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养蚕童趣幼蚕规律其妙无比爱蚕护蚕 |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
步入老年,童心未泯,一年一度,颐养春蚕,连续五年,蚕丁满园。翻阅我的退休日记,文中记载,去年五月三十一日,一只只腰圆肚大的蚕娥急不可待,开始产卵,数以千计的蚕卵在母腹的骚动下纷纷挤出,留下了它们的后代,期待着来年的降生。我细心地当起了它们的保护神,清除了母娥产卵时粘滞的污物,收拾好撒落的卵籽,将蚕卵珍藏在一个干爽的纸盒里,它们开始冬眠了。
蚕的生活相当有规律,蚕卵在沉睡的日子里,好像有一台精确的生命钟指点着它们的起睡。时间不到,它们毫无反映,安然不动,照睡不误。时间一到,它们好像春雷惊醒,气象更新,万物复苏一般,很快就破壳而出,来到世界。
这个时间,就是冬春季节的交会点,上周才刚进入真正气象意义上的春天,本周三,蚕卵破壳,一条条连肉眼也难以看清的幼蚕,就从卵中钻出来了。这个时间,就是春蚕的粮食——桑叶的萌芽点,上上周,桑树还处在冬眠后期,树枝上还是光秃秃的,但上周起桑树萌芽了,到本周三,幼蚕一问世,就有鲜嫩的桑叶可吃,好像连“蚕的供应商——桑树也知道他们的食客即将来临。这个时间,就是每年养蚕的周期点,自去年六月一日珍藏蚕卵起,至今,间隔基本上在十个月左右,也就是说,蚕的成长活动周期有两个月,而蚕的休眠周期有十个月,这就是蚕繁衍的规律,一年接一年,年年如此。
“春蚕到死丝方尽”,成蚕吐丝、结茧、变娥、产卵完毕,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可怜的后代,就离开它们的父母,凭借着一颗颗小小的卵籽,在这交会点、萌芽点、周期点来临之时,跟它们的父母一样,在主人的照管下慢慢长大变老。可以说,蚕是在失去母爱和父爱的环境下成长的。我深知蚕之处境,接过父爱和母爱的重任,打从它们前天来到我的身边,就把无限的爱奉献给了它们。当它们尚未问世之际,我天天把蚕卵拿出来,跟踪观察其动态,以防失察而饿死它们。前晚发现有些幼蚕先遣出动,我连夜出去采摘嫩桑叶,再戴上老花眼镜,在明亮的灯光下,用柔软的毛笔尖,把小之又小的幼蚕轻轻地粘带到桑叶上,直到看见它们微微地蠕动着毫米身驱,用嘴吃起桑叶,才放下心来。
我对幼蚕的关爱,大大地培养了我的童趣,邻居家四岁的小孙女,知道我养蚕,天天嚷着要来看,今天我把幼蚕破壳的消息告诉了她,并在我家陪着她看个够,等长大些,还要送给她几十条,让她分享养蚕的乐趣。小孙子的语文课,上周教了课文“蚕姑娘”,本周幼蚕恰逢其时降生,刚好成为我配合本课语文教学的好时机,使孙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应许多孩提的盛请,我的幼蚕不日还将远嫁他乡,在更广的天地展示“姑娘”们的风采。这几年我都养蚕,邻居们都知道我养蚕,他们风趣地叫我童趣不减的“蚕老头”。
养蚕,不单纯是一种玩乐,养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小小实验的过程。几年来,我把记载蚕的生长变化情况纳入退休日记内容,记录着蚕的经历,观察着蚕的变化,把握着蚕的成长规律,总结着家庭娱乐养蚕的点点滴滴。好似在建立养蚕档案一般,特有意思。今年的养蚕才刚开始,我依然要这样不厌其烦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