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败笔

(2012-03-19 09:34:09)
标签:

清华百年校庆

随感

分类: 随感而发
败笔
3月17日晚在Flint Center,红花和朋友们享受了一场由“El Camino Youth Symphony”演奏的交响乐。
中提琴独奏者,是著名青年艺术家:Zuill Bailey


  昨天晚上,我和几个好朋友去位于库珀提诺市的Flint Center看某青少年交响乐团的演出。孩子们的精湛表演迎来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我们度过了一个精神愉悦的夜晚。


  我的话题和这场演出没有关联。而是因为Flint Center这个剧院,让我的朋友想起去年夏天的一场轰动一时的演出。 


  朋友问我:“红花,去年夏天,清华大学在硅谷举办过一场百年庆典,地点也是在这个剧场,你来参加了吗?”


  我遗憾地说:“没有赶上。去年夏天,我们全家都回国了。不过,我听说清华的百年校庆办的特别成功。他们不但邀请了世界名人到场祝贺,还有水木年华、李健等著名歌手的联手加盟演出,场面空前盛况。”


  “是的。我参加了他们的百年校庆。虽然我自己不是清华出身,但是我父亲是老清华。”


  “哦? 怎么样?好像你对那场演出记忆犹新嘛。那些理工科的清华人,真是文武全才,超有才华,不愧是中国第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


  “他们的活动办得不错,但是那都是计划之内的安排,又请来了那么多的国内外名人助阵,不轰动也难。不过,有一件事的发生,至今为止,每次让我想起来,尤其当我坐在这个剧院的时候,就会令我对大陆的清华人感到汗颜。”我一愣,等她继续往下说。


  于是,朋友在交响乐团演出的中场休息时间,给我讲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在硅谷庆典的故事。算是花絮也行。


  去年夏天,清华大学海外校友会,在硅谷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清华大学成立一百周年的庆祝活动。在此之前,他们做足了宣传工作。不但邀请了大陆的清华校友团,同时也邀请了台湾的清华校友团。真可谓海峡两岸的芊芊学子同心同德,联合打造了这场空前盛会。


  那天,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庆典活动如期在位于库珀提诺市的Flint  Center举行。开幕仪式上,先由大陆的清华大学校长致词。这位领导演讲风格无外乎大陆的那一条套路,虽然空洞无物,倒也干脆利落。先是祖国形势一片大好,然后就是清华大学在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影响,然后就是展望未来,最后在一片掌声中结束发言。


  接下来的,是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上台讲话。他往台上一站不要紧,嘴一张,先从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不平等条约讲起,然后娓娓道来清华大学的从无到有的历史,引经据典,从古至今。老先生大概 讲得太投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观众是冲着后面的水木年华、李健等精彩表演而来。谁要听你这个人在这里历数宝典一般地畅谈清华历史?


  于是,台下渐渐失去耐心的观众们开始鼓掌。掌声的意思无非是让老先生停止废话。可惜老先生并未领会台下观众的意思,以为欣赏他的演讲而喝彩,于是信心大增,再接再厉,不得已,台下的精英学子们不干了,更起劲地鼓倒掌。这样一连鼓了四次掌,据说还有人忍不住吹起口哨的。最后,老先生几乎是在观众的“掌声”中尴尬地轰下了台。。。


  朋友讲到这里,停住了。她看着我的眼睛,意味深长地说:“你能相信吗?这些鼓掌的人,就是所谓的中国第一学府出来的骄傲的清华人。当时我坐在台下,真是感到脸都被清华丢尽了,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下去。”


  我问朋友:“你觉得老先生讲得话是废话吗?”


  “怎么会呢?台下没有人认真倾听。其实,他讲的那些话,是很有历史价值的。而且,清华大学到底怎样起家和发展的,他们台湾人是尊重历史的。当时四九年国民党撤离大陆的时候,清华根本就没有钱自己筹备学校。而这段历史是最原始的资料。我倒是很想知道那段历史,可惜最后老先生就被这群清华学子赶下了台。”


  我仔细想了想。我问我自己,如果我当时坐在台下,也是急切地想观看后面的精彩表演,对于台湾清华大学老校长的老生常谈,会不会和大家一样鼓倒掌呢? 扪心自问,我觉得我不会。最起码,我们应该对演讲人保持最起码的尊重,不是吗?


  朋友告诉我说:“我当时问我周围的清华朋友,你们怎么可以这么无礼地对待一个台湾校友?你知道他们怎么回答我?他们说:谁要听他在这里浪费时间高谈阔论。台湾清华,弹丸之地,也轮着他在那里谈论我们清华?当时我就想:清华的座右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可能还在保存,而‘厚德载物’恐怕早已经荡然无存。”


  朋友的一席感慨,让我回想起1989年我还在南京时,经历过的一段往事。


  1989年的秋天,经熟悉的朋友介绍,我去参加江苏电视台的一场现场直播文艺演出,好像是“金秋十月话团圆”之类。文艺表演很精彩。就在这时,年轻漂亮的女主持人走到观众席,现场采访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这位老人是从台湾来的老兵,阔别祖国之后第一次返回故土。


  老人被采访,心情很激动,哆哆嗦嗦地拿着话筒,开始大谈回到祖国后的心情和感受,激动万分,欲罢不能。刚开始,女主持人还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地聆听,到后来,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不耐烦,后来干脆把话筒直接从台湾老人手中抢了过来,连一声“谢谢”都没说,就疾步走回到舞台中央,留下那位台湾老人怔怔地站在原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才在旁边人的轻声劝阻下坐了下来。


  当时,我就坐在观众席距离他不远的地方。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可怜这位满腔热情的台湾老人,也鄙视那位装腔作势、冷漠势力的女主播。


  台湾和大陆,我们本是一家人,却由于历史的原因,让海峡两岸阻隔了四十年。在我常年旅居海外以后,我深深明白海外游子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余光中老先生的那首诗《乡愁》,道出的就是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活动。如果有录像保存的话,这四次的鼓掌,轰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下台的场景,应该保留在录像里,它将和清华百年校庆的圆满活动一并留存下来,留给后代清华学子观赏。


  只是不知道清华人看到这一幕时,是捧腹大笑呢?还是无地自容?抑或有什么深刻反省?


  我没有看视频,不知道事实如何,但是我不怀疑朋友对我的这一番表述。我想,因为印象深刻,她涂抹不去。我若想看,随便上网都应该可以搜索出来。如果是,我也为清华骄子们脸红和汗颜。


  无疑,这是清华百年校庆之圆满盛况的一大败笔。


  我不是清华人。我是南京大学毕业的。我知道,在不久的未来,南京大学也正在筹备一个盛大隆重的校庆。他们也邀请了我为筹划这个活动尽一份心力。


  作为南大人,我真切地希望南京大学的筹办方能够吸取清华大学的教训,在举办类似这样的大型活动中,能运用智慧和幽默感,化解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即使不能锦上添花,但也不要给外人留下败笔之柄。


  这是我在和我的朋友们欣赏完美妙的交响乐之后,回家的路上想到的。而且,我会把我的这篇文章转发给南京大学海外校友会的会长阅读,以表达一个老校友的心声和忧虑。 

 

 
这是El Camino 青年交响乐团演奏的曲目《Allegro Moderat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