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5:匹河--老姆登--知子罗

标签:
旅游 |
吃早饭时碰到昨天去片马的司机,他告诉我去匹河不用去客运站,在向阳挢东桥头等去福贡的客运车就行。一层窗户纸呀。我赶忙回宾馆背上大包,7点25分到达桥头,7点30分车就来了。车上只有一名乘客。六库到匹河30元,在出六库时在客运检查站购票26元,还省了4元。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DXr2h260&690
怒江边的农田。
http://s10/mw690/50f76a49tx6CNE0xtxvc9&690
离匹河乡1公里处匹河中学内,有怒江的一大景观--飞来石。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九日凌晨两点多钟,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忽然,分不清是从天上,还是从地下传来“轰隆隆”两声闷雷般的巨响,整个校园仿佛摇晃了一下,人们陷入一片恐怖之中。
住在小平房里的几位女教师,第二天天亮,她们战战兢兢打开房门时,顿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宿舍门竟然被一个巨石堵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缝隙。无奈之下,从窗口爬将出来。
看着眼前这块五米多高,突如其来的巨石,在院子下边公路路面还有一个将一米来深的大坑,大家才明白过来,夜里那两声山摇地动的巨响,就是这块飞来的巨石,砸在公路上面又再弹到磐石上面发出来的。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弹飞到磐石上面的巨石,竟然会金字塔一样大头朝下,端端正正地摆放在磐石小院的中央。巨石紧紧挨着教师宿舍的外墙皮,只是砸掉了房檐上面的几片瓦片。如果偏离过去一点点,里面的女教师肯定砸成肉饼。
司机专门为我停车,我急忙下车拍照。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E4hNlW0c&690
http://s5/mw690/50f76a49tx6CNE60HaIe4&690
车到匹河客运站不要下车,前行数百米是匹河最繁华的地方,在这里下车方便打摩的。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EdTT4H57&690
匹河到老姆登13公里,摩的乘4人,每人10元。但由于没有其它乘客,我只能包车了。我50元包了辆摩的,先去老姆登姐妹花客栈放下行李,再去知子罗,老姆登距知子罗5公里。参观完送我回老姆登。全程13公里加5公里乘2,23公里。有攻略说在匹河去老姆登路口打摩的,此议不妥。老姆登路口距匹河乡有1公里,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不如在匹河打摩的踏实。
摩的一路轰鸣,在山路上盘旋。
http://s15/mw690/50f76a49tx6CNElAgwu8e&690
http://s10/mw690/50f76a49tx6CNEnb0KJa9&690
摩的先把我送到姐妹花客栈,见到了在网上很有名气的亚珍。
http://s2/mw690/50f76a49tx6CNErE2dz01&690
http://s3/mw690/50f76a49tx6CNEtIZOid2&690
放下背包与亚珍寒暄几句。今天清早我从六库给她打电话,询问住宿的事。她还没起床,听到电话那头声音,她属于迷迷糊糊的。我甚至有点怀疑,她听清我的意思了吗?
http://s7/mw690/50f76a49tx6CNEy7m3s56&690
记忆之城--知子罗。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EBrL3K5c&690
据资料介绍,在很久以前,外部人要从兰坪经一条盐茶古道,翻越碧罗雪山,经知子罗才能到达怒江峡谷。
知子罗一度是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后来,知子罗升格为碧江县的县城,上世纪70年代进入鼎盛,成为怒江州州府所在地。
上世纪80年代前期,地处碧罗雪山腹地的知子罗区域被盛传很有可能发生大的山体滑坡,更由于社会、经济因素与之交互作用,1986年,现在的怒江州州府——六库,取代了它的位置。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碧江县建制被撤消了,县府所在地山城知子罗变成一个小山村,划归福贡县匹河乡管辖。从此,知子罗从州府要地、地区行政中心一下子跌落为最普通的小山村,所辖各县政府机关人员来来往往的地方,竟然成了一座废城。
碧江县也从中国的版图上彻底消失,原碧江县下属的四个乡,被分别并入福贡县和泸水县。二十年后,传说中的地质灾害并未到来,而知子罗却成了一座废城。 不论这里曾经喧嚣或是沦落,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渊源所蕴含的地理人文之美却是永远留在人们记忆中。
自从八十年代中州府搬家到六库后,这里就再也没有建设过,一切的一切都停留在那个年代。政府和各个单位搬家后,房子多得没人住,也用不着大兴土木搞建设了,农民都拣最好的房子住,很多人住进了县委大院和各机关的楼房。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EEwV2323&690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EG5VlVeb&690
从匹河到知子罗直线距离并不太远,可是陡峭的山路一直呈之字形向上折返着,一路的风景也随着道路的上升变化着。在山回路转之间能从高处俯瞰到怒江大峡谷,峡谷被两边的高山夹峙着,越来越幽深狭长。
知子罗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走到路的尽头是一个教堂,灰柱白墙斜坡顶,跟满街的建筑不同,有点西洋风格。屋顶上竖着一个红色的十字架,十字架后面有终年积雪的碧罗雪山映衬着,显得格外醒目。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EIWwAUa0&690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EKkuVldb&690
知子罗只有一条主要街道,原政府各机关都在这条街上。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EPupnWb0&690
原来的水利局。
http://s11/mw690/50f76a49tx6CNFdzQAW9a&690
新华书店。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Fg55AY00&690
农业银行。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Fkr0UH43&690
医院。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FmRvfR2b&690
百货大楼,当年最热闹的地方。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FpPCHK48&690
路边那座八角楼,是当年的图书馆,站在楼的顶层可以鸟瞰大峡谷。这是镇上最醒目的建筑。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FtAynN1b&690
http://s7/mw690/50f76a49tx6CNFvckpo26&690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Fx3TPB73&690
鸟瞰知子罗。
http://s5/mw690/50f76a49tx6CNFzWa7q74&690
八角楼旁边是知子罗小学。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FDRRWbd3&690
我仍乘这辆摩的返回老姆登。
http://s3/mw690/50f76a49tx6CNFGzTxMb2&690
正碰上要去匹河吃喜宴的亚珍,她听说我没吃午饭,进了厨房。旋即端出一碗饵丝和一个煎蛋。
漂亮的亚珍,她女儿护校刚毕业在大理医院做护士。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FJvWqX67&690
我不是一个人在吃饭。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FM4S7ma0&690
亚珍家养的狗,还有一只没在。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FPeITS18&690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FQptJl07&690
一百年前,传教士翻山越岭来到滇西北传教,一百年后,整个怒江流域先后建起200多座大大小小的教堂。怒江的每个寨子,几乎都有教堂,怒族和傈僳族信仰基督教,而在怒江州的所有教堂中,老姆登基督教教堂最为著名,文革时被毁,1988年重建。
上帝的福音在这里已经传播了近百年,而传入的途径来自从缅甸过来的西方传教士,路途遥远,一路凶险,可以想见这些传教士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忍。
这些西方人对整个怒江影响深远,带来圣光的同时还创造了傈僳族文字。据说是一位英国传教士用那丁文创造了有40个拼音字母的傈僳文,编纂了这部傈僳文的圣经,怒江流域的各民族就是靠这本傈僳文圣经,传播基督教,使它薪火不断。并且把四声部合唱以记忆和口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村里最美的建筑就是老姆登百年大教堂。它的美不在于它的壮观它的精致,它只是一座外观普通的砖瓦教堂,它的美在于它置身于如此壮阔的山河间。
http://s2/mw690/50f76a49tx6CNFU9H9v51&690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FVB9Hx37&690
这就是怒江地区最大的教堂。教堂是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白墙红柱红门窗,顶上的十字架也是红色的,在蓝天白云绿树苍山之间,显得格外醒目。
http://s15/mw690/50f76a49tx6CNFZEeoCde&690
老姆登教堂的身后是个大蓄水池,池水完整地倒映着教堂的身影,高黎贡大山是它的背景。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G2ArwM5c&690
老姆登的基督教堂在每周三、周六晚以及周日的一整天都会有傈僳语四声部合唱。今天是周六,这让我非常期待。
这里是贫瘠山区,耕地很少,土地开垦已到了高山上。亚珍是怒族人,娘家就是住在类似这样的山上。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Gbqno00c&690
再看看这片土地在高山上的位置。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Ge2gqw7c&690
老姆登这个名子,据说是白族人起的,意思是有很多竹子的地方。阳光从高黎贡山一侧照在寨子里,山下的怒江如同玉带蜿蜒镶嵌在两山之间。
http://s10/mw690/50f76a49tx6CNGgMAA1c9&690
怒族幼童。对外来人很友好。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GjjFfR13&690
老婆婆在劳作。
http://s14/mw690/50f76a49tx6CNGmzasl4d&690
姐妹花客栈面对的皇冠峰。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Gpr8Gj17&690
我的晚饭。一荤、一素、一汤。
http://s7/mw690/50f76a49tx6CNGscpIG96&690
它们都来了。
http://s5/mw690/50f76a49tx6CNGvxLaQ44&690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GwRGMob8&690
吃饭时,从菜地抽不冷的传来一句亚珍高亢的歌声。
晚8时去老姆登教堂。夜幕中的老姆登教堂又显现出另一种魅力。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GzOI2Lfb&690
http://s2/mw690/50f76a49tx6CNGBaYBr01&690
村民们陆续走进教堂。女的坐左边,男的坐右边。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GDUQI42c&690
http://s15/mw690/50f76a49tx6CNGFd7hI8e&690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GHbdtla7&690
这位女村民开始领唱。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GKb5cva3&690
整齐洪亮的四声部合唱像潮水般涌起,响彻整个教堂。
没有伴奏,也无需伴奏,唱的是傈僳族语,我听不懂,但我瞬间感觉被神圣的力量所牵引,感觉此刻无比圣洁和庄严。
这四和声并不是出自专业唱诗班而是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实农民,一张张不被世俗侵蚀的脸,黝黑而粗糙,虔诚而平和。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GNbSFq98&690
唱完圣歌后,神职人员走上前台宣讲圣经。有个男子塞给我本圣经,我也别照相了,老老实实学习起来。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GPYg5ye8&690
礼拜结束后,村民拿着手电四散而去。我也打着手电回客栈。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DXr2h260&690
怒江边的农田。
http://s10/mw690/50f76a49tx6CNE0xtxvc9&690
离匹河乡1公里处匹河中学内,有怒江的一大景观--飞来石。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九日凌晨两点多钟,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忽然,分不清是从天上,还是从地下传来“轰隆隆”两声闷雷般的巨响,整个校园仿佛摇晃了一下,人们陷入一片恐怖之中。
住在小平房里的几位女教师,第二天天亮,她们战战兢兢打开房门时,顿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宿舍门竟然被一个巨石堵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缝隙。无奈之下,从窗口爬将出来。
看着眼前这块五米多高,突如其来的巨石,在院子下边公路路面还有一个将一米来深的大坑,大家才明白过来,夜里那两声山摇地动的巨响,就是这块飞来的巨石,砸在公路上面又再弹到磐石上面发出来的。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弹飞到磐石上面的巨石,竟然会金字塔一样大头朝下,端端正正地摆放在磐石小院的中央。巨石紧紧挨着教师宿舍的外墙皮,只是砸掉了房檐上面的几片瓦片。如果偏离过去一点点,里面的女教师肯定砸成肉饼。
司机专门为我停车,我急忙下车拍照。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E4hNlW0c&690
http://s5/mw690/50f76a49tx6CNE60HaIe4&690
车到匹河客运站不要下车,前行数百米是匹河最繁华的地方,在这里下车方便打摩的。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EdTT4H57&690
匹河到老姆登13公里,摩的乘4人,每人10元。但由于没有其它乘客,我只能包车了。我50元包了辆摩的,先去老姆登姐妹花客栈放下行李,再去知子罗,老姆登距知子罗5公里。参观完送我回老姆登。全程13公里加5公里乘2,23公里。有攻略说在匹河去老姆登路口打摩的,此议不妥。老姆登路口距匹河乡有1公里,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不如在匹河打摩的踏实。
摩的一路轰鸣,在山路上盘旋。
http://s15/mw690/50f76a49tx6CNElAgwu8e&690
http://s10/mw690/50f76a49tx6CNEnb0KJa9&690
摩的先把我送到姐妹花客栈,见到了在网上很有名气的亚珍。
http://s2/mw690/50f76a49tx6CNErE2dz01&690
http://s3/mw690/50f76a49tx6CNEtIZOid2&690
放下背包与亚珍寒暄几句。今天清早我从六库给她打电话,询问住宿的事。她还没起床,听到电话那头声音,她属于迷迷糊糊的。我甚至有点怀疑,她听清我的意思了吗?
http://s7/mw690/50f76a49tx6CNEy7m3s56&690
记忆之城--知子罗。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EBrL3K5c&690
据资料介绍,在很久以前,外部人要从兰坪经一条盐茶古道,翻越碧罗雪山,经知子罗才能到达怒江峡谷。
知子罗一度是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后来,知子罗升格为碧江县的县城,上世纪70年代进入鼎盛,成为怒江州州府所在地。
上世纪80年代前期,地处碧罗雪山腹地的知子罗区域被盛传很有可能发生大的山体滑坡,更由于社会、经济因素与之交互作用,1986年,现在的怒江州州府——六库,取代了它的位置。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碧江县建制被撤消了,县府所在地山城知子罗变成一个小山村,划归福贡县匹河乡管辖。从此,知子罗从州府要地、地区行政中心一下子跌落为最普通的小山村,所辖各县政府机关人员来来往往的地方,竟然成了一座废城。
碧江县也从中国的版图上彻底消失,原碧江县下属的四个乡,被分别并入福贡县和泸水县。二十年后,传说中的地质灾害并未到来,而知子罗却成了一座废城。 不论这里曾经喧嚣或是沦落,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渊源所蕴含的地理人文之美却是永远留在人们记忆中。
自从八十年代中州府搬家到六库后,这里就再也没有建设过,一切的一切都停留在那个年代。政府和各个单位搬家后,房子多得没人住,也用不着大兴土木搞建设了,农民都拣最好的房子住,很多人住进了县委大院和各机关的楼房。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EEwV2323&690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EG5VlVeb&690
从匹河到知子罗直线距离并不太远,可是陡峭的山路一直呈之字形向上折返着,一路的风景也随着道路的上升变化着。在山回路转之间能从高处俯瞰到怒江大峡谷,峡谷被两边的高山夹峙着,越来越幽深狭长。
知子罗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走到路的尽头是一个教堂,灰柱白墙斜坡顶,跟满街的建筑不同,有点西洋风格。屋顶上竖着一个红色的十字架,十字架后面有终年积雪的碧罗雪山映衬着,显得格外醒目。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EIWwAUa0&690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EKkuVldb&690
知子罗只有一条主要街道,原政府各机关都在这条街上。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EPupnWb0&690
原来的水利局。
http://s11/mw690/50f76a49tx6CNFdzQAW9a&690
新华书店。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Fg55AY00&690
农业银行。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Fkr0UH43&690
医院。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FmRvfR2b&690
百货大楼,当年最热闹的地方。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FpPCHK48&690
路边那座八角楼,是当年的图书馆,站在楼的顶层可以鸟瞰大峡谷。这是镇上最醒目的建筑。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FtAynN1b&690
http://s7/mw690/50f76a49tx6CNFvckpo26&690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Fx3TPB73&690
鸟瞰知子罗。
http://s5/mw690/50f76a49tx6CNFzWa7q74&690
八角楼旁边是知子罗小学。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FDRRWbd3&690
我仍乘这辆摩的返回老姆登。
http://s3/mw690/50f76a49tx6CNFGzTxMb2&690
正碰上要去匹河吃喜宴的亚珍,她听说我没吃午饭,进了厨房。旋即端出一碗饵丝和一个煎蛋。
漂亮的亚珍,她女儿护校刚毕业在大理医院做护士。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FJvWqX67&690
我不是一个人在吃饭。
http://s1/mw690/50f76a49tx6CNFM4S7ma0&690
亚珍家养的狗,还有一只没在。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FPeITS18&690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FQptJl07&690
一百年前,传教士翻山越岭来到滇西北传教,一百年后,整个怒江流域先后建起200多座大大小小的教堂。怒江的每个寨子,几乎都有教堂,怒族和傈僳族信仰基督教,而在怒江州的所有教堂中,老姆登基督教教堂最为著名,文革时被毁,1988年重建。
上帝的福音在这里已经传播了近百年,而传入的途径来自从缅甸过来的西方传教士,路途遥远,一路凶险,可以想见这些传教士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忍。
这些西方人对整个怒江影响深远,带来圣光的同时还创造了傈僳族文字。据说是一位英国传教士用那丁文创造了有40个拼音字母的傈僳文,编纂了这部傈僳文的圣经,怒江流域的各民族就是靠这本傈僳文圣经,传播基督教,使它薪火不断。并且把四声部合唱以记忆和口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村里最美的建筑就是老姆登百年大教堂。它的美不在于它的壮观它的精致,它只是一座外观普通的砖瓦教堂,它的美在于它置身于如此壮阔的山河间。
http://s2/mw690/50f76a49tx6CNFU9H9v51&690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FVB9Hx37&690
这就是怒江地区最大的教堂。教堂是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白墙红柱红门窗,顶上的十字架也是红色的,在蓝天白云绿树苍山之间,显得格外醒目。
http://s15/mw690/50f76a49tx6CNFZEeoCde&690
老姆登教堂的身后是个大蓄水池,池水完整地倒映着教堂的身影,高黎贡大山是它的背景。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G2ArwM5c&690
老姆登的基督教堂在每周三、周六晚以及周日的一整天都会有傈僳语四声部合唱。今天是周六,这让我非常期待。
这里是贫瘠山区,耕地很少,土地开垦已到了高山上。亚珍是怒族人,娘家就是住在类似这样的山上。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Gbqno00c&690
再看看这片土地在高山上的位置。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Ge2gqw7c&690
老姆登这个名子,据说是白族人起的,意思是有很多竹子的地方。阳光从高黎贡山一侧照在寨子里,山下的怒江如同玉带蜿蜒镶嵌在两山之间。
http://s10/mw690/50f76a49tx6CNGgMAA1c9&690
怒族幼童。对外来人很友好。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GjjFfR13&690
老婆婆在劳作。
http://s14/mw690/50f76a49tx6CNGmzasl4d&690
姐妹花客栈面对的皇冠峰。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Gpr8Gj17&690
我的晚饭。一荤、一素、一汤。
http://s7/mw690/50f76a49tx6CNGscpIG96&690
它们都来了。
http://s5/mw690/50f76a49tx6CNGvxLaQ44&690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GwRGMob8&690
吃饭时,从菜地抽不冷的传来一句亚珍高亢的歌声。
晚8时去老姆登教堂。夜幕中的老姆登教堂又显现出另一种魅力。
http://s12/mw690/50f76a49tx6CNGzOI2Lfb&690
http://s2/mw690/50f76a49tx6CNGBaYBr01&690
村民们陆续走进教堂。女的坐左边,男的坐右边。
http://s13/mw690/50f76a49tx6CNGDUQI42c&690
http://s15/mw690/50f76a49tx6CNGFd7hI8e&690
http://s8/mw690/50f76a49tx6CNGHbdtla7&690
这位女村民开始领唱。
http://s4/mw690/50f76a49tx6CNGKb5cva3&690
整齐洪亮的四声部合唱像潮水般涌起,响彻整个教堂。
没有伴奏,也无需伴奏,唱的是傈僳族语,我听不懂,但我瞬间感觉被神圣的力量所牵引,感觉此刻无比圣洁和庄严。
这四和声并不是出自专业唱诗班而是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实农民,一张张不被世俗侵蚀的脸,黝黑而粗糙,虔诚而平和。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GNbSFq98&690
唱完圣歌后,神职人员走上前台宣讲圣经。有个男子塞给我本圣经,我也别照相了,老老实实学习起来。
http://s9/mw690/50f76a49tx6CNGPYg5ye8&690
礼拜结束后,村民拿着手电四散而去。我也打着手电回客栈。
前一篇:D13:来凤寺--来凤山--六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