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左一右  左祖右社

(2011-03-04 16:23:09)
标签:

退休生活

越野行走

快乐健身

天安门广场

社稷坛

中山公园

雪景

边走边拍

分类: 越野行走

雪中社稷坛

 

社稷坛--皇帝祭祀

 

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午门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场所。社稷坛于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角楼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圆明园的遗物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此地曾是辽、金城东北郊的兴国寺。元代扩入元大都城内,改名为万寿兴国寺。明永乐定都北京时,在紫禁城东西两侧建太庙和社稷坛。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皇帝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太社和太稷的场所。民国之前,社稷坛基本上没有变化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宋代的遗物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中山堂前五色土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戏雪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保卫和平石牌坊

  外坛墙新辟南门内有一座三间蓝琉璃顶汉白玉石牌坊。此坊原在东单北大街,为清廷向1900年被杀死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赔罪而建。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9年被市民砸毁,后民国政府重建于此,改名“公理战胜” 坊,并布置喷泉花木,形成一处欧式景观。1950年改为“保卫和平”坊,保卫和平四字为郭沫若题写。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辛亥革命后,社稷坛的祭祀功能和原有的象征意义都消失了。民国三年(1914年)内务总长朱启钤将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在南面辟一门(今中山公园南门),后又在西辟一门(今西门)。民国四年(1915年)将原在礼部的“习礼亭”迁建于园内,民国六年(1917年)从圆明园遗址移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兰亭八柱”和“兰亭碑”。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曾在坛北的拜殿停灵,1928年改拜殿名为中山堂,以志纪念。同时,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增建了一些风景建筑:东有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来今雨轩,西有迎晖亭、春明馆、绘影楼、唐花坞、水榭、四宜轩,北有格言亭等,以适应新的功能要求。1929年在中山公园内成立中国营造学社,这是影响中国建筑学科发展的大事;1942年7月建中山音乐堂。还将戟门改为电影场,后为革命图书馆,现为全国政协的会议厅。新中国成立后,公园曾多次修葺,又增添了一些大型文娱建筑,其中最重要的是1957年-1999年对位于内坛的中山音乐堂多次进行改建和扩建,其位置在内坛墙内,破坏了历史格局。
一左一右 <wbr> <wbr>左祖右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