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核实它。终于给电影文学剧本《悄然消失的村庄》画上了句号。搁笔之余,长长地舒展了一下自己的身体……。
文学剧本,是一种立体感较强的文学读物。也是影视剧形成的基础。为了帮助读者领会剧本的寓意,将个人撰写的“导演阐述”拿出来代序。
为了这部剧本,我曾爬山涉水,踏尽了千里的荒山野岭。
为了这部剧本,我曾静思苦悟,牺牲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这部剧本,我曾野外露宿,饱尝了瑟瑟的秋雨寒夜。
为了这部剧本,我曾踏进茅屋,分享了百姓的喜怒哀乐。
九八年的洪水,为很多作家提供了创作素材。而我这部作品。则是在九八年加以完善的。无论它作为文学读物,还是电影产品。都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我是一个庶人,一个穷困潦倒的庶人。清贫的一无所有。灶王爷贴到腿肚子上——人走家搬。为了维持这微不足道的生命,往来于江湖之上。因此,创作的田园荒芜了,不得不捡起锄头……当我携带书稿远离那喧嚣的人群的时候,也是考虑再三的。
在渺无人烟的大山里,独自思索,感悟人生……。沿着径溪提水;在静静的、空气清新的树林里练功……偶尔和云义兄采集点山货,好不消闲。终于有一天,听见林子里传来说话声——朋友们提着食品找来了。是我们茅屋袅袅的炊烟,为他们提供了方向。大家嘻嘻哈哈地笑着:“咱也做一回逍遥自在的神仙。”本来,刚刚收拢的心,一下子又荡起了涟漪……。
时间过得好快,几个月的光阴很快地过去了。面临的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季。我庆幸:我终于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完成了稿子的抄写。
在我写完这篇《后记》之后,人们已经忙完了秋收,在享受着自己沉甸甸的果实:一年总算没有白忙。而我,将很快地告别这浩瀚的林海,踏上新的谋生之路。说真的,尽管秋风萧瑟、万物飘零,我还是很留恋这里。说不定过了许多年之后,这山、这水、这草、这木还依旧是今天的模样,唯有我住过的茅屋,化作一团春泥,回归了自然。新的茅屋、新的主人都不曾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有人在这里生活过,有着很浪漫的故事。
离开这里,我将去向哪里?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秋季飘到小溪里的树叶,时而顺流直下,时而又被什么东西挡住了一段时间。在溪流中做一下短暂的停留,又顺着溪流漂了下去……。流浪的人总是这样。八月十五,一个人在旷野里赏月,暗感凄凉,故写了一首词。
寡人赏孤月
流云遮清辉 十五过后光明少
寒秋草木悲
苍茫人生路 一梦如弹灰
手把苦酒问路君 平生醉几回
2008年2月19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