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打扮

标签:
亲子关系休闲青少年成长 |
分类: 随感而发 |

开文试戴Ray-Ban品牌的墨镜,喜欢,价钱贵。我告诉他,暑假想办法打一份工挣钱自己买。

J.Crew是青年人喜爱的休闲品牌店。今年夏季流行 Vintage Oxford衬衫。

开文缺少这样一件休闲衬衫。妈妈同意给他买一件。价格70美元。

Oxford衬衫,棉质柔软,颜色明朗,款式休闲,适合年轻人阳光开朗的气质。
开文在网上看中了J.Crew店的 Oxford牌衬衣,今年夏天最流行款式。他想让我给他做参谋,问我愿不愿意陪他一起去商店看看。陪儿子逛商店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我当然乐意奉陪。于是,我们开车去V购物中心。
这是自开文上大学之后,我们俩第一次单独逛街。身旁走着一个这么帅气的儿子,我的心里想起来都美美的。当我给别人介绍这是我儿子的时候,若是听见人家表情夸张地说:“哇,你有这么大的儿子啊,可你却看着这么年轻,实在好福气啊。”时,我象所有的母亲一样,按耐不住脸上乐开了花。
现在的我,就是这么容易满足。有子有女围绕身旁,需要着我,烦着我,利用着我,则万事足已。
儿子确实长大了。边逛边看,我从他的目光不断关注某个品牌,试穿或试戴,或询问店员细节,便清楚地知道,儿子再也不是一个孩子了,他已经成人。穿衣戴帽,他开始有自己的定位、品味和风格。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基本都是我为孩子买衣服。GAP, Gymboree是我经常光顾的商店。遇到换季打折,就会买到质地又好、价格便宜的衣服。衣服以保暖、舒服为主。当然,他们的衣服都很可爱。
当儿女进入青春期时,他们从电视、杂志、广告,以及学校同学那里,获得大量的信息,开始追求他们这个年龄层次的名牌服装。儿子还好,他属于读书类型,对打扮没感觉,妈妈买什么他就穿什么,很少有意见。女儿则不同。她爱臭美,追求打扮。那段时间,为了她每天上学应该穿什么,我们俩没少生气。每次逛商店之前,我就立下规矩,只许买一件或两件,不然就别逛。女儿看我太“抠门”,干脆想出另外的主意:和同学交换衣服穿。这下好了,人家不用求我花钱了,我倒是省了心,但是女孩子之间换来换去,最后,傻冒却心眼的她,常常把自己喜欢的好品牌衣服换得不知去向,家里留下一堆“破烂”,气得我要死。
女儿的成长,经历过很叛逆的逆反期。那个时候的她,穿衣风格常让我头疼无法接受,但是试图阻挡又力不从心。好在女儿平安走过,现在懂事许多,对打扮有了更成熟的认知。偶然我俩谈起过去的“奇装异服”,她也承认,因为不自信,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希望吸引男孩子注意,她想通过怪异的穿着得到朋友的认可和接纳。
当孩子有基本的审美观时, 只要不出格,我都鼓励他们自己选择,并接纳他们。
1,
2, 我不喜欢也不主张在国外为孩子买所谓的当地名牌衣服。多数情况下,我们一时高兴买了所谓的名牌,回到美国一穿,怎么穿怎么别扭,最后的命运不是压箱底就是捐出去,白送人都拿不出手,实在是一种浪费。那年冬天,侄子耕耕从澳大利亚来美国玩儿,他买给我儿子的礼物,就是澳大利亚的名牌男式游泳短裤。只因为泳裤的颜色和式样不随美国大裤衩时尚,儿子竟然一次都没穿。送朋友也没人要,最后只好打包送进了Goodwill。 还有一次,我在公园看见一位老奶奶带着一个刚会走路的小男孩,他身上竟然穿着一条中国式开裆裤。一问,说是正在培训孩子撤掉尿布,所以这样穿方便,随地就可以大小便。我真想告诉小男孩的妈妈,这是不文明的表现。在中国孩子穿开裆裤露出屁股没人说,在这里是不雅观。别说老外看见要惊奇,我都觉得是怪物。
3, 不要以“衣帽取人”。虽然我自己对于有些穿着很看不惯,感觉“世风日下,有伤大雅”,但是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把孩子的穿着和道德联系在一起。有穿着保守而问题严重的孩子,也有穿着怪异但是品德表现都很好的孩子。记得我的美国朋友南希,她的儿子就喜欢穿裤裆几乎要脱落到地的裤子,里面的花短裤暴露在外面。他自己穿着是否舒服另当别论,反正大人没有一个喜欢,南希也不喜欢,但是她从不发表意见。有一次南希请我去她家做客。在餐桌上,我知道他儿子已经报名暑假去墨西哥支教,即去贫困的山区委那里的孩子当小老师。
“青少年期是他们发展出和父母相异而有自己风格的时期。衣着的风格是青少年塑造自己的价值观、感觉、态度,用以区别父母而跟朋友认同的方式之一,需要有空间、安全的方式来发展。青少年的衣着可以显示出他内心与父母之间的不同。
青少年越是能为自己定位, 穿着上越不会走向极端。这时他们已经找到自我,内心感到安全、稳定的迹象。因为他们不需要再突显自己, 甚至可以在某些观点上认同父母。”
--- John-Townsend 《为青少年立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