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述周秦汉年代地震情况点滴

(2011-03-20 15:59:10)
标签:

地动

地震

分类: 两汉两晋南北朝博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历来有发生,早在《史记》中就有多处关于地震的记载,不过古人称之为地动,由于他们对地震现象还没有科学的认识,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所以,把地震神化了,披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直到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动候风地动仪之后,人们对地震现象有了新的认识。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是最早记载地震的。(原文):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湦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这段的意思是说,宣王四十六年崩逝,子幽王宫湦继立。幽王二年,西周的三条河川——泾、渭、洛都震动了。伯职甫说:“周将要灭亡了,天地阴阳气的递邅zhn(递邅,即移动或移行),是不应失了它的次序的;如果次序错了,那是由于人民的干乱,使阳气潜伏在下面不能出来,被阴气压迫着而无法发抒,这样就会有地震。现在的三条河川都震动了,这说是由于阳气无法发抒。而被阴气镇压着,阳气失序而阴气下面,那么河川的源头一定阻塞了,源头阻塞,则国家一定要灭亡。……这一年,三条河川都枯竭了,而岐山也就要崩塌了。可见,伯阳甫把地震与周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地震说成是周朝即将灭亡的不祥之兆。

到了秦朝即始皇时代,曾有两年发生过地震。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原文):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颖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十八年又闹大饥荒。意思是说,十五年,大举出兵,一支攻到邺,一支攻到太原,取下狼孟,这一年发生了地震。十七年,内史腾进攻韩国,掳获韩王安,把韩国整个纳入秦国版图,改设为郡,叫做颖川,这一年又发生地震。华阳太后死了,人民大饥荒。十八年又闹大饥荒。从这段记载看出,三年内发生两次地震,其频率是很高的。

到了西汉时代,曾发生过三次地震。史记卷十一——孝景帝本纪第十一(原文):中三年四月地动,九月日食。中四年三月大蝗。中五年秋地动。后元年五月丙戍,地动,其蚤食时复动。上庸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日食。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

意思是:孝景帝中三年四月发生地震,九月发生日食。中四年三月发生蝗灾,七月出现日食。后元年五月丙戍日,发生地震,在早餐时又地震。上庸一带连续地震二十二天,城墙被震坏。七月日食。后二年正月,一天之内发生了三次地震。这段记载看出,当年地震频发,连续四年发生地震,余震不断,持续时间很长,当朝与百姓处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之中。

到东汉的元帝统治时期,又发生过多次地震,蔡东藩《西汉演义》第八十九回记载:“越年日食地震,变异相寻。东海郡经生匡衡,方入为给事中,元帝问以地震日食的原因,衡答言天人相惑,下作上应……;已而地又震,日又食,自永光二年至四年,迭遭警变”。此段记载看出,当时地震也是不少的,三年中连遭地震的侵害。同时,连皇帝也是不明地震原因的,而匡衡也只是从天人相惑,下作上应的唯心迷信的角度来解释地震现象的。

东汉成帝刘赘统治时期,也发生了地震。蔡东藩《西汉演义》第九十一回记载:建始三年十二月朔,日食如钩,夜间又地震起来,未央宫亦为摇动,成帝亦为不安,翌日下诏,令举直言敢谏之士,问及时政阙失。杜钦及太常丞谷永,同时奏对,并言后宫女太专,有碍继嗣”这段记载看出,同一天发生了日食与地震,而且地震发生在夜间,连皇宫也摇动了。把成帝刘赘吓坏了,心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让老天爷不高兴,发怒了。遂向直言之士询问,朝臣杜钦认为,其夜殿中地震,此必适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意思是,宫中夜里发生地震,必是宫中嫔妃争宠,互相嫉妒、陷害,把后宫弄得滥糟糟而造成的灾难。可见杜钦的回答同样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限于当时的认识程度,也只能作出这种类似嘲讽与愚弄皇上的解释。

到了东汉章帝刘烜时期的张衡,发明地动仪之后,才对地震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人类对地震这种天地自然现象研究的一大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