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琐忆(十)——扳蟹和卖蟹

(2018-10-01 10:33:02)
标签:

螃蟹

扳蟹

扳网

网条

蟹棚

分类: 情感

蟹,学名螃蟹,现在叫大闸蟹。古人解、懈、獬通蟹,称大解。江南的大河小江,河泥肥沃,水生食物充足,是螃蟹生长的好地方。

农谚有云:“九月九,蟹逃走”“西风响,蟹脚痒”,反映了蟹的生活习性。每当深秋,稻黄蟹肥,西北风一吹响,青黑透亮的螃蟹就像有人召唤一样,纷纷离开蟹洞,从河流支叉爬出,向大江大河悄悄进发,在河底顺流向东,迁徙到合适的水域产卵繁殖。此时,正是人们夜晚捕捉螃蟹的最佳时机,也是捉蟹最忙碌的时候。

 

我的家乡河流纵横,支叉不少,而且最远可直通黄浦江,涨潮退潮,年复一年,从不停息。河流支叉水面不宽,深秋到来,两岸水际洞中的螃蟹就会随潮逐流,大举迁徙。乡亲们就会不失时机,在横塘港、刘家港、东船浜等地分段搭棚扳蟹。

蟹棚是捕蟹人搭在蟹棚户基(地基,稍微高起)上供临时休息的简易房屋,是一间用竹杆和草帘(稻草编在竹竿上的帘子)搭建成的三角形小屋,屋檐着地,没有墙脚,四周挖好流水沟。棚内无任何陈设,只铺点稻草,仅够一二人晚上栖息,大家称在此扳(捕)蟹为“蹲蟹棚”。蟹棚的后面封闭,前面紧靠河沿。蟹棚通常隔河结对而建。图示如下:

家乡琐忆(十)——扳蟹和卖蟹

扳网,由网、网撑竹、扳竿组成。网,正方形,边长八尺(接近三米),过去由港网线(现为尼龙或晴綸线)织成,四角绳紧绑在网撑竹上。网撑竹,两根,成十字形摆放,将交叉处扎紧,竹杆两头成弓状连接四根网角线。扳竿是一根粗竹杆,细端连接网撑竹十字处,并扎紧,粗端由扳蟹人在蟹棚里掌握。如图所示:

家乡琐忆(十)——扳蟹和卖蟹

网条,是扳蟹使用的附属用具。长度视水面宽度而定,高约一米半,下部绑铁链,以便网沉河底,起压底作用,防蟹走脱。上部江绳拉紧,使网挺立挡于河中。网江绳固定在岸上,遇到有船驶过,提起扳网,放下网江绳让船通过。如图所示:

  家乡琐忆(十)——扳蟹和卖蟹

小时候,我每年和爷爷“蹲蟹棚”扳蟹,我家蟹棚固定在横塘港南面,王顺福和赵关庆蟹棚在北面,我们对面相望,隔河而扳。每当夕阳西下,早早吃完晚饭,爷爷扛着扳网,我背着简易被料和蟹箓,拿上熟山芋或毛芋艿等晚点心,直奔蟹棚,在对岸搭挡的配合下,放好网条,清理完河中杂物,铺好棚内,将扳网放入河中,一切就绪之后,开始扳蟹。

扳蟹是整夜进行的“守株待兔式”的盲目行动,为了不遗漏在河底缓慢爬行的螃蟹,每隔二三分钟就得扳一次网,一夜要扳千余次,虽然一次又次重复着如此简单的动作,但每次都充满着“有蟹”的希望,一次失望之后,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如此往复,总是沉浸在希望的实现之中,正因如此,我对扳蟹常常精神振作,坚守岗位,乐此不疲,每晚至少扳到十二点,才肯跟爷爷换班。

 

家乡琐忆(十)——扳蟹和卖蟹 
 扳蟹,并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它在我心中留下了有趣而难忘的印象。夜晚,夜深人静,抬头常能见到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低头眼前呈现的是暗淡色的水镜,河水从网前缓缓流过,偶尔还有小船,从远处驶来,那吱咯——吱咯的摇橹声,由远而近接连传来,直到小船从我们眼前驶过。岸上能听到各处传来的轻微虫呜声。对岸蟹棚扳蟹的伙伴,是我聊天解闷的好帮手,我们边扳蟹,边聊天,天南地北,鸡毛蒜皮,家常里短,说说笑笑,没完没了。当起网听到螃蟹落网的滴咚声时,心情就更加兴奋,立即收起网,向里拉网,慢慢把蟹捉住,放入蟹箓。一个夜头,多则扳到一二十只蟹,少则七八只蟹。涨潮时蟹随河水东流,蟹扳得多些,退潮时,蟹就少些。螃蟹被逼关进箓里,失去了野生环境下的自由,会死命地爬动,蟹眼里不停地冒出白色的气泡,发出“吉吉”的声音,好像要挣脱牢笼的束缚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