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新浪微博的广告太多,对于我这个对广告很敏感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厌烦,所以试图想离开微博几天,有自我抵制的意思(尽管我知道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原来我也看见过一些人说要离开微博,可这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即使采取行动的也没坚持几天。
很多人在评价微博的成功时,总是提到名人效应。没错,门户微博的成功例如新浪微博,名人效应的确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也知道门户网站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联系名人拉他们到自家开微博。可试想一下,如果微博产品本身没有吸引力,那即使把名人拉拢过去了,又怎么能留的住他们呢?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微博产品本身的吸引力。
我在一些传统媒体上,看到一些人说自己玩微博的感受。有时候,一个产品的想要吸引住用户只需要满足用户的几个甚至是一个需求就OK了。比如说一些人因为微博解决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有的人能在微博上看到名人的动态等。而微博开放平台后,又扩大了未来发展的想象力,增加了用户的粘性。玩微博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人们在讨论该如何定义微博时,我认为微博最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在社交。可是随着玩微博时间的增长,我的观点也随之改变了,我认同了微博是社交媒体的说法,也相信微博未来最大的发展空间是媒体。观点的改变也源于自己玩微博的变化,虽然我还是每天都会挂在微博上,但现在发微博的频率却很低了。并不是说自己没有想要发表的话,只是现在被关注的人多了,所以发微博的顾虑也多了。有时候甚至忽略了那个发布框的存在。所以说我现在上微博的主要目的就是看自己关注人更新的微博,最关键的是希望从关注的人的微博获知一些行业动态。而且我一直将自己关注的人控制在200个人以内,这样的话,我还能保证每个人每天的微博都看到。毕竟自己的精力有限,而且我也不属于利用微博赚钱的那一类人,我害怕如果关注的人多了,自己就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微博都看了。也许你会说微博有筛选功能,而且在关注对方的时候新浪微博都会弹出一个对话窗口让用户对关注的人分类。遗憾的是,微博的分类和筛选功能我从来都不用,问我原因,我也说不上来,或许是自己嫌麻烦吧!
当我自己第一次在微博上看到某位大佬回复自己的评论时的兴奋,当自己的转发评论某条微博后被抽中为幸运者而获得奖品的喜悦,当自己在微博上的评论出现在某知名杂志上时的高兴等等,这些都是玩微博初期时它对我的吸引力。即使到现在,我仍然利用微博与同行业的人士交流,这也是微博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力。但如果哪天微博丧失了这种价值,那我也没有停留在微博上的理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