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老娘舅》调解何以历时七年经久不衰?

(2015-12-10 14:26:27)
标签:

生活中娘舅

媒体娘舅

区别何在

四大理由

分类: 评述

娘舅,母亲之兄弟,几乎家家都有。在奉行封建礼教的年代,调解家庭矛盾,娘舅是象征把握公平、公正的人物,其权威至高无上,勿庸置疑,凡遇家中子女与父母发生矛盾需要评断是非时,娘舅是当仁不让的调解人。但在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新时代,娘舅的权威似乎每况愈下,逐渐从调解的主要角色上消退下来,很少愿意出面调解。因而,诸多家庭矛盾的调解转由政府司法、新闻媒体和社会力量出面调解。柏万清、裴律师、黄飞珏等《新老娘舅》节目中的调解员,就是替代娘舅,伸长正义、主持公道、公开调解的“媒体娘舅”。

上海电视台每天一期的《新老娘舅》栏目,自二零零八年开播以来,已有七年之久,播出千余期,其收视率居高不下。人们对“媒体娘舅”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已经把他们当作调解家庭矛盾的共公资源来享用,因而,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邀请自家娘舅到场调庭,而是勇敢地走上银屏,接受“媒体娘舅”的调解。产生这一更替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解决问题的影响面不同。受“家丑不得外扬”的束缚,娘舅调解矛盾仅限于某个家庭,在家庭内部展开,只对家庭成员透明,外人很少知晓他们的内情,影响面局限于家庭个体。而“媒体娘舅”调解,完全跳出小家庭圈子,面向全社会,在媒体上公开进行,处于全透明状态,外人都可以参与评判,孰是孰非,自有公论,而且,调解结果及落实情况,还将接受人们的监督,其影响面放大到了极致。

二是调解人的心理状态不同。娘舅与调解对象都是平素相处的亲属,有直接的联系,受情感因素影响,思想顾虑较多,发表意见畏首畏尾,不愿得罪人,该说的不说,该评的不评,放不开手脚。有的娘舅感情用事,即使说了、评判了,或多或少还会带些倾向性。而“媒体娘舅”是局外人充当局内人,但与调解对象毫无关系与瓜葛,没有思想顾虑,更不怕得罪人,故能放开手脚,铁面无私,以理服人,不带丝毫倾向性,该说就说,该评就评,能够说出娘舅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评出娘舅想评而不敢评的理。例如,柏万青这位“媒体娘舅”,在评判某人极端行为时,疾恶如仇,真诚爽快,拍桌子,高嗓门、瞪大眼的举动,娘舅在家庭调解时一般是不可能出现的。

三是调解的精准度不同。娘舅是调解家庭矛盾的个体,分析判断问题的思想观点与方式方法,脱不出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局限,不可能充分运用法律的武器充分说理、解疑释惑,往往顾此失彼,有失偏颇,使调解对象有的满意,有的不满意。而“媒体娘舅”所调解的数千件案例,是从全市无数家庭矛盾中遴选出来的典型案例,涵盖了家庭矛盾的方方面面,在调解实践中,他们不断总结经验,人人都有一套迎刃而解的调解之道,形成了调解家庭纠纷的智囊群体,他们站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以及社会舆论的高度,摆事实、讲道理,全面剖析产生家庭矛盾的前因后果,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责任大小,利益分配,讲得泾渭分明,清清楚楚,使调解对象心悦诚服,乐于接受,有不少濒临破碎的家庭修复“疮伤”,有很多面临分离的夫妻言归于好。

四是调解结果的事后监管不同。娘舅调解大多是一次性的,听就听,不听就算了,其权威可想而知,因此,事后情况如何,娘舅一般不会怎么关心。更不会再次出面调解。而“媒体娘舅”在现场调解结束后,有的还会给家庭成员设置一定磨合期,并进行跟踪,观察其调解结果的落实情况,表扬落实好的,对落实不够的家庭,继续做调解工作,以巩固媒体调解的效果。

   总之,人们越来越习惯诉诸媒体,让“媒体娘舅”出面解决家庭“顽症”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个中原因,没有别的,只能说明人们的法治意识正在不断增强,调解家庭矛盾的手段正在不断拓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