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严乃超: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教案)

(2008-03-03 08:29:21)
标签:

教育

 编者按:这篇教学案例是严乃超老师作为高中地理新课程远程研修现场指导团队成员到北京工作时带来的,曾在江苏省新课程教学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现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必修模块2

“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教学案例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严乃超 (邮编:215400

 

教学内容: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分析:

人教版地理必修教材在每章后有一个“问题研究”板块,是本套教材的创新点。“问题研究”安排在每章之后,围绕本章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设计研究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因此,在“问题研究”这一环节,要精心设计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要做到联系相关知识和案例实际,通过探究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归纳总结同类问题的解决规律和多种方法;要侧重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探究的过程体验;结果要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对应本章(必修II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的内容。对比“煤城焦作”和“鲁尔工业区”,两部分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仍然按照讲解“鲁尔工业区”的方法来讲解本部分内容,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位目标的达成上就会有所重复,失去本“活动教材”的意义。我对本问题研究的设计如下:在内容上注重分析焦作与鲁尔区及其它资源型城市的异同,针对焦作的区位优势,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城市转型的途径;在思维模式上注重有逻辑的、缜密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和创新,探询所研究问题的普遍规律,并转用于分析其它典型案例,训练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规律、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重要的煤炭城市焦作的概况

2、理解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有关规律

3、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使学生体会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煤城焦作面临的困境和潜在的优势

2、焦作与鲁尔区及其它资源型城市的异同,针对焦作的区位优势,分析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及其它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途径。

教学组织形式:

运用相关资料,创设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探讨研究、教师启发指导的过程,完成问题研究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引入:什么是资源型城市?

教师:以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主要支柱产业,其他产业则发展缓慢的城市。

教师出示资料1:


教师:焦作就是一座发展后期的资源型煤炭城市。

教师出示资料2:

历史上的焦作曾以“煤城”著称,是一个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早在1894年英国人就来此开采煤矿,因煤的储量丰富、质量上乘而享誉西方。焦作市许多行业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煤炭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曾一度在80%以上。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焦作的煤炭储量大为减少。目前焦作市已成为全国47个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但是,外界对焦作这个因煤而兴、以矿起家的城市留下的“黑色印象”却没有改变:灰暗的天空,黑色的煤山,撒满煤灰的道路和建筑,以及人们潜意识中由“煤城”联想到的脏、乱、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焦作的对外形象和开放步伐。

讨论:结合传统工业地域鲁尔区衰落的原因、资料1、2,分析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后期可能存在的问题?

学生:产业结构单一。

讨论:焦作与鲁尔区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启发:请你列举鲁尔区的支柱产业,以及大同、大庆的支柱产业?

学生:鲁尔区是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大同是煤炭开采、大庆是石油开采及加工。顿悟: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更单一。

教师补充: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严重单一化、初级化,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

讨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后期还面临的哪些问题?

教师启发:注意是发展后期,经过了长期的矿产开采。

学生(多个发言):资源的枯竭、矿产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滑坡泥石流、环境污染等。

教师总结:这些产业结构、资源和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教师列举案例1:丝路上的石油城--玉门因石油枯竭而将整体搬迁。

案例2:

瑙鲁共和国(0°31′S和166°56’E)。它的全国面积只有22平方千米,人口共约9000人,是一个周长为19千米的珊瑚岛,世界上最小的岛国。

1981年,瑙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9375美元。它的主要财富,来源于岛上的丰富的磷酸盐矿。全国就业人口的60%都以开采磷矿为生,80年代年产200万吨,每年出口额达1.2亿美元,畅销于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不过,瑙鲁自九十年代始,产量逐年下降。2002年降至约20万吨,2003年不到10万吨。2004年产量仅为约4万吨。目前,磷酸盐储量所剩无几,且品位不断下降。

据悉,为了国民的生存,瑙鲁政府已用了2000多万澳元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购买土地,打算建筑一座52层大厦--"瑙鲁之家",准备有朝一日将全国国民举国迁入,仍成一国,另谋生计。到那时,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岛国将变成一个“楼国”了。

教师:焦作会不会步玉门、瑙鲁的后尘,焦作的出路在哪里?焦作与玉门、瑙鲁与鲁尔区的出路是否相似,这要看他们的经济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是否相似?

再看焦作

出示资料3: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北隔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南隔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地理坐标为113°E,35°N,全市辖区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30.67万,其中市区74.1万。矿产资源除了煤外,还有铝土、耐火黏土等。

讨论:根据焦作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分布图、管道运输图,分析焦作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矿产等自然条件?

学生(多个发言):从纬度看,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热较好,雨热同期。地形南为黄河出山口的冲积扇地区,土层深厚肥沃、排水性好,为华北少有的中高产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水源不足。北部为太行山脉的迎风坡,垂直地带明显,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位于油气管道运输的交点,为焦作带来丰富的油气资源。

教师评价:其它因素分析透澈到位,但水源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焦作位于太行、秦岭之间的黄河谷地,两边的地表、地下水如何运动?

学生:盆地与谷地是汇水区域。

教师:所以焦作是华北少有的富水区域。焦作气候条件较玉门优越,面积人口远远超过瑙鲁,矿产丰富。因此焦作比之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出路。

 

焦作的出路在哪里:

一、工业的转型:

1、焦作的工业发展条件:

讨论:与德国鲁尔区相比,焦作工业发展区位条件有何异同?

学生:相同点:煤炭资源都很丰富,水源充足,德国位于中欧,焦作位于中原,都位于十字路口,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不同点:焦作除煤炭资源外,还有丰富的铝土、耐火黏土及外来的油气等资源,资源较鲁尔区丰富多样。

教师深入提问:人力资源呢?

学生:焦作多廉价劳动力、鲁尔区的劳动力素质高。

教师总结:从人口再生产类型看,焦作劳动力丰富,鲁尔区劳动力不足。

讨论:与德国鲁尔区相比,焦作存在问题有何异同?

学生:相同点:产业结构单一,支柱产业趋于衰落,环境污染严重。

不同点:产业结构以煤炭开采为主,比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单一化、初级化,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面对煤炭资源的减少,城市经济存在的问题更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讨论:针对上面的区位优势与存在问题,焦作工业转型的措施应是哪些?

学生: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电子等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多元化,增强城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2、改造煤炭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的规模。3、发展科技和教育。4、优化环境。

教师评价与深入提问:这位学生对鲁尔区的综合整治学得很好,但焦作的转型与鲁尔区的整治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拿来。两者都要调整产业结构,但两者的工业基础不同,德国鲁尔区是在发达的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引进新兴的高科技的工业,焦作尚不具备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的条件。针对焦作产业结构严重单一化与初级化,以及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应如何在较低的起点调整产业结构?

教师出示焦作的在资源基础上相关工业联系图,启发学生填图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开发多种优势资源,发展化工、电力、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等多种工业,实现工业结构多样化。

积极发展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教师总结:其它条件基本可借鉴鲁尔区。

二、农业的转型:

教师:与德国鲁尔区相比,焦作地区的工业发展及城市化水平低(40%),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农业的自然区位优越。

讨论:分析影响焦作农业自然区位因素:

学生:光热较好,雨热同期。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水性好,为华北少有的中高产田区。水源充足。太行山脉的迎风坡,垂直地带明显,生物资源丰富。

教师: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怀药等。“四大怀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闻名中外,远销东南亚和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教师:焦作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第一产业仍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态不容乐观。→讨论:针对区位优势和存在问题,焦作农业应采取哪些对应措施?

  学生:措施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多种经营。措施2: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措施3: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出示讨论题:农业空间布局:焦作地形呈北山、中川、南滩的地貌特征,现将全市农业分为三个产业带:试将农业地带和分布地区连线:

 

 

三、第三产业的转型:

(一)交通、现代物流的发展:

教师:焦作市地处晋豫两省的交界处,晋煤南下东运之咽喉要道,是豫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焦枝、太焦、新焦、侯月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郑焦晋高速公路斜贯市境,公路连线成网,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

教师出示焦作地区交通图:



操作讨论:查阅地图,分别说出A、B、C、D四条铁路线的名称与起止点。

 

 

讨论:焦作与鲁尔区交通都很便利,比较而言,焦作与鲁尔区哪个交通更便利?

学生:焦作的交通网络以铁路为主、高速公路仅有两条,基本没有水运,鲁尔区是水陆运输便利,莱茵河的水运发达,河运、高速公路、铁路等形成网络。

讨论:焦作市建设现代化客运、物流服务体系有哪些优势?

提示角度:发挥人流、物流方面相对应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

学生:1、区位优势:位于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特别是背靠山西,一直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2、交通优势:作为交通枢纽,为人流、物流的集散、中转地。3、资源优势:丰富的矿产需要输出。4、经济优势:工业化进程加快、商品农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人流、物流量大增。

(二)旅游业的发展:

出示焦作市旅游景点图:

自然景观:由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青天河五大园区组成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根据太行山区的地质构造分布图,讨论:

作为世界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的地质成因与特色:____板块与____板块相互___的结果,华北古陆东部大规模的带状断裂和隆起,加上后期流水侵蚀形成___(高山峡谷)地貌。大量古地层的出露带你进入25亿年时空之旅。

出示景区精美图片,学生欣赏。

人文景观:焦作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人类居住。这里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等历史名人的故里,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源地,云台山景区中的百家岩,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阮咸等七人的隐居地。

学生谈谈熟悉的人文景观。

讨论:请对焦作的发展旅游的条件作一评价:

思路:旅游资源的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等。

讨论:简述对当地发展旅游应采取哪些措施?

思路:开发优势资源(品牌)、相关产业、完善设施、市场化运作、针对存在问题。

讨论:作为一个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都会面临废弃厂房和矿井的处置问题。请你结合鲁尔区在这方面的措施,谈谈焦作可采取的对策。

学生:在城区和矿区改造废弃厂房和矿井,建立酒店、商业区、博物馆,发展工业旅游。

出示参考措施,对照补充:

1、精心打造“焦作山水、太极圣地”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开发影视城、工业特色游等休闲度假游。形成山水、文化、休闲三大特色旅游带。

2、培育旅游相关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构建融“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3、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景区的旅游快速通道及旅游专线建设,规划建设旅游度假区和综合服务区,加快中心城区旅游星级宾馆(酒店)的建设步伐。

4、提高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和包装水平,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拓展海内外客源市场。

5、建设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提高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整治环境,改变黑色印象。

 

综上分析,请你帮焦作市的发展作一定位:突出三个最大优势,焦作应成为一个______的城市?

学生:(多个发言)

出示《焦作市十一五规划》,对照评价学生的发言:

焦作市今后一段时期(2006年至2020年)总体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以发展资源深加工、重化工和新型材料为主的现代工业城市;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豫西北晋东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归纳分析:

寻找资源型城市出路问题研究思路:

1、分析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角度: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探讨可以发展为当地的优势产业?

2、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角度:产业结构、产业化程度、资源、环境,探讨整改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综合规划与定位:找到出路。

 

拓展运用:请你根据以上思路分析一下中国煤都大同的优势、产业转型方向、如何协调产业间及与环境的关系?

讨论:大同的区位优势:

思路:

1、位置优势:2、交通优势:3、资源优势:4、旅游优势:

学生:1、位置优势:位于中部地区,承东启西。2、交通优势:作为晋北交通枢纽,为人流、物流的集散、中转地。3、资源优势:为全国最大的煤矿但日渐减少4、旅游优势:自然景观:恒山、五台山、死火山群。人文景观:北魏以来的佛教文化:云岗石窟、华严寺、悬空寺、五台山佛寺;古长城。

 

出示资料:黑色经济与大同旅游业

环境的污染、煤炭工业的粗陋是山西大同旅游业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旅游者,如果到一个景点去的公路上到处是飘着煤粉、喷着黑烟的大卡车,路边到处是烟雾腾腾的小炼焦厂,你的感觉会好吗?有的景点,宝塔边上居然就是炼焦厂的大烟囱,那种反差,实在是太强烈。紧靠云岗石窟,原来有条公路,来来往往的运煤车把众多菩萨弄的黑咕隆咚,后来公路改建到了较远的地方。

讨论:大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

产业结构严重单一化、初级化,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

资源的枯竭、矿产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滑坡泥石流、环境污染等。

讨论:大同的出路:

学生:产业结构调整:由初级单一的煤炭开采业转向煤炭资源的深加工和旅游业,使产业结构多样化。整治环境,协调煤炭资源的深加工和旅游业关系,变黑色经济为绿色经济。

课外阅读:

资料1:美国钢都匹兹堡的经济转型:

匹兹堡曾是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匹兹堡的重工业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曾被称为"打开了盖子的地狱",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匹兹堡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控制烟尘和净化河流的法律付诸实施,使匹兹堡变成了美丽、繁华、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钢城”匹兹堡现在应该改称之为“知识城”。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早已取代钢铁工业成为匹兹堡的经济支柱。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匹兹堡拥有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聚集了大批技术人才;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强项是信息技术、匹兹堡大学的强项则是生物医学。  

对匹兹堡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和利用陨落的钢铁工业遗留在城区内的大批厂房和土地。经过土地净化和再开发,匹兹堡的原钢铁工业区现已成为经济适用公寓区、研究园区和购物区。在钢铁厂区上建造的购物中心旁,6根高高的工业烟囱作为匹兹堡昔日钢铁雄风的标志被保留了下来,俯瞰着当地的新经济。 

课外作业:

一、阅读资料:

地处贵州铜仁地区的万山,曾因汞资源的储量和汞产品产量分别列亚洲之首和世界第三,被誉为中国“汞都”。

  几十年下来,万山生产的汞产品,占全国同期产品的60%以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万山汞资源逐渐枯竭,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汞矿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亏损逐年增加。新华社的报道称,到2000年底止,贵州汞矿资产仅为24493万元,已累计亏损17770万元,负债总额已达35036万元,每年要靠国家补贴1465万元,才能发放职工最低生活费,成为财政一大负担。

  2001年10月,贵州汞矿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资源挖空了,贫困留下来”,汞矿开采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在近年内显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一份调查材料称:炼汞炉渣和坑道废石堆积如山,每遇大雨或暴雨,大量的含汞废水、炉渣、废石进入河道,污染水源,抬高河床,使河水无法灌溉农田。分布在特区东部的部分农民,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于矿区地质采空范围广、容积大、地表岩层薄,部分地方已发生多次地面塌陷。矿区地层下100—150米内已基本被挖空,地下坑道分上下五层网状交错,因此,造成地下水位下降12.5米,导致矿区内供人畜饮用的60多眼泉水相继干涸、断流,城镇人畜饮水困难。

随着汞资源枯竭,大量矿工下岗,区域经济衰退,全矿职工及家属共1.4万人,绝大部分家庭贫寒,有的工人靠卖血补充生活费;有的职工家属到农民庄稼地里偷盗玉米、红薯……

一、请你根据以上思路分析一下中国汞都铜仁的优势、产业转型方向、如何协调产业间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思考:中东石油经济的未来走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