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剧《老有所依》引起的反思——老了怎样依?

(2013-12-26 16:33:29)
标签:

老有所依

老人做法

养老趋势

分类: 情感

电视剧《老有所依》通过江、吕、余、雷这四个家庭所遇到矛盾及处置,将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养老问题,演释得既生动,又现实,引起观众共鸣。剧中人物的处境及老少关系现状,在我们家庭生活中,都可以对号入座,找到各自的身影。

该剧演释面相当广泛,有教子、婚姻、乡愁、房产(经济适用房、动迁、遣产继承)、法治知识、招聘就业、职场竞争、经营之道、家政服务、股市等等,但都立足养老,围绕养老问题展开。然而,该剧也给老年观众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养老,人老了到那里去依靠?怎样赢得依靠?

纵观剧中单身老人,无论男老,还是女老,随着日渐老去,养老问题似乎越来越威胁着自己,逼迫自己不得不思考怎样去获得依靠?笔者看完全剧,从中找到了他们的“求靠”的做法:

做法一,迁就子女,委曲求全,渴求得到子女同情而养老

余家的主妇稚芝早年丧夫且无子,无奈领养了癫痫症儿子余淼,她把将来养老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余淼身上,对儿子似如己出,百依百顺,溺爱有加,全心投入,付出了全部心血,渴望儿子听话、成才、孝顺,结果事与愿违,把儿子彻底惯坏,成了不折不扣的“啃老”儿。儿子成家后,德行丝毫不改,夫妻俩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一起“啃老”,养母苦口婆心,克制忍让,他们不听劝说,步步紧逼,花光了老娘养老的存款,拿下了老娘名下的房子,甚至还要收缴老娘的养老金卡,使老娘油水榨干,净身出户,惨死在前往婚姻登记的路上。

稚芝的命运是该剧老人中最苦的,值得同情。她的做法在相当部分老年人中具有代表性。无数事实表明,像稚芝那样,用溺爱、满足、迁就、退让的办法来赢得子女同情而养老,和盘托出资本,突破自己养老底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老有所依,依靠自己的“老底”还是需要的。否则,只能落空,自吞苦果。

做法二,作天作地,没完没了,渴求得到子女陪伴而养老

雷家的主妇雷颂华之母的做法太过头了,有点出格,她身为离休干部,不愁吃、穿、住,单求有人陪。她体质尚好,但毫不体谅女儿的事业,把离休带来的失落情绪发泄到女儿身上,无理取闹,作天作地,一味要求女儿围着自己转,女儿不依她,她不满意,依她,她还是不满意;她完全可以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但她消极呆在家里,坐等女儿们常回家看看,以为这样才能有依养老。其实,这种看法是偏见的。子女对老人的爱心与呵护,是他们自觉行为养成的,是发自内心的,不是靠老人无休止“作来的,即使“作”来,也是一时的、不情愿的。

雷母过火的做法,在社会生活中并不具有代表性,因为,像雷母一样离休老人,通常具有较高的休养与素质,有一定的人际活动范围,不会在家无所事事。即使是一般退休老人,他们的养老观念也比较传统,决不会有事无事“作”个不停。一切明智的老人,在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情况下,应该多为子女着想、办事,体谅他们的难处,支持他们的工作,减轻他们的压力,融化他们的矛盾,而不应给子女增加负担,拖后腿,使子女左右为难。这一点对老人来说,也是个提醒。

做法三,坚持自力,避免拖累,渴求得到子女理解而养老

江、吕两亲家老人是剧中的积极人物形象,他们是传统老人的代表,其做法在社会上具有普遍性。吕希的母亲中风瘫痪在床,看见儿子媳妇无微不至关怀自己,很不忍心,为了不想拖累他们,选择尽早死亡;江开国老人对子女乃至孙辈充满着爱,看到孩子为了事业、家庭、老人,四处忙碌,身心疲惫,感到理解,觉得心疼,时刻萌发着替子女减压的念头,心里总是装着子女。为了减轻子女经济负担,他发挥特长,收费修理家用电器,补贴家用。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他尽到儿子的责任,对年迈的父亲江多福始终不离不弃,走到那里带到那里,即使在自己面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带父亲住养老院。为了避免子女忧愁,他始终心态平和,豁达对待人生,理解子女处境,从不向子女提过额外要求。这种让子女理解而求养老的做法值得提倡。

家庭养老,老人与子女在做法上应该是双向的,江、吕两亲家,子女对老人好,老人对子女也好,一好变二好,养老就搞得好。就老人而言,就要像江爸那样,理解子女,坚持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子女理解,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单纯求“依”,只有这样,子女一定会始终如一、善待老人的。

以上三种老人的做法,都是老人依靠子女、老有所依的传统养老观念,随着国家养老机构的健全,养老制度的完善,独生子女负担的加重,老龄化社会时代到来,这种单纯依靠子女家庭养老的观念势必更新,依靠社会养老是必然趋势。该剧最终以江多福、江开国父子及雷颂华母亲相聚敬老院为结局,就预示着这种发展趋势。不过,即便把老人送进敬老院养老,也不能替代子女养老的全部,作为晚辈,还得常回家(敬老院)看看长辈,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决不能把老人当包袱送敬老院,一送了之,完事大吉。

该剧之所以赢得老年观众的喜爱,原因在于剧中的老人处境具有代表性,贴近老年人的生活实际,反映了老人的心声,提出了全社会必须关注、解决的养老问题。但是,根据笔者观察,遗憾的是,年轻人对该剧关注较少,不爱看,不愿看,难怪很多老人说,让子女们也看看《老人所依》,多接受教育就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