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养他的妈妈,我知道的他是一个纯理科男生,有许多呆头呆脑的书呆子气。从小,他喜爱读书,喜欢坐在电视机前看PBS公共频道的科普节目
- 《发现》。那么,我常想,他以后的理想,无非是在一个大学或者科研机构从事教研方面的专业学者。
与许多中国家长一样,我也把孩子送去学习钢琴。为的是什么?不知道,或许为的是自己从未实现过的那个遥远的梦想。好在儿子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你送他学什么,他就去学什么。钢琴弹得不错,后来,会弹钢琴帮到了他,让他一直在教会的青少年部的舞台上弹奏电子琴。从此,他浸淫在教会,植根了信仰,拥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后来,他学习之外的兴趣更广泛,文艺青年的气质也凸显出来。小学升入初中时,学校设有校管弦乐队,我为他报了名。本来是想学热门的萨克斯管的,但是名额已满,只好退而求其次地选了尚有空缺名额的长号。开文这孩子好就好在,他对什么都不挑剔,只要让他学知识,他抓起来就可投入,并交给家长一份满意答卷。果然,在学长号这件事上,他刻苦努力,从不偷懒。老师规定每天必须练习半个小时,他从未拉下一次。即使我们周末去朋友家做客,他也一定带上他的长号,去朋友家练习。朋友误以为儿子是Show
off,我们说,不是的,真的不是,这是他每天必做功课。他呆头呆脑还在另一方面,那就是,他认定的事情一定坚持,别人说什么怪话他都一概听不见。后来,他为了吹长号吹得更好,自己通过同学找到一位私人老师,每星期开去很远的城市去“吃小灶”。那时的我,又要上班,还要带孩子,恨不得能分出七八只手都不够。但是,我信奉一点,“求学若渴”的孩子是凤毛麟角,多少家庭是花了钱孩子被逼而学,苦不堪言,而开文是主动求知识,我这个妈妈再辛苦再没有时间也要支持和鼓励。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的忙碌接送他去学琴,在车上他做家庭作业,吃便当,都成为我这个母亲值得回忆的最美好的时光。
后来,他一点点长大,又在网上学会了弹吉他。再后来,他和他的小伙伴们组建乐队,创作音乐,忙得越来越专业了。进入大学,在课业繁重的情况下,孩子依然在玩音乐,还成为Swing
Dance俱乐部的主席,已经十足的文艺青年了。
在这个孩子身上,让我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孩子的成长,一定有基因的作用。当然,如果孩子他爹读了这篇短文,一定露出坏笑。笑也没用,孩子是两个人生的,他那一半理科的刻板传承了他爹,而艺术细胞的产生,不能不承认是来自他母亲。况且,儿子文章也写的漂亮。但是太多论述,还是象他爸。感谢上帝,孩子的骨子里,没有继承他妈妈狗熊掰玉米的秉性。
爱,并坚持,是成功的一半吧。世上许多人到老一事无成,真的不要怨天尤人。有些是天注定,有些还是自己的素质里缺乏。比如他妈我,见异思迁,狗熊掰玉米,到头来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就怪不得他人。全是造化。
开文有信仰,学业优异,还热衷舞蹈和音乐,常在FB上看见他们活动的照片。我问他,大学里学业那么繁重,你是如何安排时间做到游刃有余的呢?人家说了,合理安排时间很重要。他说了一大堆自己是怎样安排和利用时间的话。我听了很释然。这个理科文艺青年,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用心在做的。用了心,认了真,效果就不一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