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子打母耳光联想到父打子耳光的内疚

(2010-05-10 14:24:37)
标签:

不该打的耳光

内疚

愧对

自责

教训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今天是母亲节,国人都在以不同方式庆祝这个属于所有母亲的节目,追思、怀念、回忆、赞美母亲的养育之恩,思考着自己对母亲的行为。

晚上,我和妻子照例收看上海电视台《新老娘舅》节目,见到了案中与今天庆祝‘母亲节’非常不合拍的情节,即儿子打母亲二记耳光。节目中,作为主要求助人的母亲泣不成声地向主持人老娘舅说道,我与二儿子多年同住一屋,母子矛盾逐年升级,儿子时常痛骂我“是畜生,比一条狗都不如,还是早点去死好”,更为恶劣的是,儿子还恶狠狠地打了我二记耳光,我冤啊,真不想活了……。听了这位母亲的诉说,作为旁观者,不但对这位年过八旬的母亲遭儿子如此暴行深感同情,也为这位年过五旬儿子的不孝不道倍觉憎恨。母亲养育了儿女,晚年需要儿女扶养,天经地义。可是这位儿子不仅不养母亲,反而打骂母亲。不仅如此,他还有脸坐而论道,强调起打骂母亲的原因来,真是大逆不道。难道打骂母亲还有理?无论对谁,也不论有理无理,都不准打人耳光,何况是自己的母亲。

我也打过别人耳光,不过打的是自己的儿子。因此,我在痛恨这位儿子打母亲耳光的同时,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了三十二年前打过儿子一记耳光的经历,使我重新泛起了惭愧而又内疚的心情。自从儿子入学后,我坚持“不打不骂不成才”的信条,凡儿子不听话,表现不好,就要骂,就要打,打到读小学四年级为止,任他变好变坏都不打了。我的儿子还算听话,不过发起脾气来也是挺犟的,有时不免也要遭我痛打。北京深秋的一个黄昏,刚吃完晚饭,儿子因不听我们大人话,反复跟我们顶嘴,遭到我们一顿臭骂,儿子不服,一气之下,背着我们离家出走,跑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起先我们并不着急,想随他去,可左等右等,三四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他回来,我们夫妻俩只好走出去找他,一边找一边喊儿子的名字,找遍了整个大院角角落落,仍不见他踪影,快到凌晨一点了,回家看看,还不见他回来,这下子把我俩急死了,干坐在家里,你埋怨我,我指责你,无奈地傻等着,又过了个把小时,正在我俩绝望之时,满是蓬头垢面的儿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哆哆嗦嗦地回来了,脸也不洗,一声不吭地回屋里睡觉去了。余气未消的我,见到他这副狼狈的样子,更是气打一处来,便冲进他屋,一把将他从床上使劲拽起来,二话不说,先朝他脸上重重地打了一记耳光,接着,训斥道:“这是我打你的第一记,也是最后一记耳光,希望你一定要记住这记耳光的教训,做一个听话的、热爱学习的好孩子”。爱人看到我动了真格,打了儿子的耳光,非常心痛,为了让儿子得到震慑,以后变好,她只好强忍着,并把儿子带到卫生间,弄点热水,轻轻地洗净了他那个又黑又脏被我打得有点紫红的小脸,边打边安抚儿子,以后一定要听大人的话,不要学人家,不高兴就离家出走,跟父母亲逼气是不应该的,她还说爸爸打你也是出于无奈,是为你好等等。听着爱人这翻话,我也开始觉得自己做错了,后悔自己不该如此冲动,如此鲁莽,为了维护自己当父亲的尊严,也只好依然装作一副严父的样子,暂时息事宁人了。

事实如我所说,儿子真的从中吸取了教训,打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样,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一九八七年录取了重点高中,九一年考上了名牌大学,参加工作后,坚持在职学习,读完了工商管理研究生专业,成家立业,有了他的儿子,事业有成,对我们也不记前嫌,非常孝顺。而我此后从未提及此事,如今,看见儿子发展顺利,前景光明,为他庆幸,但我并不觉得,儿子的变好是自己用耳光打出来的,而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

时间过得太快了,此事一晃三十二年过去了。期间我对儿子心中一直有着“一记耳光”这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一直为对儿子犯下的这个过错而内疚惭愧,不断地自责着自己,埋怨着自己,儿子虽然从来没说什么,不是他忘记了我打的耳光,而是他一直在看重我这个父亲,不是他不知道耳光的痛处,而是他深深地原谅着自己的父亲。每当他手提重重的水果慰劳我们时,每当他来电问候关心我们时,每当他破费给我购买、安装电脑时,每当他与我们促膝聊天问寒叙暖时,我都会觉得儿子真好,想到那记不该打他的耳光,一股内疚、愧对、自责的心情就会涌上心头。但我在儿子面前,不敢再提此事了,因为他也四十岁了,我快奔七了,再提此事有点小儿科了。

今天,我只好借助电脑之笔,写此博文,把自己对儿子内疚的心情抒发出来,以后,在适当时候,还会把我的博址告诉他,当他看到这篇文章时,一定会明白我的心情了,而我多年的阴影也就会在儿子的理解中消除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