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解读

(2015-04-07 11:38:23)
标签:

转载

分类: 杏坛淬月
作为物理教师,达成教学目标需要用好这些行为动词。

    第一类: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

   《课标》把内容要求中的认知性目标,分为“了解”“认识”“理解”三个水平。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复述出来。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等。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

 

   第二类: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

   技能性目标是《课标》对课程内容在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课标》对技能性目标的要求水平,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即要“会”,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主要有会测量、会估测、会使用、会选用、会连接等。

 

   第三类: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课标》内容要求中的体验性目标有“经历”“认同”“内化”三个水平。

    属于“经历”水平的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主要有经历、探究、尝试、观察等,其共同特点是学习者确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

  “内化”是指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习得使某种态度或行为成为其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属于内化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养成。如《课标》(新)第7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