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接续上海赵氏族谱世系的做法
(2020-05-12 16:36:12)
标签:
放谱搜集谱系的方法碎片化 |
分类: 情感 |
族谱,又称家谱、家谱、宗谱等,它是一种表谱文献,以记载父系血源关系的家庭世系为主,辅以记载重要人物事迹。族谱是考察本族历史的原始资料,以辈列代,渊源远流长,凡入谱者,姓氏、名号,生卒时间,妻妾姓氏、传世情况等记载,必须准确无误,容不得丝毫差错。人们“靠谱、离谱”之说,就是相对于族谱的真实性而言的。
《上海赵姓源流略考》一书是对本市赵姓各分支始祖及其后裔迁徙路线、传世情况、居住分布等梳理构成的基本框架。以往,曾见过一些关于上海姓氏研究的著作,但很少见到较系统的单独研究赵姓源流的专著。本人作为上海赵姓后裔,有兴趣,更有责任,从便于寻根问祖的愿望出发,用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对上海赵姓源流进行了粗略的考量。
上海赵姓是宋太祖赵匡赢之“子”字辈,宋太宗赵匡义之“士”字辈,随宋高宗赵构南渡江浙后繁衍的宋宗室后裔,其迁徙时间,大体与上海的滩涂延伸以及城区形成的时间相一致。从史料看,赵姓居住分布于上海城乡各地,有南渡后不久就从江浙直接迁来上海的,也有从江浙逐步迁徙来上海的。他们始迁上海后,以最先迁入地为据点,再向周边发展,乃至遍布上海城郊区县。
玉牒、宗谱、家谱、家乘等谱牒史料,是考察姓氏源流最真实、最可靠的依据,据上海诸多府县志记载,在清代以前,赵姓都有谱书流传。此后一百年来,不但没有续谱,而且原谱也基本失传。这给笔者考察他们的源流带来很大困难。为此,五年多来,我陆陆续续为草拟《上海赵姓源流略考》忙碌奔波,采取碎片化接续世系的办法,搜集整理各支赵姓世系。
一是查阅原谱,系列搜集。如通过上海图书馆,阅读《南汇忠诚赵氏支谱》,查证浦东赵家滩赵紃世系;阅读昆山《赵氏家乘十六卷》,查证浦东三林塘赵材世系;阅读清代《浙江浦阳赵氏宗谱》,查证三林塘赵材在浙江的先祖赵不玷后裔的世系。通过崇明档案馆,阅读《崇明赵氏宗谱》,查证嘉定始迁祖赵默庵五世孙赵子荣、赵子华在崇明的世系。通过走访写谱作者赵吉言,阅读嘉定曹行吕家宅《赵氏家谱》,查证赵灿世系。通过阅读赵昌飞赠送的《天水赵氏族谱二卷》,查证浦东陈行镇东赵家塘思斋公世系(闵图存)。通过奉贤档案馆,阅读赵氏宗谱四卷,查证奉贤赵氏的大体源流等,在这些原谱上,均可直接查到其系列的世系。
二是普查志书,零星搜集。上海的府、县、乡镇志书比较齐全,尤其是清代的志书,载有宋明元清的史料,其中录入不少上海赵姓人物情况,包括姓名、生卒时间、住地、官职、墓志、墓地、先祖、子嗣、兄弟、旁系等。通过查阅,把这些情况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进行拼接,就有可能构成一段段的世系。尤其是墓志铭,非常珍贵,不仅载有墓主的生平事迹,而且上至高祖、下到孙辈,通常都有记载,这在家谱以外的资料上很难查到,一定要争取找到墓主的墓志铭。
三是翻阅古籍,针对性搜集。原谱和志书中,记载着一些赵姓史料的出处,如有关的著作、诗画、行状、墓志、传记的出处等,这些出处也许是寻找赵姓世系的重要线索,也不要轻易放过。如上海“亭前赵”的先祖赵国、赵灼父子的家族世系,一直查不到,后来在一次偶然机会,从一本志书上发现了他俩墓志铭的出处,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的远程咨询,在徐阶的《世经堂集》及续集上查到了完整的墓志铭,得知了他俩上下七代人的世系。
四是借助网络,广泛搜集。在网上,全国有很多热心家谱世系的研究者,还有家谱网、赵氏联谊网等。在新浪博客网上,笔者把从事赵姓研究的数十位博客,作为关注对象,经常点击他们有关博文,搜集有用的资料,就相关问题与他们探讨,进一步撒网,拓展思路,获得了新发现、新东西。如浦东陈村塘墅西翁赵博世系,就是从沂水赵家楼博客那里得到的。再如崇明《赵氏宗谱》,是从赵晨博客那里获得的。
为搜集资料,我去过上海图书馆、闵行区图书馆各二十多次,还去过黄浦区、松江区、徐汇区图书馆,黄浦区、奉贤区、崇明区档案馆,曹王镇、莘庄镇、七宝镇、梅陇镇文化图书室,同时到金山、松江、嘉定、闵行、奉贤、浦东新区的赵姓村宅,进行实地采访考察拍照留念。至今,收集、整理、编辑、打印成文等,所有工作由我一人操作,在编辑打印首稿基础上,基本完成二次稿,全稿共十三万字,图片二十余幅。
本书是我潜心研究凝结而成的学术成果,所录使用的资料,尊重历史事实,均经过严格核实,有些资料尚属首次发现,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对涉及各分支世系内的赵姓后裔,可起到寻根问祖的作用。本想继续深究,以致更加完善,限于精力,只能就此终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