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瑞
云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9
  • 关注人气:1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社交网络上看着你

(2014-09-23 19:42:20)
标签:

it

产品经理

社交网络

sns

社区

现在很流行情怀这个词,我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想这篇文字也充满了情怀,我对社交网络的情怀。


我 这个人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晚,准确的说是从高二开始的,跟很多人一样接触网络的第一件事就是注册QQ,有了QQ然后就开始各种加人,根据条件筛选陌生人, 当然出于人之本性所以加的陌生人都是女的。遇到同学也会向别人索要QQ号,虽然加的好友挺多,但是由于上网的时间太少,跟别人聊天的时间自然也就很少,更 别说在QQ上跟陌生人成为朋友了。


真正接触互联网要算大学的时候,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被管束的自己一下失去了束缚,虽然学校里有网络,但 受限于速度所以大家还是更多的到网吧上网。这样聊QQ的时间也更多了,不管是陌生人还是同学都成为了我的聊天对象,上了大学跟以前的同学也就分隔两地,所 以通过网络联系也就更有必要了。聊天的时间多了,这时候开始也有了几个慢慢熟悉的陌生好友。


上大学后,除了QQ之外还知道了人人网,这是因 为人人网在学校的海报宣传,同学们也有一些注册了人人网,人拉人周围注册人人网的同学自然就多了起来。让我很欣喜的是,我在人人网上找到一些没有联系方式 的同学,而且在找人的时候发现大家用的都是真实头像,这样在还未建立好友关系前就平添了几分亲切感。所以初入人人网的那段时间我根据人名和搜索条件在人人 网上找了好多以前的同学,不仅是高中还有初中和小学同学。当然也加了一些不认识的人,其实每次向陌生人发送好友邀请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加则更 好不加也无所谓。


人的新鲜感体现在很多事情上,也包括社交网络,初加好友大家会聊的很频繁,但是渐渐的就会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当大家距离太 远线上关系转化到线下的可能性就越低,关系的效果无法让人切身感受到,那么用户去维护这种关系的积极性也会降低。所谓的效果主要指两个层面,一个存在于现 实生活中,一个存在于人的精神层面。从个人的感触和观察来看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寂寞、孤单,那他在网络上社交行为的频率也不会那么高。


工 作后,由于工作性质自己每天都能上网,再加上用的智能手机,不夸张的说除了睡觉外QQ一直都在线,但是聊天的时间却不增反减。客观条件是工作忙,没时间, 主观因素是自己更成熟了一些,生活也更加充实了,久而久之跟一些好友慢慢的也就没有了共同话题。虽然我跟一些好友不怎么联系,但是因为在社交网络上的好友 关系并没有解除,所以我还是能看到他们发表的状态,有的已经结婚了,有的会晒自己旅游时的照片,有的还会发表一些工作中的信息,有的还会晒自己的孩子照 片,通过好友晒自己的照片也能够看出朋友这几年的变化。好友在社交网络中的一个共性就是大家发日志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发图片,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出现 了很多图片类社交应用,文字类却很少。网络让大家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好友的状态,还能看到一些自己未曾去过地方的风景,能够看到另外一种生 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在一些兴趣内容社区可以找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内容而与作者建立好友关系。而在社交网络中这个过程是反向的,好友关系建立后再 看到内容,好友上传的内容也许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但却是自己关注的,图片的质量也许不是很高,但却有绝对的真实性。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 有的人喜欢在人人网上发状态,有的人则很爱好QQ空间,还有的喜欢发到微博上,当然还有一些人会将一个信息同时发到多个社交平台。之所以说我是在社交网络 中看着而不是参与着也是源于自己的性格,我这个人不愿在社交网络上互动,少有会对好友的状态进行评论,仔细想想有些好友我只在初期的时候跟他们有过交流, 后续就再没有任何接触了(感谢他们都没有删除我)。虽然没有交流,但是通过他们的状态还是能够知道他们的近况,这就会成为下次遇见或线上互动时候的话题。 从社交平台的角度讲总是希望用户能够在产品中贡献更多的内容,所以我们会对用户进行分析,然后做出一些新产品例如微博的指定好友可见,秘密这样的产品。有 时候想想对于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行为其实颇为无奈,纵使我们可以想很多方式引导,但是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态度决定了他在社交网络中的行为,而态度又跟性格 有关。如果一种关系是从线下开始的大家接触的层面比较多,彼此了解的比较多,那可聊的话题也就更多。而如果是从线上开始也会成为好朋友,只是关系的结果会 因人而异,一个人性格的不同在社交网络中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一个人维护的好友数量是有限的,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会出现两个现象: 一个是跟某个朋友会出现阶段性联系的情况;一个是自己使用的社交产品也在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发展我所使用的社交产品也在发生变化,最开始玩QQ,后 来接触了人人网,09年有了微博就开始玩微博,在微博上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后来我又发现了朋友网,不得不感叹腾讯用户量的强大,在朋友网上找到的同学数量 要比人人网还要多,有些都快忘记的同学在朋友网都能找到。在社交网络上人是跟着人走的,好友在哪个社交网络中最活跃自己就在哪个社交网络。


写这篇文字并没有多少观点的表达,主要是叙述自己在社交网络中的发展史。或许有的人跟我很类似,有的人在社交网络中收获的则要更多,当然也有遭受到损失的。

欢迎转载,但必须附上原文链接!

在微信上关注马虎眼(微信账号:mahuyan),第一时间收听来自马虎眼的文章


http://s6/mw690/50f98889td9f89e071cb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