峦回谷卷自重重 螺顶左邻据别峰

标签:
退休生活越野行走快乐健身山西五台山台怀镇黛螺顶小朝台寻古朝拜 |
分类: 越野行走 |
越野行走在五台山台怀镇(3)
峦回谷卷自重重
螺顶左邻据别峰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辅成,全程共计1080个台价。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黛螺顶坐东面西,寺宇不大,占地3000平方米,内有殿堂僧舍48间。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面宽3间,单檐硬山顶,内塑四大天王。旃檩殿坐落在六角台基上,边长为10米,上部为六角重檐攒尖顶,内供释迦牟尼,即旃檩佛。五文殊殿,面宽5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无斗拱,内供五方文殊。大雄宝殿,面宽5间,19.2米,进深9.6米,单檐硬山顶,五脊六兽,前出廊,内供铜铸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帝释天、大梵天、迦叶、阿难,两山为十八罗汉彩塑。黛螺顶风景照(11张)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智慧第一,故又称“大智”文殊。大智路由此而得名。
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也称六凡四圣。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等等。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此路是由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50万元人民币,由山西省宗教局和省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支持修建的。走这条路比较近,但直上直下,对于年老体弱的游客来讲走起来比较费劲。
左边是古道,坡度舒缓,小径回环,虽多少绕点远,但攀登起来不太费劲。
除此而外,还有条捷径,那就是1995年8月修建的空中索道。坐在缆车上不用费力,几分钟便可到达离寺门不远的平台上。不过,坐缆车需要付费。
望景亭
穿过写有“大螺顶”的木牌楼,可见山门外西南角有一汉白玉望景亭翩然立于眼前,玲珑剔透,招人喜悦。站于亭内。放眼望去,远处台顶隐约可见。若是冬日,四周山峰尽皆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若是夏日,千山皆绿,排青滴翠;流水沉碧,风光如画。星罗棋布的寺庙坐落于万绿丛中,若隐若现,几多玄妙,几多神秘。多高的山上也有水,因之多高的山上也有树,多高的山上也有庙。站于望景亭内,空气清纯,香风甜润,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该寺天王殿一做二用,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山门殿。该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有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有钟鼓。
旃檀殿
这是黛螺顶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大殿。该殿建筑很有特点,殿座为六角形台基,故殿体也呈六角形建筑。殿顶为六角重檐攒尖顶,这种样式在五台山寺院中可谓别具一格。殿内的释迦牟尼佛站立于佛坛之上,这也是跟一般寺庙的佛陀塑像有所不同,故此殿也叫站坛殿。但因原塑为旃檀木雕刻而成,故正名为旃檀殿。旃檀,是檀香的意思;旃檀木,是一种质地坚硬的高贵木材。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后,到仞利天为他母亲摩耶夫人诵讲《罗汉经》之前,弟子们为了让佛祖的形象永远存留于人间,便请佛祖站在河边为之绘像。出于对佛祖的尊敬,人们不敢用目光直视,画像时只得照水中的倒影而绘形,不免就将流水的波纹也给画了出来。后来人们照此画而雕其像,称为“照佛”。据传,世界上第一尊照佛是用旃檀木雕刻而成的,所以照佛又被叫做“旃檀佛”。后来,凡是塑成这种形态的释迦牟尼像,不管选用什么材料,均被称为“旃檀佛”。
旃檀殿前侧有一古松,挺拔高大,树影婆娑。五方文殊殿 五方文殊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为中轴线上第三重大殿。殿坛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也叫“朝台”。略有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而因故不能去五座台顶朝拜的,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称为“小朝台”。
“无穷松韵清双耳,不尽云山豁两眸。”站在这里极目远望,但见南台、中台、北台横出天际,与寺院背靠着的东台绵连在一起,象是天然大屏障,围护着台怀腹地的寺庙建筑群。俯瞰台怀,又见殿宇鳞次,楼阁峥嵘,佛塔对峙,石阶层叠,琉璃瓦反射着金光,红围墙一道又一道,呈现出一派佛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