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泉山北长河、北坞村行走

(2014-08-04 10:11:11)
标签:

休闲

天气闷热、36度高温,但还是按计划到达颐和园北宫门。

到了颐和园北宫门并没有进园,而是沿着颐和园西围墙向西南方向走。很快就走到两座水闸旁。这里正是颐和园的入水口,也是北长河的终点。
http://s13/mw690/001tVFMtzy6KYuk3lw07c&690

北长河在这里与京密引水渠交汇,流经颐和园后,再向下游的紫竹院和玉渊潭流去。
http://s9/mw690/001tVFMtzy6KYuqU93a08&690

http://s10/mw690/001tVFMtzy6KYurJ3Ad59&690

北长河与京密引水渠交汇处,水流平缓,两岸是鲜花、绿树。
http://s12/mw690/001tVFMtzy6KYuAChej0b&690

http://s1/mw690/001tVFMtzy6KYuBHn8Yc0&690

历史上,玉泉山下是一片水乡泽国,密集的河湖港汊分布在玉泉山东南一带,著名的有高水湖、养水湖、泄水湖、玉河、北长河、金河、昆明湖、长河等。
http://s8/mw690/001tVFMtzy6KYuKLKGra7&690

http://s7/mw690/001tVFMtzy6KYuM4hX8b6&690

http://s3/mw690/001tVFMtzy6KYuO4IL052&690

沿河铺设的人行小道。
http://s6/mw690/001tVFMtzy6KYuROe33f5&690

河边还建有亲水平台。
http://s6/mw690/001tVFMtzy6KYuUxgBn05&690

当年帝后们从颐和园乘船去静明园就是沿北长河而上,在界湖楼登岸,这是界湖楼西边的石坊。
http://s13/mw690/001tVFMtzy6KYv0XB1O4c&690

http://s12/mw690/001tVFMtzy6KYv21ttpcb&690

http://s8/mw690/001tVFMtzy6KYv3fmv5b7&690

界湖楼毁于1860兵燹,只留下两座石坊。
http://s10/mw690/001tVFMtzy6KYv9aXAR39&690

http://s11/mw690/001tVFMtzy6KYvb0kmSaa&690

http://s6/mw690/001tVFMtzy6KYvcIYiV05&690

北京海淀区政府1994年拨款360万元治理北长河。疏浚工程完工后立纪念碑以纪其事。
http://s5/mw690/001tVFMtzy6KYvguKb294&690

玉泉山水是千百年来唯一持续给京城供水的地表水源,金代泉涌一尺许,清代半尺许,有名称泉眼30余处,到1928年著名的8处,总出水量2.01立方米/秒。

1949年泉眼5处,总出水量1.54立方米/秒,1951年1月调查总出水量1.0立方米/秒,1966年0.75立方米/秒,逐年减少,1975年5月断流。

《日下旧闻考》明确记载,玉泉之水由三处流出园外,“一曲西南水城关出,一曲东宫门前南闸出同入髙水湖,又自北闸会裂帛湖诸水,经小东门外东汇于昆明湖。”

自古以来,这里是北京的主要水源。
http://s1/mw690/001tVFMtzy6KYvqWoy490&690

上世纪30年代从玉泉山上俯拍的照片,水网密集如同江南水乡。照片上方佛香阁、昆明湖清晰可见。
http://s9/mw690/001tVFMtzy6KYvtXMne78&690

玉泉山下曾是北京鸭繁衍生息的地方。
http://s16/mw690/001tVFMtzy6KYvwRQyr9f&690

玉泉山,位于北京西郊,原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山上林木葱茏,遮天蔽日,山中遍布泉眼,泉水澄清如玉,因此称为“玉泉”。明代诗人王英曾赋诗形容它:“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
http://s9/mw690/001tVFMtzy6KYvzgK8g88&690

经过测量,乾隆发现,济南的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镇江的中泠泉,斗重一两三厘;杭州的虎跑泉,斗重一两四厘;只有北京的玉泉山水,水质最轻,斗重仅有一两。

得出测量结果后,乾隆最终非常高兴地把玉泉山水钦定为“天下第一泉”,还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泉”碑,碑文写道:“水味贵甘,水质贵轻,玉泉每斗重一两,他处名泉无此轻者。”
http://s15/mw690/001tVFMtzy6KYvJW8Fg3e&690

玉峰塔高耸山颠(据说是北京海拔最高的塔)。
http://s4/mw690/001tVFMtzy6KYvOzrnJ53&690

继续往北坞村行进。
http://s10/mw690/001tVFMtzy6KYvSORUl69&690

http://s2/mw690/001tVFMtzy6KYvTWruNa1&690

“北坞村”地名形成于明代,与北京的水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记载了北京水文化的典故与传说。

据说明永乐十三年,这一带发生大水灾,朝廷派船队来此救灾,长达两年之久,当时船只集中停泊在三个地方,中坞居中,北坞在中坞西侧。村子的东和西都有土山,所以在两山之间建的村成为坞,逐渐形成南坞、中坞和北坞村。
http://s10/mw690/001tVFMtzy6KYvXTuxb99&690

2009年北坞村整体搬迁,原村址建成为北坞公园。
http://s14/mw690/001tVFMtzy6KYw05jbved&690

北坞公园占地711亩,分为东园和西园。北坞公园的定位既不同于郊野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公园。公园与周边颐和园、玉泉山以及其他公园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是它与其它公园相比得天独厚的地方。
http://s3/mw690/001tVFMtzy6KYw4X0oG62&690

http://s7/mw690/001tVFMtzy6KYw7upvw86&690

船头形状的眺望台,登上眺望台不仅能看到旁边玉泉山,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颐和园的佛香阁。
http://s7/mw690/001tVFMtzy6KYw9vW8C96&690

说到玉泉山,就要说说“京西稻”。

凛冽甘甜的玉泉山水浇灌出来的“京西稻”,是男耕女织,鱼跃鸢飞的农事景象。

解放以后扩大了种植,从这儿到巴沟、万柳、六郎庄,方圆万亩来地都种水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北京贯彻国务院的退耕还林政策,近郊的许多农田不再种庄稼,而是变成了绿化带。

没了玉泉山的土,没了玉泉山的水,那还能叫京西稻吗?”也就是在那个时期,玉泉山下的“京西稻”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北坞公园保留了一小片京西稻田供人观赏,也保留了一段历史记忆。
http://s12/mw690/001tVFMtzy6KYwccYDpdb&690

http://s4/mw690/001tVFMtzy6KYwdxs6nc3&690

http://s11/mw690/001tVFMtzy6KYwfkarE2a&690

http://s1/mw690/001tVFMtzy6KYwh9LP2e0&690

但事实上,北坞村在金代就已成村,原名“瓦窑头”。当时兴建大成护圣寺(后改名金山寺及戏楼),在此烧砖瓦而成村。据说北坞村过去有三座庙:东庙,中庙和西庙。中庙即为保留下来的金山寺和戏楼。

金山是西山著名风景区之一,金章宗完颜璟在北京西山兴建的八水院之一的金水院即于此,金山寺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焚毁。

现重新复建的金山寺。
http://s10/mw690/001tVFMtzy6KYwkLhCF69&690

金山寺戏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http://s9/mw690/001tVFMtzy6KYwncs2I28&690

重新复建的戏楼。注意路灯都是麦穗形状。戏楼后就是玉泉山玉峰塔。
http://s16/mw690/001tVFMtzy6KYwpoT9R0f&690

北坞公园里还有个湖,可以从各个角度看玉泉山。天气太不给力了。如果天气晴好,是处处皆风景呀。
http://s9/mw690/001tVFMtzy6KYwrZDIs28&690

http://s15/mw690/001tVFMtzy6KYwt3Df8fe&690

http://s15/mw690/001tVFMtzy6KYwuns7Q7e&690

从北坞公园东门出去,过条马路又进了颐和园西门。
http://s14/mw690/001tVFMtzy6KYwBenyB9d&690

进了颐和园西门,看到了这块碑。
http://s2/mw690/001tVFMtzy6KYwDtX8J91&690

http://s2/mw690/001tVFMtzy6KYwECo01b1&690

找了个亭台吃了午饭。因带了冰袋,饮料、菜肴都是冰镇的,吃的很爽口。天气太热了,从早上就喝了不少饮料,却一直没去方便。水都去哪了?

饭后沿着湖边继续走。
http://s3/mw690/001tVFMtzy6KYwHk1Qmc2&690

http://s12/mw690/001tVFMtzy6KYwLxXVVdb&690

http://s14/mw690/001tVFMtzy6KYwMZxjD5d&690

http://s4/mw690/001tVFMtzy6KYwNQi5R23&690

从颐和园南如意门出来,结束了这次行走。
http://s15/mw690/001tVFMtzy6KYwQ86504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