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家居文化》--想到的
年初受命策划《家居文化》展板20块,图要少,文要精,还要概括古今中外,似乎是个"冰霜里装大象"的问题,弄了好几版仍难满意,倒是借这机会学了不少东西。看来,我们常说的“家居文化”已经偏离了生活的主题,百姓听不懂,厂家没卖点,只能作为广告语的名词解释,效果必然是没人响应,如同“鸡肋”。
通常提到“家居文化”,中式必讲花梨、紫檀、明清两式,再说欧美风格,就是巴洛克、洛可可,这都是帝王的生活与奢华,早就成了历史。
环顾我们自己的家,楼房、居室、厨房、卫生间、电灯、电视、沙发、软床……,帝王也无法享受这种舒适。新的生活方式,自然需要新理念。
我们应该聊点别的。
家居有很多纠结的事,传统与现代、奢华与简约、手工艺与机械制造、东西方文化元素的碰撞与溶合,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等,这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各种风格流派争论与发展的主线。
了解百年来西方家具的发展历程,可以借鉴经验,少走弯路。可惜,这方面的探讨很少,还没引起关注。
百年来,世界发生了两次大战、多次经济萧条,西方的家具行业总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办法之一就是,发现新的设计大师,推出新的设计风格。
家具是个耐用的东西,放在那里百年不坏,只有新时尚才能推动更新、拓展市场。问题是,厂商是否愿意为此下功夫,毕竟照抄仿造更顺手。
说到仿造,国外也很流行,很多博物馆展出旧家具,同时出售仿造品,甚至还要注明仿自谁的设计,作了什么改进。
国内厂商或许可以借鉴,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旧家具很便宜,买回来、拆散了、原样照作,说不定比请设计师画图还方便。
收藏欧美旧家具,也是个新的话题。
近代,引领家具潮流的是“设计大师”,他们拥有完整的理念,系列的作品,还有明星的号召力。
国内厂商可否学学,也请设计师走上前台,讲明自己的设计理念,这是最好的营销,远比请演员代言实惠多了。
现在的品牌店,无论什么风格家具,导购员只会说:真材实料、打折让利……真的很泛味。
由此想到,最近的“促销活动”,大家都在拼“打折,只是看谁叫的响。刚刚过去的“11.11”销售高潮,大家都在传说“销售过亿”的神话,似乎没人打听卖了些什么东西,有什么特点,究竟值不值。
很难想象,消费者仅凭广告、短信、电话……还有那些永远算不清的打折游戏,就真的愿意掏银子?
以上,只是现在能够想到的,以后继续学习,还会继续记录。
学习《家居文化》----看到的
学习《家居文化》----能作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