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1”不可

标签:
心情 |
分类: 随感而发 |
在评判个人得失的时候,我们总是看得见、数得清自己的努力。而对于期望的回报不如预期时,则会归咎于对方的漠视和不合作。人计算的天平,是最不准确,因为标杆在自己这里。说到底,人若不学会换位思考的话,就无法沟通,就只能陷入自说自话的壁垒。
当无法解决自身问题时,我们就需要一个信仰来学会交托。因为,圣经上说,在人不能成就的事,在神都能。唯有把上帝当作自己生命中最坚实的信靠,人才会在绝望中生盼望,在骄傲时学谦卑。事实就是如此,人的心意会随时间和环境改变,而他,这位天上的父不会。他的慈爱,给予,接纳,宽恕,是不离不弃,是从天而来,是他送给我们最奇妙的恩典。
命运,运命,怎样才会遭遇好运气,如何才能获得好心情?一切都自有神的安排。守素安常,这是我今天才学到的一个新词。在我理解,就是保守朴素的心境,安于常态的生活。返璞归真,知足常乐。
两天前,有朋自远方来。我在灶间忙得不亦乐乎。哪想到左手提起炒锅正要装盘麻婆豆腐时,小臂用力过猛,肌肉咔嚓一声拉伤。只一秒钟时间,左臂立刻软绵绵搭下,一点力都用不上。在后半部的晚宴中,左小臂一直隐隐作痛。无奈后来的炒菜和厨房清理,只得由远道而来的客人小微完成,真是过意不去。
左臂抬不起来之后,才意识到作为右臂配角的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门推不开,上厕所也搞不定,端不住碗,下意识做了个平时不经意的手势,胳臂就好像要断了似的痛。
身体的病痛,真的象老话说的,贼一样悄悄从门缝里钻了出来,令人招架不住,又无可奈何。年龄一到,它不请自来了。
前两天去看一个朋友。她的一只手不停抖动。医生告知她,恐怕她老年会得帕金森,让她有个心理准备。“唉,以前我老埋怨我的母亲老眼昏花,丢七忘八。现在想想,我对母亲太刻薄了。她年过七十才出现衰老现象,而我现在只不过六十,就要帕金森。人不认命不行呢。”
我的另一个朋友,前些日子因为剥虾,不小心被尖锐的刺划伤,竟然中指感染剧毒而送医急救。后来指头肿了将近一个月才渐渐好转。“现在才知道,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部位都忽视不得。本来以为没事了,可是却还是不能沾水洗碗,连揉个抹布都不行。指头一弯就痛。唉,怎么会这样。”
对我说这话的这两位,两个月之前,即我回国探亲之前,还在一起好好的呢,心态犹如年轻人,活得滋润又充实,衣食无忧,对生活满怀信心。可是俩月没见,回来就都分别有了小病。言语间、眉宇间流露出的无奈,暴露出了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的宿命。随之,待人处事的态度,慢了,宽和了,有了慈祥大妈的表情。时光,真的走到了一个必然阶段吗?
他在临上飞机的路上,停在药店门口,进去为我买了治疗伤筋动骨的药膏,一再嘱咐我多擦擦,别不当一回事。我知道,目前这种状况,他能为我做的,也只能关心到这一步了。放心,正如你说的,我每天擦两次,好多了。
左臂“残废”了,欲速不达,心随之就安静了,生活也就变简单了。没了身体这个“1”,后面的零再多,也没有意义呀。
伤筋动骨一百天。我又给自个儿找了个偷懒的理由。以前放不下的,一生病就都能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