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抓好孩子“适应社会”的启蒙性教育

(2012-10-20 13:31:44)
标签:

家教

适应

社会

培养

领会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就读,学习课程增加了,社会信息拓宽了,与社会的接触更近了一步,孩子的思想也日趋活跃。但对社会交往认识蒙胧,良莠难辩,急需接受学校、家庭的正确引导。这样,在他们踏上社会、参加工作以后,才能适应社会需要,经受社会的磨炼,称职胜任,成为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

对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校要抓,家庭也要抓,两者必须结合。学校进行普遍性教育,家庭则进行经常性教育。就家庭而言,这种教育没有数量的规定,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发生、随机进行的。作为教育引导的家长,应具有此种教育的敏感性,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日子里,要留意观察,及时捕捉,准确使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鲜活事例,以小比大,以家庭关系喻社会现象,联系大人在社会上遇到的相似事例,进行比较分析,说以利弊,结合某些社会生存法则,讲清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让孩子在说说笑笑中受到些许启发,懂得一些做人办事的基本道理,在家庭中首先得到一些适应,养成好的习惯,学会正确处置。今后,孩子到社会上工作,就会自然用得上。如此运作,坚持以往,一事一议,边议边教,就能点滴养成,将教育效果从家庭行为向社会交往延伸。

最近,我们就遇到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十月十二日小孙子放学到家,放下书包发现茶几上放着一塑料袋新鲜大枣,他先品尝了个,觉得很甜,味道不错,看到爸爸正在上网,便说爸爸很喜欢吃枣子,就马上拿了一大把枣子送给爸爸吃。此时,我(爷爷)在一旁坐着,暗示着说道:“枣子我也很喜欢吃”。我说此话,是想试探他是否能引起注意,听出话中的弦外之音,洞察我的真实意思。可是,久等没见他一点动静,看来他对我的话根本没有领会。直到爸爸提醒后,他才有所领悟,也把枣子拿给我吃了。

事情到此应该结束了。但我觉得,类似由家长暗示,让孩子领悟后办理的事情,在社会上也会时常遇到,还要把这篇文章继续做下去。于是,我就对孙子耐心开导说:“爷爷好比单位的领导,你好比单位的员工,当你听到领导暗示的话语时,如果你麻木不仁,毫无反映,领导一定对你不满意,有看法,认为你反映迟钝,没有头脑。相反,如果头脑敏捷,立即按照领导暗示的意图去做,领导就认为你领会快,反映迅速,对你的满意度就高。像这类事情在社会上是经常发生的,虽然你还没有参加工作,但小事情中可以窥探出大道理,从现在起就要注意这方面的锻炼,以便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复杂情况。经过我一翻开导,孙子茅塞顿开,似乎明白了许多,相信此举对他会有帮助。

家庭是小家,社会是大家,小家是大家的缩影,大家是放大了的小家。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在社会上往往也能找到与它相对应的影子,得到相应的答案。家庭是孩子走向社会前“热身”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诸多行为,联系不同社会现象,出多种题目,跟孩子一起,研究、分析、学习做人、做事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理,掌握一些初浅的处置手段,使孩子将来能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公职的转变,成为有用之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