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猴随笔
老猴随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2,173
  • 关注人气:4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氓船人”生活变迁记

(2020-08-20 13:03:29)
标签:

氓船人

水上生活

簖、箓、丝网

退箓

上岸建房

分类: 情感

上海是由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数千年来,由长江冲积而成的江河水道遍布水乡各地,水连着水,也连着陆地,水中丰富而无人管理的水产资源,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外乡人,来到上海乡下,操起捕鱼捉蟹的把势,有的置办皮衣皮裤,只身在河边用手摸鱼虾,捉螃蟹。有的摇着小船,四处捕捞,过着船上的渔民生活。

这种外乡人摇来的捉鱼小船,本地人叫它“氓船”,此名因船主游荡无业而称之。氓船的特点在于它的流动性,他们经常游弋在不同的水域,“靠水吃水”,水域便是他们劳动的地方,没有固定性。他们各把一方,通常在某个水域的几条或十几条河浜中作业,以便熟悉水情鱼情。如莘庄、七宝、松江、青浦等地都有不少氓船出没,数年乃至数十年在那里捕鱼度日,逐渐成了氓船部落的小天地。

氓船也是民间流动的产物。解放前,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为了谋生,置办小船,夫妻双双,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摇橹撑篙,来到上海乡下,寻找水中财源,捕捞鱼虾,上街变卖,养家湖口。

氓船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没有固定住所,小船就是他们的房产,也是他们的家,吃喝拉撒睡全在船上进行。氓船与货船不同,只用橹、篙推行,不用蓬帆驱使,船体较小,大者六七米,小者四五米,为木质结构。前舱占三分之一,为鱼仓,后舱占三分之二,为生活仓,在内睡觉休息。船面木板铺盖,为烧饭和就餐的平台,船尾一侧装有橹拧头,供搁橹摇船行驶,另一侧挂有竹笼,里面可养鸡鸭。

“氓船人”生活变迁记“氓船人”生活变迁记“氓船人”生活变迁记

氓船人的作业工具主要有箓、丝网、簖、撩网等。根据河浜大小、河水流向、水里鱼情,分别使用不同渔具。

duàn,是守株待兔式的捕鱼工具。是为阻拦顺流游动的鱼蟹而直立安插在水里的竹(苇)栏栅。如鱼簖、蟹簖等。簖是固定的,簖体露出水面,占一半宽度水面,簖口呈外八字型,朝逆水方向(因蟹有顺水爬行,即向东爬至长江口产卵的习性),簖的两端各有一个蟹篓,篓顶盖住,篓中撒有饵料,引诱鱼蟹入篓。另一半水面的栏栅是柔软的,上端与水面平齐,可通行船只。簖以捉蟹为主,进入秋季,农历九月初九之后,是氓船人用簖捉蟹的最佳时机,此时,河底顺流爬行的蟹,就会被簖拦住而进入簖中,有的会顺着栏栅往上爬,守候在簖旁边的氓船人就将蟹一只一只地逮入囊中。可见,簖是河蟹不可逾越的障碍。我家宅基后面的横塘港是一条东西流向的潮落港,水面不宽,水深三米左右,河泥松软肥沃,水草丰茂,水质清纯,非常适宜鱼蟹生长,五六十年代,氓船人在横塘港曾经安装过一座蟹簖。

          “氓船人”生活变迁记        

                        “氓船人”生活变迁记

丝网,是一种比较轻便的网鱼工具,旧时用蚕丝做成,现在有尼龙丝网。丝网是围网之一,主要捕捉浅水鱼。其长度依需要而定,一般四五米左右。在小的河叉,网长以能通拦河宽为宜,网垂直宽二三米,网眼2.5厘米。网的上下两边均用长绳相串,上绳一头扎有漂浮物,下绳一头扎有一个沉入河底的坠物,这样,可将丝网始终横向垂挂于水中,成为一道鱼儿难以察觉的拦障。丝网放好后,氓船离开丝网,由远而近,敲打船板,当被驱赶的鱼儿误撞丝网时,鱼头撞入网眼,不可自拔。一条丝网上往往会有很多鱼撞上,每放一次丝网,氓船人都会有不小的收获

“氓船人”生活变迁记“氓船人”生活变迁记

                                          
“氓船人”生活变迁记“氓船人”生活变迁记

                                                      在河边下丝网情景

退箓,氓船人用的箓,不是通常放蟹的小箓,而是放入河底,一个一个排成行,用来围拦鱼类的扁型竹箓,比小箓大得多,有一米多高,渔民叫它“退箓”。箓的正面开有可以开关的口子,箓上面是搂空的,以便把箓倒过来,将箓里的鱼儿倒入船舱。

一只氓船将近有二十只退箓,当箓入水排放并围好后,氓船人就把船撑到远处,一边脚踏一块木板,不断敲击船板,发出嘭嘭嘭的声响,一边用装有木槌的竹篙猛捅河水,两者协力驱赶鱼儿往退箓方向游去,在慌乱中窜入竹箓,氓船人就抓紧起箓捉鱼。

用退箓捉鱼,不是一次性的,在一个河浜往往要排放数次,来回驱赶数次,因此,收获比下河摸鱼大得多,退箓是主要渔具之一,氓船上一般都有退箓。


旧时的氓船人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船上生活,依靠自己的劳动,以鱼养人,应对饥饱。他们非常向往岸上人居有房屋,耕有田地,行有车辆,衣食无忧的惬意生活。他们虽然身居氓船,过着流动的日子,其行为看似有点野性,但他们并不“野”,长时间在某个水域作业,与岸上人和谐相处,沟通交流,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他们风气好,守规矩,不争、不抡、不偷、不闹,勤恳捕捞,老实养家,显示了船上人应有的本分,得到当地人的赞许、关心、帮助,并逐步接纳他们,融入当地人行列。

五十年代中期起,随着农药、化肥的普及使用,河水逐步污染,鱼、虾、蟹等水生资源税减, 氓船人作业地盘越来越小。他们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准许他们上岸择地,几家或十几家结伴在较偏僻的河浜滩涂旁,造 一点仅够家人栖息人草棚子,形成稍微稳定的氓船人部落,这样,他们既可以在船上、又可以在岸上居住生活。当年,各乡镇都有这样的渔民草棚,他们没有上海户籍,生活状况无法与真正的岸上人相比。

 

人民公社化,政府对氓船人生活状况高度重视,把他组织起来,根据他们的作业特点,单独成立了“水产大队”,纳入公社下辖的大队之一,由公社统一领导,逐步解决上海户籍问题,彻底改变了他们长期以来的无政府状态。以后,经公社领导批准,告别草棚简屋,由政府补贴,建造了较小规模的水产大队渔民村,住上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矮平房,有的还住进了矮楼房,但他们的经济来源仍以渔业主。

“氓船人”生活变迁记
“氓船人”生活变迁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以船为家”的渔民上岸工程的有序推进,一些旧式的渔民村,跟随乡镇大规模动迁的步伐,也得到了拆迁安置,分别住进了不同的居民小区,氓船人真正与岸上人融合在了一起,他们不再重操旧业,走上了经商、打工等新的谋生之路,有的还以入股的形式,汇聚集体资源,成立了实业公司,进一步拓展经济渠道,氓船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司股民,日子过得 一年比一年红火。

 

现在上海郊区,氓船早已消失,本文所用图片,只是网上截图,所述场景,主要通过采访当事人以及笔者回忆得到的。不一定完整,仅供参考,以飨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