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戒轻信 严防后患
(2008-09-05 21:46:36)
标签:
轻信后患制约应变鉴别戒贪杂谈 |
分类: 评述 |
在人们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一种异常的心态——轻信,时常在侵害人的心灵,麻痹人的警觉,干扰着人们实施正确的抉择,致人于各种失误(失职)受骗上当的危险境地。
所谓轻信,是指人在某种欲望的支配下,受其虚假条件诱惑与驱使而表现出来的草率从事心理。
其表现:一是完全信任,不进诤言。对信者,认定靠得住,,一信百信,毫无戒意,盲从他人伪装,不听好言相劝。遇事不调查、不唯实、只唯他,他说是就是,说非就非,听到好话就自喜,看到“好处”就动心,见到“近利”就上钩。二是过分依赖,放松管理。对信者奉行“你办事,我放心”的信条,委以重任,赋予特权,毫无“设防”,言听计从,放松管理,绝对依赖。让别人牵着鼻子走,给人以可趁之机。三是听信汇报,疏于洞察。对信者错误地认为:既然要用人,就要信得过,不应有什么怀疑,对别人汇报反映的情况,不去分析与鉴别,走捷径,凭印象,信汇报,只听其言,不观其行,人家说什么,自己信什么,轻易表态,照办不误。四是爱听谵言,说行就信。对信者以人划线,喜欢取悦和赞赏自己人。对能替自己捧场、为自己所用的人,一概投以好感,视为知已。
欺骗与轻信是孪生兄弟,互为因果关系,行骗是轻信的诱因与前提,轻信是行骗的结局与后果。受骗上当者遭受的后果大多是因轻信他人骗术所造成的。其实质是贪财、贪钱、贪名、贪利、贪官、贪权,一言而弊之,集中到一点,就是一个“贪”字,在“贪”的思想统治下,轻信就会如期而至。就会使人政治嗅觉失灵、思想防线崩溃、思维逻辑颠倒,在是非、利弊、真伪面前,不能把握自己。被一些信誓旦旦的承诺、明朗爽快的拍板、坚定不移的保证、称兄道弟的许愿所迷惑欺骗,以致遭到不测,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提醒人们力戒轻信。
轻信,不少人都有可能发生,其危害对凡人来说仅仅涉及到个体,但对领导者来说,涉及范围就更广,危害性也更大。因此,防止和克服其轻信,显得更加重要。
——加强实际训练,增强临机防范的应变能力。当前,社会各领域的情况错综复杂,欺诈行骗手段形形式式,信与疑、取与舍、用与弃确实不易抉择。这就给我们创造了许多“反轻信”锻炼的机会。当我们遇到蒙蔽着的情况和问题时,要多作分析,能谋善断,认真鉴别,少作想象,凭感觉、自持对人了解而轻率应允;要先作调查研究,详细占有证据资料,摸清事物底细,后作情况判断,透视实质,权衡利弊,在确认可行、可信、合法的基础上再下结论;要排除决断中情感因素的干扰,正确处理理智、情感、欲望三者关系,善于进行冷静地思考与推断,戒听恭维谵言,顶住阿谀奉承,谨防被人利用,上当受骗。简而言之,遇事都必须稳重、民主、善断、明智,认真负责,小心谨慎地处理之,不能既不知实情,又不明事理,故作姿态,心血来潮,盲目从事,乱发议论,乱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