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腐王”的诀窍——七次点卤技术

(2013-06-16 16:25:30)
分类: 饮食、环保

德风在梧桐山的实践经验(有幸得到来自梅州的客家人何大哥的悉心指导):

1、好水浸豆:有条件最好先去掉黄豆的外壳(因含有机氯,并造成豆浆起泡)。浸豆以浸透又不发漕为好。

2、使用渣浆分离的磨浆机,要磨三遍,先粗后细,后两遍用热水冲渣再磨。用细纱布过滤后再煮。清除表面的泡沫(因含有机氯)。

3、豆浆要充分煮熟。在锅底水平放置不锈钢蒸片,先放入凉水至蒸片高度,然后缓缓倒入豆浆,再轻轻拿走蒸片。这样煮可以不糊锅底。最后清除表面浮沫。

3、热浆需冷却至80℃才开始游卤。这时表面会凝结腐皮,要揭去。盐卤与水按1:2融化,即浓度约为36%。1斤干豆需5g~10g的盐卤即15g~30g卤水。

【据说在点卤前往豆浆里加少量白醋可以延长豆腐的保质期。】

4、游卤要点:慢(每分钟30~40滴)、匀、保温(缸外面包裹保温材料如瑜伽垫等)。游卤时用长柄勺慢慢搅动,使豆浆在瓦缸内慢慢旋动。豆浆不断浓缩成糊状,一旦发现卤水浮在上面不下沉,在糊状浆上走动时,应停止点卤。此卤化阶段约20~30分钟,温度降至约70℃。

【如果分多次点卤,则从温度85℃开始点,到70℃结束,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前面2、3次卤水量点少些;中间一次可点多些,静置时间也稍长些;后面几次又少些。】

5、保温糖化30分钟(这阶段温度下降不能超过5度)。豆浆蛋白质从糊状变成块状的沉淀,表面的糊状物成细小的龟裂的纹丝,酸水浮在上面可以过滤。要是糖化够,分离出来的酸水是金黄色的,喝起来很甜。(否则酸水就会呈乳白色且浑浊,这时可以再加仅仅几滴卤水,然后用长柄勺放入缸底轻轻转搭几圈,等到浆水分离即可。)过滤浮在上面多余的酸水,然后再压模。

6、先轻压排水,再整理包布,然后趁热加压让豆腐成形,适时撤去压力,翻板去掉纱布,自然冷却。

  以上参考了博文“我爱吃豆腐(豆腐脑、豆腐、酸浆豆腐的做法)” 

 

   以下内容《“豆腐王”的诀窍——七次点卤技术》来自《农业工程实用技术》 1985年02期 

    周洪玲是山东省牟平县水道镇大疃村人,今年三十八岁。她可用一斤陈豆做出三斤六两豆腐。味道香嫩可口,而且结实,半斤重的块可用马尾提起,一斤一两的豆腐块可用称钩挂着称。那么周洪玲做豆腐的技术决窍在那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参观并目睹了她做豆腐的全过程。她做的豆腐出的多,又好又结实的技术决窍就在七次点卤法上。其工艺流程(以10公斤豆子为例)如下:

 

一、泡豆  把清除杂质的豆子放在20℃左右的井水中泡8一9个小时,直到用手掐无硬感为止.

 

二、磨浆  10公斤豆泡好后,再兑水115公斤左右.带水把豆磨得很细.呈浆状。

 

三、煮浆  把磨好的浆放在锅里用煤火(急火)、敞着锅(不盖锅盖)烧一小时.使浆液温度达到100℃.煮浆前,把浆液充分搅匀.减少糊锅;煮浆中,每隔10分钟搅动一次.共搅动五次。浆煮熟后.立即撤火。

 

四、挤浆  把熟浆用豆腐包挤出豆腐汁.尽量挤净。

 

五、点卤  煮沸过的豆腐汁装缸后应该控制在85℃开始点卤,70℃停点。点卤时间一个小时左右,卤水用量是把250克卤块熔化成500克卤水。分7次基本点完,绝不能一下子倒进去。点卤要“先紧后松”,

    第一至三次,每次相隔6分钟,第一、二次各点卤水75克(约1/7),第三次点卤水125克(即1/4)。

    第四次与第三次相隔18分钟,点卤水60克(约1/8),以后三次,每次相隔10分钟左右,每次点卤水50克(1/10)。

    每次点卤水都要用瓢顺缸压动,促使豆腐全部凝固。所剩卤水,看清不清汤决定用舍。每次点完卤,盖缸保温,这就是多出豆腐的关键。点卤“冬急夏缓”,冬天挤浆时就开始点卤;夏天等温度下降后点卤。

 

六、压豆腐等缸内温度降到65℃开始压豆腐,用60~65公斤的压力,连续压10分钟,要狠、快。这样,36.5公斤的豆腐就做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