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0-12-06 12:16:31)
标签:
少年闰土故乡《呐喊》黑体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 |
《故乡》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2、
3、
4、
二、教学重点:
抓住小说中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突出一个“变”字,理解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根源。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最后一段话“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四、教学过程:
(一)
1、
2、
(二)
1、
|
少年闰土 |
中年闰土 |
外貌 |
|
|
语言 |
|
|
神情 |
|
|
对“我”的态度 |
|
|
学生交流,完成表格。
2、
指名读,学生评价。
读一读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
指名读,学生评价。
3、
指名回答。
4、
5、
画出相关语句。指名读句子。
教师指导朗读。
(1)、师:闰土啊,近来家里的生活怎么样?
6、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靠辛勤劳动最起码能过上怎样的生活?
指名回答。(吃饱穿暖……)
闰土用他松树皮似的辛勤的手只想养家糊口,这过分吗?
可是,齐读“非常难……木偶人了。”
7、
学生交流。(人民动荡不安,缺衣少食,苦不堪言;农村经济萧条,看不到希望;人们思想麻木,关系冷漠……)
8、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封建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毒害。)
9、
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齐读。
(三)、故乡的希望
1、故乡昔日的人物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麻木冷漠。那么“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景象呢?
指名读。
“深蓝的天、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美丽明朗,充满希望)
现实中的故乡呢?
指名读。
听后是何感觉?(毫无生气、悲凉)那些词引起你的注意?(横、苍黄、萧索)
2、“我”心中未来的生活什么样?作者希望后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指名读。“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
3、
(故乡的未来是个幸福的家园,人们无须辛苦辗转,不再辛苦麻木,不用辛苦恣睢。人人自由平等,不再隔膜……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所得……)
4、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谈看法。
请用这句话来激励一下自己,齐读。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圆月。”这轮金黄的圆月啊,它似乎照亮了作者心中的希望之路,再读。
(四)、作业。
1、三十年后,宏儿和水生在故乡见面了,两人变成了什么模样,他们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续写一个片断。
2、借阅小说集《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