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比说课稿1

(2016-07-03 16:04:40)
标签:

赤子

教育

分类: 教有所思

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比说课稿1

——赤子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参赛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江保卫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预设。

一、说教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八一壮歌”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民军队的伟大壮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文是一篇通讯,课文再现了当年气壮山河的抗洪救灾场面,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夹叙夹议、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本课虽然是本组的第二篇课文,但同样承担着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依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结合课文特点、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教学定为两课时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2. 运用抓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阅读方法,体会解放军官兵团结抗洪、英勇无畏、心系人民的献身精神。

3. 领悟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抓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

1. 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我将采用教师引读、男女生对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 读写结合法。读写结合是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的宝贵经验。本课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得意又得言。

三、说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的学法主要有:

1. 圈点批注法。“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重要的读书方法。特级教师孙双金特别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圈画批注,在课本空白处写下读书体会,让学生的思维留下痕迹。本节课我多次指导学生使用这样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 自主学习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第一个环节学完课文第二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运用该段的学法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预设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品悟词句。

在回顾了课文的主要事件后,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 “抓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感人的细节”,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读后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全然不顾、人墙”等关键词,进行多层次的引读,在反复朗读中孩子们内心受到触动,情动辞发。接着让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人民子弟兵?”“ 英雄会战的场面给你怎样的印象?”此时孩子们必然是真情流露,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此设计听说读的活动,让学生既掌握了阅读方法,又训练了表达能力。

2. 运用学法,总结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这一环节,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黄晓文的哪些举动令你感动?”然后学生默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圈点批注,自读自悟,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又巩固了阅读方法。

本环节另一个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领悟点面结合的写法。张志公先生说过:“教师要带着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我先让学生比较,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再启发学生思考,删去第二自然段或第四自然段行吗?在比较中突破难点。

3. 指导背诵,练习写话。

本课第五自然段,语言优美,句式变化丰富,是学生背诵积累的好材料。我指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让他们思考怎样能快速地背诵这一段,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达到指导背诵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我设计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在音乐《为了谁》的渲染中,让学生运用下面的句式想象写话:

①周运兰永远铭记着            ,她想对人民子弟兵说:“         。”

②小江珊永远铭记着            ,她想对人民子弟兵说:“         。”

这样的设计使情感的抒发与语文能力的提升,水乳交融,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 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作业是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读多写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因此,我针对本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①抄写本课的四字词语,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阅读魏巍的《再见了,亲人》、《汶川大地震中感动世界的中国军人》等文章。

板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学过程的缩影。本课,我这样设计板书。中间是课文内容:保大堤,战洪水,救灾民。两侧分别是学生的感受和本课的写法。这样的板书,重点突出,关注生成,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重视师生、生生的综合评价,利用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我也会根据学生对评价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各位评委,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预设。课堂是学生自主构建、动态生成的过程,相信孩子们课堂会有精彩的表现。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