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西南地区方言注解(十一)201——220句

(2017-05-25 09:28:22)
标签:

上海西南地区

方言注解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201、呒洞里缠出蟹来。,即没有,呒洞里,即没有洞。緾,即不休。缠出蟹来,即硬要人捉只蟹出来凡野生的河蟹,自己在河边都钻有蟹洞,生活在洞里面。连洞都没有,怎么能有蟹存在呢?比喻脱离实际,蛮横无理,反复纠缠,硬要人家办无法办到的事情。

202、出外呒新归。出外,即离家外出,即无,呒新旧,即没新旧之分。出于礼貌与影响起见,外出时,无论与客人会面,还是游玩办事,衣着要新一点,穿着不要像在家一样随意。全句就衣着而言,应内外有别,尤其外出更要注意仪表,不能太随意有时感叹经济条件差,比不上人家,买不起新服装。

203、三钿糖不值。钿,即一种货币。三钿糖,三钿买不了一粒果糖。全句比喻某物质存在的价值微小,近乎一文不值。常在带有蔑视倾向和不满情绪时说出。

204、七手八只脚。七、八,喻意人多。手、脚,喻意杂乱。全句形容参与者多而杂,遇事慌张,手忙脚乱,很难插手,极度忙乱。常用在看不惯和厌烦之场合

   205、卵(乱)子。滑,即狡猾、圆滑。卵子,即圆卵块。比喻说话油滑狡诈不诚恳,轻浮不严肃。但有时当褒义词耍小聪明”或灵活来使用。

206、三尺地皮。三尺,泛指范围很有局限。地皮,即可供建筑耕作的地段场地。全句比喻相互间距离很短,活动范围很小,就在本乡本土之内,彼此的情况都一样,大家都很熟悉与了解

207、眼睛张张开。张张开,即睁大点全句意在提醒人们遇事要擦亮眼睛,把内在的东西要摸透,对本质的问题要看准,切莫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就当地而言,主要指年轻男女择偶时父母叮嘱子女要切实掌握对方的真实情况,了解择偶对象的适合程度,不可轻率成婚。

208、(音gōng)卵头子。喻意闯祸、惹事。卵头子,下流语。喻指叹息。全句表示因不小心闯下大祸,或不慎惹祸生事而叹息不已。尚有愿望落空倒霉、惋惜之意。

209、脚底——“滑脚就跑”。塌(音‘塔’)即涂。塌油,即涂油。脚底板涂油,比喻跑得飞快滑脚,即迅速。此句常用于某人碰到困难不愿面对,迅速逃脱,躲避矛盾。

210、泥鳅掀不起大浪。泥鳅,即很小的软体鱼类。掀,即激起、兴起、翻滕等。浪,即波浪。比喻微小而薄弱的力量,起不了大的作用,不会使事物有根本性的改变。

211、葫芦里装的啥药。比喻欺骗、蒙蔽、打闷包,不让人知晓其行动的真相。通常用于与对方产生怀疑、顾虑、质疑等时机。

   212、自有自便当。有,主要指有钱。自有,即自己有。便当,即自己方便,便利。全句父母有钱,不如自己有钱,随意花费。只有自己拥有,才是自己的,花钱坦然,不受约束,自由支配 

213、裤子束来像提蓝襻。。即系、梱住。束来,即梱的松紧程度。提蓝襻,即竹蓝子上面襻着的提过去农民穿土布宽裤,不用皮带、是用棉带梱裤腰的。有的人很不讲究,裤子非常宽松,几乎要拉下来。人们才形容为裤子束来像提蓝襻。

214、穷祸闯来勿大勿小。穷祸,即、坏了事、有大麻烦闯,即惹、引、闹。勿大勿小,非指不大不小,而是指很大全句形容闯下大祸,局面很难堪,难以收场

215、事体大来吓煞(音‘杀’)人。事体大,指问题很大吓坏人,非指把人吓坏,是指对人产生的震动非常大。全句比喻出了特别大的问题,发生很大变故以后,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憾

216、乌鬼(读ju1)有肉勒拉肚皮里。勒拉,即在。肚皮里,即肚子里面。乌龟表面都是硬壳,没有一点肉,它的肉都在肚子里面。全句比喻某人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才华,但他却博学多才,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功底,只是深藏不露轻易表露自己而已。

   217、跋一脚滃一脚。跋,脚从泥泞中提起。滃,即深陷于泥泞之中。一脚,非指一只脚与另一只脚,是指双脚艰难缓慢移动。全句形容路途泥泞,路况太差,行走困难的样子。

218、云,晒煞人。此为人们观察积累的气象谚语。瓦爿(bai),即瓦片。瓦爿云,即瓦片状的云。晒煞人,即晒死人。瓦片云,盛夏季节出现,这时气温极高,闷热熏人,使人喘不过气来,形容几乎要晒死人

219、公要馄饨婆要面。公,即公公。婆,即婆婆。要,即要吃。面即面条。全句比喻挑三拣四,各有各的诉求,你要这个,要那个。你对这个感兴趣,他对那个有好感

220、早养伲子早得福。伲子,即儿子。得福,即享受福气。早,即提早、极早。此为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