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自闭剩男自尽看对特殊孩子教育的三点教训

(2012-05-26 19:58:35)
标签:

自闭症

安抚

疏导

警惕

亲子

沟通

教育

关怀

救助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笔者有一个外甥,十四岁那年,他的四十一岁的母亲病故,由于思母心切,不到一年就得了精神分裂症,曾在市精神病防治中心住院治疗三个月,至今一直靠药物控制病情,人的外表和智力受到严重影响,生活勉强自理,还能做些简单劳作,日常处于一种自闭状态,极少与外界接触,与他人交流。去年已三十岁,数次择偶失败,一直闷闷不乐,深陷痛苦之中。五月十九日上午,他把自己的七张半身照片放在桌子上,趁父亲上班不在家,不辞而别,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公安报警,网上寻人,使用各种手段四处打听,仍然杳无音讯,家人判断,已经投河自尽。一个好端端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病以至发展到投河自尽的地步,作为舅舅的我,虽然不在他身边,但作为舅舅和旁观者,在教育自闭症孩子方面的情况,可能比局中人看得更清楚些,就外甥此次自尽的具体情况看,我认为以下教训值得大家吸取:

一、在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急转关头,对孩子的安抚教育一定要跟上,不能一概灌输阴暗面。

我的外甥发病前是个正常人,聪明伶俐,好学上进,活泼可爱,人见人爱。正在读初中的他,母亲得病三年后病故,事隔不到半年,父亲续弦取妻,家中新添了继母,改变了原来的家庭成员结构,失去母爱的孩子一下子没有了方向,适应不了当下的家庭氛围。认为母亲狠心离他而去,父亲狠心背他而取,精神上接受不了,痛苦到了极点。于是,根本无心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身为人父的妹夫,在很短时间内另得新妻,自然转悲为喜,对陷于苦闷之中的儿子,经常以自己命苦、妈妈命更苦为由进行搪塞,欠缺照顾,过多地叫唤变故后的阴暗面,给孩子造成了爸爸娶了新妻忘了自己的坏印象。在此家庭环境下,外甥白天上学,到家关门思母,大人只管一日三餐,不管思想安抚,父子关系疏远,更不要说儿子与继母的关系了。到了夜晚,大人孩子各做个人事,老死不想往来,夜深人静,外甥独自坐在床头,不是在学习,而是拿着母亲的遗像,两眼呆呆地看着母亲的遗容,脑子里还想着母爱的往事,发出暗暗的苦吟声,每天晚上都是如此,常常夜不能寐。在此情况下,不到一年,外甥就精神失常,得了精神分裂症,不得不住院治疗,父亲还想不通怎么会得这个病,晕然不知其中的缘由,真是无知。

二、在孩子发生自闭特征现象时,父母一定要重视日常的亲子沟通教育。

对孩子教育,必须坚持以父母为主,祖辈为辅,对自闭症孩子更应如此。外甥刚出现自闭征兆时,爷爷奶奶可怜这个三房隔一子的唯一孙子,不忍心继续把孙子放在父亲和继母身边,就将孙子带离老家,来到爷爷工作的市郊,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并在当地学校边治疗边借读,离开父亲怀抱的他,仍然处在祖辈的溺爱之中,对孙子的悲悯之心更加升级,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奶奶,又迷信又古老,跟自己儿子一样,只知诉苦,不知开导,整天灌输苦命的阴暗面,加上在新的学校,知道外甥的处境,不少人欺侮他,使孩子病患再次发作,对爷爷奶奶越来越产生反感,在此情况下,不得不把孙子送回父亲家里居住。父亲接受了之前的教训,改变了教育方法,注意了日常的亲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关怀体贴照顾,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还送他到夜大读书,获得过计算机等级证书,培养了对音乐、体育的爱好,成为一名追星歌迷,由于坚持多年吃药控制,病情稳定了十几年,使孩子看到康复的希望,有了生活的信心。正反两种景况表明,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决不要放弃对孩子的亲子沟通教育,更不能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祖辈来承担。

三、在孩子产生厌世轻生征兆时,家人在保持警惕的同时,一定要抓好心理疏导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恋爱年龄段的外甥又面临着求偶问题的困扰。作为长辈的父亲和爷奶们渴望传种接代,对孩子的婚姻问题自然关心备至,外甥本人也希望能早日找到一位心爱的对象。外甥家庭条件虽然很好,但他本人的条件不好,智力有所逊色,貎相有点呆板,外人看到他总觉得不舒服。所以大家很难给他做媒,但近几年也有人给他介绍过几位情况比较匹配的本籍和外籍姑娘,数次相亲都宣告失败,女方一见面,二话不说,就表示不谈了。经历反复择偶失利的打击之后,外甥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恋爱兴趣,看不到自己的婚恋前途,他把失利的原因全部归结到不断吃药的后果之上,加之家人对他的不断催促与唠叨,使他厌世情绪陡然聚增,直至产生轻生念头,时不时流露出不想活下去的言行。他认为药不能再吃下去了,终身吃药就永远找不到对象,他也说过这个状况看来是没法改变了,唯一办法投河,一了百了。于是他背着父亲,私自停服药物三天,结果老病复发,天天晚上睡不着觉,都在胡思乱想,想来想去,精神恍惚,不可自拔,钻进了死胡同,终于在五月十八日,趁父亲上班之际离家,估计在当晚暴雨夜投河自尽,至今不见踪影。事发后,家人回想起先前对孩子失去警惕的不当处置,后悔莫及,如果当初注意观察,洞察其足丝马迹,及时开展心理咨询,采取心理救助,始终有人陪伴监护,也许会避免事态的扩大,防止悲局的发生,这个教训对我们太深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