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弥留之际,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时常挂在眼角的泪滴。父亲,走好!
父亲去了。他的遗体已经化为了灰烬,放在骨灰盒中,静静地埋在了家人早已选好的墓地中。父亲,走好。
没有给母亲打电话,我想让她好好休息。弟弟告诉我,父亲的事办得很妥当、圆满,来了许多的亲朋慰问、守夜、悼念。父亲在天若有灵,应该不会有遗憾。
从父亲辞世的那刻起,我默默地在大洋彼岸的这头,禁食为他祷告,孤独地送父亲走最后一程。为什么要禁食?不为什么,这只是我缅怀父亲的一种方式。只喝流食不吃正餐,保存体能但偶有饥饿感,会让我头脑清楚,更专注思念那个生我养我的人,想着他的好,记住他的音容笑貌。
静静地思念父亲,往事如烟。他的灵魂好像一阵阵微风,轻轻从我眼前吹过,在我心头荡漾。
对父亲的最初记忆,也是最模糊的记忆,是我两三岁的时候,父母带着我去看电影。星月当空,回家的路上,父亲独自走在前面,母亲牵着我的手跟在后面。父亲身穿军大衣的背影,在夜幕的掩隐下,时隐时现。
我三岁的时候,感冒发烧,死活不肯吃药。父亲无奈之下,让母亲抱紧我,他一手捏住我的鼻子,一手持汤勺把碾成粉末的药,和着稀饭强行灌进我的喉咙。被迫咽下苦药的我,一边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一边用双脚踢打为我抹去鼻涕眼泪的父亲。
那年冬天,父亲回老家探亲时,骑着自行车,把四岁的我放坐在前杠上走访亲戚。我记得,自己穿着碎花棉袄,一副乖巧的摸样。两只小翘辫子高高地扎在脑后,随着泥土地的坑凹不平颠簸,欢快地跳跃着。
有一次下课,我跑进父亲带班的课堂,正赶上父亲在辅导几个不会算数的男生。见我进来,父亲走上讲台,让我解黑板上的两道数学题。我稍微看了一下,就把答案写了出来。父亲摸着我的头对那几个傻呆呆的男生说:“看我女儿,比你们低两个年级都做得出来,你们怎么好意思。”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作文《我的父亲》。记得我没费什么神就写好了作文。作文内容当然是赞美父亲,讲述父亲如何带病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顾校忘家,等等。后来,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还贴到了学校板报上。父亲很开心,虽然没有当面夸奖我,但是我知道,他背后得意地说女儿像他。
记得我高二早恋,心思恍惚不定,无法专心学习。父亲从未象别人父母那样打压和粗暴干涉,而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关心我,给我讲道理,让我顺利度过了那段青春萌动的岁月,保存了对初恋最美好和完整的记忆。
记得我十八岁生日那天,父亲专门上街为我买了一双漂亮的、带蕾丝的粉色袜子,让我惊喜万分。穷人家的孩子不过生日,只吃一碗带荷包蛋的面条就算过了生日。那是第一次,父亲为我买礼物。父亲把礼物送到我手上时,笑着说:“女儿十八岁了,从此是大人了。”
永远不会忘记,我考上大学时,是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激动地跑去告诉我的情景。他是那么的激动,又拍电报又请客,仿佛是他自己中了状元。
永远不会忘记,离开新疆去上大学的那天,是父亲把我送到火车站,叮咛我要好好读书,把握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火车缓缓开动时,父亲挥手与我告别,眼眶里噙满了热泪。
永远不会忘记,我大学求读的四年时光,父亲不知给我写过多少封家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我的期望和要求,激励我好学上进。父亲总说,人最可怕的是无知,要谦虚做人,宽容待人,勤俭节约,不可忘本。
永远不会忘记,我出国时在虹桥与家人分别。透过玻璃,父亲站在寒冬的清瘦身影,他紧锁的眉头和殷切的目光,都寄托着对女儿的不舍和牵挂。何时长相别时圆。
永远不会忘记,在父母陷入最困镜的时候,我把他们接到了身边,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度难关。感谢在天的父,在我的人生中,有那么一个机会,让我更近更细地了解父母,体会他们的内心情感,享受他们的呵护照料。父亲常说,在美国生活的那一年,是他此生最幸福的时光,再无遗憾。虽然说这是做儿女应该做的,但是父亲这样说,让我和丈夫深感欣慰。
永远不会忘记,弥留之际的父亲,他时常空荡的眼神,还有眼角擦不干的泪滴。那晚,我抚摸着父亲的额头,俯身轻声问:“爸爸,你害怕吗?”父亲摇了摇头,闭上双眼。一行清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我们失声哭在一起。
静空无月,曙光初明。此时,我独自静静地想念你,默默翻开你这本刚刚阖上的书,寻找每一点属于我的、沉淀的记忆。
父亲,一路平安。
注:细细回想父亲,十八岁之前,还有父母来美的那一年,是我对父亲记忆最深的,思想的片断也最多。而在我读大学到工作这六年时间,以及后来在美国的二十多年,我对父
亲的记忆却是淡薄和模糊的。每次回国探亲,也几乎是拖儿带女,马不停蹄,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真正陪伴父母,留下了无奈和遗憾。但是,即使这样,父亲留给我的那些书信,我将永远珍藏着,当做我精神的财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