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谨言不慎行
(2021-03-05 14:37:26)
标签:
教育情感 |
分类: 五斗米 |
今天,不谨言不慎行
继续教育提出了问题让老师们思考作答: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关键原因。这种专家也不能统一答案的问题实在是见仁见智了。
我问儿子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儿子回答:不思考。他进一步解释,所有学科学不好的原因都是不思考,不思考成绩就不能提高。我继续追问“不思考”究竟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他说主要是学生自己的原因,当然,如果有优秀的老师来引导,也能有所改变,名师的作用就在于此。更愿意从自身寻找原因,这大概才是成绩好的根本原因——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
教学与反思是工作的常态,领导督促,家长关注,学生亲身感受,谨言慎行了一辈子,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对语文这一科发表点看法,终于可以有个悄悄发言的机会,不敢冒犯领导,不能漠视家长,当然可以斗胆说说学生了,今天,不谨言不慎行,呵呵,呵呵。
耳濡目染了很多年,实际运用了很多年,可是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可事实就是如此。
其实,生活中使用的汉语语言和我们课堂上学习的语文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同样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和目的表达出来,他说了,我懂了,OK,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可见现实生活中人们只需要实现表情达意的基本需求,并不强求水平有多高、运用有多准确。其实说和懂还有很多种情况,他说的也可能含混、含蓄甚至驴唇不对马嘴,而听者的水平在此时也得到考验,有人基本明白或者完全不明白,而有些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可以很明白甚至听出弦外之音。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寻求一种快捷高效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最终达到听说读写样样精熟的境界。
语文的学习提高过程最符合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高考的历史上,好像从来没有人在语文这一科得到过满分。一直被批评,从未被肯定,这大概是对语文教学最真实的概括。
《礼记·大学》有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心不在当下,人就会视而不见其物,听而不闻其音,食而不知其味。因此要修身,必须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大学》的道理自然是渊深广博的,不过任何人学习知识的态度和方法都该是一致的——食知味、听而闻、视而见——总之是心在焉。
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语言的使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已经得心应手,并因此放松了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学习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满腔热忱和辛苦付出,也需要学生拿出相应的时间来理解消化吸收。现实的残酷在于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分配给哪一科基本是全国有统一的答案,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嘛,呵呵,请靠后。
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需要坚持不懈的积累练习,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又远远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语文成绩的提高。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从自身寻找原因,力争让自己的课堂精彩一点,再精彩一点。学海无涯,不只苦作舟——多付出多积累,更要巧作舟——多思考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