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赤子的教育博客
赤子的教育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1
  • 关注人气: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0-12-06 12:16:31)
标签:

少年闰土

故乡

《呐喊》

黑体

教育

分类: 教学案例

《故乡》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表达的主题。

2、  通过对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领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

3、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4、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抓住小说中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突出一个“变”字,理解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根源。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最后一段话“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板书课题)我们学习了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谁来说说?

2、  我们先来分析《故乡》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哪个人物?

(二)   认识闰土,体会现实的黑暗

1、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56576265页,画出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的句子,完成表格。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语言

 

 

神情

 

 

对“我”的态度

 

 

 

 

 

 

 

 

 

学生交流,完成表格。

2、  小说中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堪称典范,谁来读一读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两段合读)

指名读,学生评价。

读一读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

指名读,学生评价。

3、  听了同学的朗读,同桌讨论一下,你认为少年、中年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4、  看着板书,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变)

5、  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少年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画出相关语句。指名读句子。

教师指导朗读。

1)、师:闰土啊,近来家里的生活怎么样?

      生:(读句子)

 2)、师:看到闰土的变化,我们都叹息他的景况:

      生:(齐读句子)“多子——”

6、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靠辛勤劳动最起码能过上怎样的生活?

指名回答。(吃饱穿暖……

闰土用他松树皮似的辛勤的手只想养家糊口,这过分吗?

可是,齐读“非常难……木偶人了。”

7、  此时,你似乎看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学生交流。(人民动荡不安,缺衣少食,苦不堪言;农村经济萧条,看不到希望;人们思想麻木,关系冷漠……

8、  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源在哪里?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封建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毒害。)

9、  是啊,曾经在圆月下充满生气的小英雄就这样被“吃人”的社会扼杀了。你的心情如何?(沉痛……

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齐读。

(三)、故乡的希望

1、故乡昔日的人物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麻木冷漠。那么“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景象呢?

指名读。

“深蓝的天、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美丽明朗,充满希望)

现实中的故乡呢?

指名读。

听后是何感觉?(毫无生气、悲凉)那些词引起你的注意?(横、苍黄、萧索)

2、“我”心中未来的生活什么样?作者希望后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指名读。“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

3、  这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什么样?

(故乡的未来是个幸福的家园,人们无须辛苦辗转,不再辛苦麻木,不用辛苦恣睢。人人自由平等,不再隔膜……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所得……  

4、  这种“希望”能实现吗?指名读最后两句话。“我想——”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谈看法。

请用这句话来激励一下自己,齐读。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圆月。”这轮金黄的圆月啊,它似乎照亮了作者心中的希望之路,再读。

(四)、作业。

1、三十年后,宏儿和水生在故乡见面了,两人变成了什么模样,他们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续写一个片断。

2、借阅小说集《呐喊》。

 

 板书设计:                                   

                                           少年:聪明活泼的小英雄

 


            故乡      人物——闰土

                                           中年:辛苦麻木的木偶人

                              

 


                             变?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封建等级观念、礼教的精神毒害

 

                                       神异的图画

                         环境

                                       萧索的荒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