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猴随笔
老猴随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2,173
  • 关注人气:4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起我“文革”中艰辛的探亲之路

(2021-03-21 16:01:28)
标签:

探亲假

途中艰辛

重逢家人

深厚情感

分类: 情感

年轻人,自从离开家乡到军队服役,无一不想父母,不想自己的家。在部队,要缓解恋家情结,除探亲假外,平时只得靠书信来疏解。过去,粗放的通信手段,一来一往,每月难见一次家信,难解心头之渴。所以,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探亲假上。

六十年代初,为应付战备需要,部队充实了很多兵员,到了文革时期,又停止了两年征兵工作,到一九六八年冬重启征兵工作,连队兵员老化,已经积存了195819679个年度的兵员。期间,至少有5个年度的老兵都需要分批回家探亲。

连队的探亲假是“轮资排辈”的,一批接一批,每批最多两名,中间还要插进有特殊情况者探亲,军龄短者就更难轮到探亲了。1962年夏天入伍,在我前头还有4个年度的老兵,到1965年,我服役期满,继续留队,可我前头的老兵还没轮完探亲,他们是我探亲的“障碍”,眼见他们背着大包小包探假,既羡慕又心急,几乎急不可耐,我曾几度向连队领导申请过。左等右盼,坚持1966年底,也就是我服役四年半,好不容易轮到我探家。

当时正值初秋,首次回家,总不能空着双手尴尬地回去,于是,用我每个月才六元津贴省下的零钱,买了福建特产桂圆干、花生、笋干等土特产,装了满满的两大袋(一个是入伍时带到连队的旅行袋,还借了一个大袋子),在未开放年代,这些福建盛产的东西在上海根本看不到,是一种稀有食品,非常珍贵,这些东西也是家乡当地政府年底作为慰问军属享用的高档赠送品。

记得启程那天,入伍后,极少出“远门”的我,兜里揣着请假单、军人身份证,身着军装,挑着担子,从山区营房出发,徒步十多公里到达鹰厦铁路前场站,该站位于厦门近郊,离厦门还有三站,是当年我们入伍时的下车站,一到这里,使我立刻想起了当时在站台上,由接兵干部点名分兵、同乡人各奔东西、依依惜别的场景。

前往鹰坛的火车缓缓进站,我登上列车,重新体验四年后乘坐火车的味道,给我的感觉是“面貌依旧”。火车外表仍是绿色铁皮,车头还是烧煤的蒸汽动力,铁轨照样是五十米双轨单线,速度仍旧非常缓慢。前场站是途经站,厦门上车的乘客已堵满了车厢,过道里、厕所边都站足了人,其中绝大数是别着红袖章、佩戴毛主席像章、穿绿军装、戴军帽串联的红卫兵,他们享有国家最高待遇,全部是免费乘车的贵客。我没有奢求坐位,全程被乘客挤站在过道里,侧身靠在车厢壁板上,用两腿交互休息的办法来维持体力,没有水喝,没处坐下,更无机会走动,里面又闷热,气味难闻,感觉要晕倒似的。由于是单线铁路,经常要进站停车或线上临时停车,让别的列车通过后,本列车才能继续前行,全长705公里99座车站的鹰厦铁路,仅让车而停车的时间占了近一半,记得全程列车足足开了19个小时之多。到了鹰坛,等了两个小时,换乘广州至上海的49次列车,依然单线,在全国红卫兵大串联的背景下,车内满是红卫兵,同样拥挤不堪,一路颠簸,我回家心切,倒也没觉得什么,经过31小时的车程才到上海站,已是深夜时分,好在出站还有无轨电车可乘,到了徐家汇终点。已无开往郊区的公交车,接下去的路程,只得用自己在部队练就的“铁脚板”来完成。我又挑着担子,顾不上一路的艰辛,在灰暗的夜色中沿着早已熟悉的路途,往郊外的家乡步行而去。

文革中的上海,虽然有些混乱,但治安尚好,路上,夜深人静,除了能听到野外曲曲和蟋蟀低微的呜叫声,一概平静如常,所经之处,非常安宁。我只身一人,在狭长的小路上走着,四周望去,透过夜幕,朦胧中看见家乡平坦的耕地、泛动的河水、拱起的石桥、错落的房屋,走着走着,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我的村庄,走过前四排房屋,就到了我的家门前。此时,家门紧闭,家人都在熟睡之中,我在门外等了好久,总是在想,离家四年半了,家里怎样了,父母老得怎样了,兄妹怎样了,他们见到我,会有怎样的心情,我要以怎样的情感面对他们……,后来,我还是一次又一次敲门,把父母从熟睡中叫醒,听到是儿子回来了,立即翻滚起床开门,弟妹也出来迎接,我和家人重逢相聚,看见父母有些老了,弟妹长大了,心情悲喜交加。

此次探亲往返在内,共12天,走亲访友之后,很快就踏上了返回部队的路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