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二十多年了,自从调离老部队到北京工作以后,从未故地重访,因此,时常梦见曾在那里十八年部队生活的情景。退休后,曾想与战友结伴前往福建漳厦泉,再去看看我们过去住过的营地、用过的训练场,瞧瞧那里的山山水水……,但一直没能成行。怎么办?我突发奇想,发挥我当年老参谋熟悉当地道路、河流、地形、地名以及对当年经历的优势,利用百度搜索,查阅当地的网上地图,果然获得了“依图寻营地,释怀军中情”的真实效果。
网上地图虽然没有军用地图那么详尽,但详略皆有,任你点击选择所用区域,拖放移动位置,编辑保存文档,操作便捷,运用自如。进入网上阅读程序后,我按照服役时间顺序,从我们乘坐瓦罐车三天四夜到终点下车的厦门前场火车站开始,沿入住的第一个营地(灌口坑内)、第二个营地(同安县白沙仑溪东村),第三个营地厦门集美镇港头华侨农场,第四个营地同安县新民公社坂尾村,第五个营地晋江地区南安县官桥仙枝村,第六个营地泉州郊区丰洲公社邱店村,第七个营地南安县美林公社南厅村,第八个营地晋江县西浜农场,第九个营地厦门郊区杏林白石村,第十个营地厦门郊区坂头桥磁窑村,逐个阅读找下去,凡要查找的地方,基本上都找到了。
这十个主要营地,少数是部队营房,多数是老百姓居民地,多者住三四年,少者住一年半载,更加令人神往的是,在查阅过程中,地图把我带入了当年的意境,竟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当年在这些营地发生的一切,比如:住过那些宿营点,住在那个老百姓家,他家有那些人,做过那些助民劳动,训练过那些军事课目,搞过几次大的政治教育,举行过什么军事演练,参加过那些军事比武,爬过那几个山头,有那些著名的地标,在那里构筑过演练工事,到过那些地方,是那几位连首长,和那些战友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此情此景,都可以立即回忆起来,清晰地展现在自己眼前。
为了更加直观地判读亲历的地点位置,我还饶有兴趣地把上述十个营地区域的地图,通过仔细搜索下载,编辑整理,全部打印出来,像当年拼接军用地图那样,将各区域地图拼成整张地图,并运用自己掌握的标图技能,将各驻地、演练地、途径路线、大事件发生地等情况标注其上。这样,就能使自己在缩小倍数的漳厦泉地图上,较完整地判读出当年我们在部队活动的全貌。
不仅如此,我还找了一些同时入伍的老乡战友,把标注好的漳厦泉地图展示给他们阅读,大家围坐在地图旁,思绪进入了当年,指点着图上的位置,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有声有色,共同回忆起当时在部队的所见所闻,讲讲自己当时曾经做过的事情和连队发生的轶事,共叙往事,畅抒军中旧情,大家好似军人再现,重又回到了培养自己成长的连队。
总之,在不能故地重游的条件下,依图寻营地,是回忆释怀军中之情的又一途径,它能勾起离部队多年的战友们的联想,重新激发起对部队的一往深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