占领通州城的英法联军,在稍加休整后,由骑兵在前开路向

八里桥方向推进。上午7时,联军分东、西、南三路对八里桥清军阵地发起攻击。东路为雅曼指挥的法

军第1旅,西路为格兰特直接指挥的英军。南路担负着主攻八里桥的重任,是科林诺指挥的法军第2旅

。此次作战以法军为主,由法国人孟托班担任总指挥。
八里桥保卫战打响后,清军马队即按原定部署立即由正面冲上前去。由于火枪装备有限,就手持长矛

、弓箭,凭着一腔热血迎击敌人,企图冲乱和割裂敌人的战斗队形。一部分骑兵冲至离敌人四五十米

的地方,有的甚至冲到敌人的指挥部附近。激战一时许,毙伤千余敌人。清军马队因遭到据壕作战的

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和敌炮散弹的轰击而大量伤亡,战马因受惊而横冲直闯,几近不能成军,被

迫在敌人火力的逼使下退却下来。随后,南路的法军主力第2旅将大量的炮弹倾泻在八里桥上之后,给

胜保部以沉重打击,致使胜保部伤亡惨重。当法军第2旅的两个前锋连队冲到桥边时,守卫石桥的清军

士兵勇敢地冲出战壕与敌军展开了血刃战。后因胜保中弹受伤退下战阵,遂率军退至定福庄。法军对

其穷追不舍,意欲一举以歼之,胜保又马不停蹄撤往北京。
当战斗打响以后,僧格林沁才知晓,主攻八里桥的是南路敌军,而不是西路敌军。为了弥补战前的决

策失误,僧格林沁在胜保部与南路敌人战斗的同时,指挥马队穿插于敌人的南路与西路之间,企图分

割敌人,尔后以步队配合胜保部包围南路敌人,歼灭敌人主力。由于胜保所部溃败,僧格林沁的作战

意图未能实现,遂与西路英军展开英勇激战,双方伤亡惨重。上午9时,英军兵分两路,一部分继续与

僧部对抗,一部分向于家围进攻,企图抄袭僧军后路。僧格林沁分兵无术,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在

这种情况下,他撤队而出,退至朝阳门东边。
迎击东路敌军的瑞麟部则“于未阵之前,先已溃散”(赘漫野叟:《庚申夷氛纪略》),致使法军第

一旅顺利地占领了八里桥以东的几个村庄,并协同法军第2旅攻占了八里桥。瑞麟部也逃到朝阳门东,

与僧部会合后,一齐退至朝阳门。中午时分,联军在占领了八里桥附近的几处战略要地后,停止前进

。至此,八里桥保卫已战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结束。   
八里桥之战,从早上7时打到12时,其中,蒙古骑兵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勇敢,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

多次冲向敌军阵营进行英勇的战斗。敌军官吉拉尔在《法兰西和中国》中对清军的英勇作战做了详细

的描述:“光荣应该属于这些好斗之士,确是应该属于他们!没有害怕,也不出怨言,他们甘愿为了

大家的安全而慷慨地洒下自己的鲜血。这种牺牲精神在所有的民族那里都被看作为伟大的、尊贵的和

杰出的……
这样的英雄主义在中国军队里是经常可以看到的;而在欧洲则以误传误,竟认为中国军队是缺乏勇气

的,此乃是一大谬误。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我们。他们的军队是由两万五千

名鞑靼骑兵和为数众多的民团所组成的,然而还打是不过人数较少欧洲人,这也的确是事实。法国和

英国的炮兵压倒了他们的箭、矛、迟钝的刀和很不象样的炮。尽管他们呼喊前进,勇猛和反复地冲杀

,还是一开始就遭到惨败!然而长官们和军中的勇士却前来列阵于八里桥上,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到在

整整一小时内,他们顶住了使他们惨遭伤亡的压倒火力。这些勇敢的,然而还不够灵活的战士,与其

把战场易手,让给敌人,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德里松伯爵的《翻译官手记》中这样写到,“敌人已经两次被打退,却还没有认输,正准备横下一条

心来争夺通道。……中国人现在可不是躲在城墙的后面或由工事掩护着来进行战斗,他们现在已挺身

而出。在那里,皇帝的鞑靼禁卫军,大清军队的精华正聚集在首都的大门口。在桥的正中央,冒着枪

林弹雨,他们的一位官长骑着马站在前面;他挥舞着黄旗表示挑战,尽管隆隆的炮声盖过一切,可是

他还在高声呼喊着。在这位英勇的官长的周围,桥栏的大理石块四散飞舞,我们的炮弹造成了成批的

杀伤。死神一刻也没有歇手,却并没有吓倒这些勇敢的斗士,他们寸步不退。现在,运河的两边和桥

上已堆满了被可怕的杀伤弄得残缺不全的尸体。桥头站着一个身材极为高大的鞑靼人,他看起来象是

总司令的旗手。他手执一面写有黑字的大黄旗,并且把这面旗帜不时指向所有的方向。此乃僧王之旗

,所有官长的眼睛都注视着它,因为它正在向全体中国军队下达着命令。此刻,敌人已告全面撤退,

而且战场上,全军精锐亲自所保卫的那座桥也业已堆满尸体,然而这个鞑靼人尽管已孑然一身,却仍

挺立在那里,可能正在传达僧王的最后命令。子弹、炮弹在他的周围呼呼作响,飞啸而过,而他却依

然镇静不动。孟托班将军情不自禁地说,在我看来,这个人确有过人之勇。有几个士兵冲向前去,想

把他活捉。而在这时候,好像为了使我们有时间能把这英勇身影留在脑海里而有半小时没去碰他的炮

弹,却正打中了他,把他击倒在地。于是大旗也向一旁倒去,随着它的旗杆而去的是一只紧紧抓住它

的痉挛的手……”
八里桥血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组织的最后一次抵抗。此战的失利,使得北京门户大开,以

至首都失陷,圆明园被劫,咸丰皇帝最终病死热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