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起雅兴 又谈蚕桑
(2009-08-24 10:46:55)
标签:
先蚕蚕神桑楼村汉桑城桑田蚕月桑中桑者劝农桑嫘祖 |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桑、缫丝、织绸的国家,山西夏县阴村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养蚕,河北正定南阳庄仰韶文化遗址曾出土两种家蚕陶蚕蛹,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曾出土有陶蚕等,均可表明中原地区蚕桑业是最早起源的。南方地区,中国先民将野蚕驯化为家蚕至今也有四五千年历史,诸如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江苏吴江梅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均发现过丝织品残片和蚕纹图案,表明长江流域似乎也是我国蚕桑、丝织业的起源地之一。
蚕桑历来被古人名人所喜爱,有着许多蚕桑情结故事和传说。
蚕神献丝讲的是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在举行庆功会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忽然自天而降,她手捧一束黄色和一束银色的光泽悦目的蚕丝献给了黄帝。黄帝高兴极了,立即派人把它织成轻软如云的细绢。后来这位姑娘,就被人们尊为“蚕神”。
嫘祖教民养蚕讲的是黄帝的妃子、中华民族之母嫘祖,因以其始蚕而被谓之“先蚕”,她把养蚕缫丝的方法教给人民,从此,我国的蚕丝生产逐渐兴盛起来。这个古老的传说,反映出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时代,我国就由采集野蚕茧,发展到用一定方法饲养家蚕了。
古代名人不仅爱桑植桑,还以桑树定地名、定月名、定田名。
微型之城汉桑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城市。坐落于河南省新野县县城中心,因城中围着一棵汉代古桑而得城名。据说,这棵桑树是三国名将关云长亲手所栽,至今已有1700余年之久。
刘备出生桑楼村。刘备出生于东汉郡涿县楼桑村,历经近两千年风雨,这个小村庄座落于涿州西南十五里(今涿州市东南30里),至今村内村外桑树片片。《三国演义》第一回,对刘备家的桑树就有一段精彩描写:“家住本县桑楼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视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就是说,刘备家的桑树,大得既像车驾上的华盖,又像半空中搭起的一座小楼,十里八乡的桑树都比不上它。往来之人都说这户人家早晚得出贵人。这棵参天大树是看着刘备长大的,记录了刘备幼时的豪言壮语和少年时代的成长。后来刘备称帝,他的家乡被远近的乡邻叫做大树桑楼村。
以植桑养蚕著称的桑中。位于今河南淇县南的桑中,《诗经》有“桑中”诗,描写了美丽女子孟姜、孟弋、孟庸相约来到桑林中,青年男女的炽热爱情。后来人们以“桑中”作为爱情的象征,将男女幽会苟合之事称为桑中之约或桑中之喜。例如,《左传成公二年》诗中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之矣”等语,都是指男女幽期为桑中之约。
在诗经、尚书、左传、国语等书也有很多养蚕的记载,并常以《蚕事》为线索,把桑与蚕联系起来,描写人间爱情:世上万物,本也是搭配好了的罢。就像桑与蚕。桑为蚕而生,蚕为桑而来。仿佛爱情,有一个你,必有一个他(她)。
春蚕问世的蚕月。在农历年月别称中,农历三月,有一个别称叫蚕月。《诗经。国风、七月》中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蚕月条桑,取彼斧戕,以伐远扬,猗彼女桑”描写了农妇们忙于采桑和采桑后修剪桑枝的情景。
桑田。北魏实行均田制给男子授田时,给桑田二十亩,规定至少种桑树五十株。
劝农桑。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为了富国强民,曾把“劝农桑”列入国策之一,并且“夫人自织”,以示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