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传承的“后军嫂”精神
(2010-11-13 20:31:22)
标签:
后军嫂精神向往怀念断不了的军嫂情 |
分类: 军事博文 |
妻子曾是一名随军军嫂,在部队军嫂群体里度过了十四年时光,八十年代中期因我转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通职员,如今退休在家。回地方二十多年来,她像我怀念部队想念战友一样,始终割断不了军嫂情结,仍然传承着可贵的军嫂精神。
妻子经常念叨着她那曾经朝夕相处,一起共事的军嫂。与她相处的军嫂姐妹,无论是首长夫人,还是机关干部家属,在她心目中依然面貎清晰,连那里人氏,有几个小孩子,什么样的性格脾气她都很清楚,尤其是一些经常接触的军嫂,更是记忆犹新。妻子身边现在还保留着好几张军嫂的个人与集体照片,想起她们的时候,就会常拿出来看看,像连长晚点名一样,一个一个地点点她们的名字,看看她们的真容,她还会喃喃自语地说,当年,这个人是在家属厂里做什么的,那个人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不知现在她们怎么样了?再要见到她们就难了!等等。
妻子至今还怀念着部队的军嫂生活。在军营生活的日子里,她不是坐吃老公提供的一切,不当伸手派,而是从随军之日起,一直在坚持师团后勤和科研机关创办的企业和军人服务社工作,做过制药工,灌过蒸流水,钉过包装箱,压过土坯块,担任过服务社售货员采购员,当过部队职工,由一个农民投身到一个全新的部队职工工作环境,接受着部队首长的关心教育,目睹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人生活,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干部战士,经受着部队生活的良好影响与熏陶,联系着驻地周围很多的百姓群众,可以说,妻子在部队所感受的一切,印象深刻,终身难忘。随我回乡二十多年来,她时常还会梦中见到,口中常会念到。
妻子随军后,牢记与众不同的军人妻子的特殊职责,完全融入部队,她特别理解军人的心,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做好后勤,管好孩子,当好家,从不拖我的后腿,一九七九年自卫反击作战,部队动员要抽调人员参战,支援前方。她像当年妻子送郎上战场一样,帮我打理临战准备,还做我的工作,当我的后盾,叫我一旦有令就安心开赴前线,杀敌立功,为国争光。虽然后来并没有被抽调上去,但我和妻子确实作好了一切思想准备。这件事,如今妻子回想起来,好像就在眼前,她觉得这就是军嫂精神,当年这样做值得。转业后,妻子仍以当年军嫂精神,热心支持我的工作,使我顺利地实现了由军人到老百姓的转变,保持着老军人的本色,成为地方单位的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妻子时刻挂念着部队居住生活过的地方。我们转业后,在妻子的建议下,我联系了老部队领导,由首长安排我儿子所在大学考察小组,一行八人前往老部队举行暑期军营考察活动。顺便看了妻子随军后住过的机关家属宿舍,家属工厂,到过孩子们住过的幼儿园、玩过的游泳池、体育场,看过电影的露天影场,还去了当年的小学校,让儿子拍下了现场照片。考察期间,同学们在红色尖刀与干部战士召开了座谈会、参观了荣誉室、内务卫生和精彩的军事表演,还到福建集美高崎高炮某部观看了连队的紧急集合与全套操炮演练,吃上了一顿香喷喷的连队大餐。儿子回来后,带回了老首长、老军嫂的问候,介绍了部队的变化,并将我们曾经住过、到过、玩过地方的照片,一一交给他妈妈看,妻子见到这些如数家珍般的地方,立即勾起了她无尽的回忆,在照片上指着自己住过的屋、走过的路、栽过的树、挖过的地,用过的灶,洗过的池,讲述着她那以往有趣的经历。诸如:一群酒鬼医院忙,顽童偷看新娘房,麻雀炒辣椒味道香,野营拉练守空房,山头全科集体照,战备应急夫起床,老土匪的故事等等,在妻子的头脑中至今依稀可见。儿子的考察成果汇报,实现了妻子多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