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朔的《聚会》


标签:
2012年转贴文章 |
分类: 转贴文章 |
我的父母是一对至情至性的人。一生中虽饱经磨难,却始终能够坚守心中那一片净土,积极享受生活中的点滴欢乐。也因此吸引了一群与他们相投的朋友。让我和弟弟在成长过程中看到更多的是人性中的美好。从小到大,父母通过各种各样的聚会,让我们亲历人们对于生活至真至善的追求。也教会了我们去体会人生的快乐是不需要太多物质的满足来实现的。有朋友相伴是一生中快乐的源泉。
外祖父曾是国民党的将领。60年代末,母亲因为出身的问题被下放到农村,父亲对母亲不离不弃,请求一同下乡。乡村的日子自是艰难,但他们却能苦中做乐,交了一些普通的农民朋友,在质朴的人情里相濡以沫。怀才不遇的父亲后来被当地请去做水电站建设工程师,让他能有机会一展身手。母亲也在当地做起了老师。他们与朋友的聚会通常是在母亲学校的教室里举行的。
记得那一年电站的顾阿姨和她后来的男朋友一同来玩。顾阿姨是个美人儿,又是当时有文化的技术员。有关她的风言风语不少。我当时虽不懂事,却也能感觉到这个顾阿姨的神秘。那一天,谈笑间只记得父亲拉起了二胡,母亲亮出美妙的歌喉,而顾阿姨则在教室的泥地上,跳了一段芭蕾白毛女。后来不管人们说三道四,我心目中的她始终是那个踮起脚尖,抬头挺胸追求光明的那个美丽的舞者。
在电站,父亲还带了几个徒弟。那时他们还年轻,正是找女朋友的时候,聚会的理由常常是女朋友来见师娘,或是厂里发吃的来我家做饭。这些相聚是充满了欢乐的。最让我和弟弟开心的是跟他们去打麻雀。晚上去,强光一照,麻雀是不会动的,很好打。回到家中,茶油一炸,美味极了。等待做饭时,我便缠着他们讲故事。“梅花党”,“一只锈花鞋”,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却还是不愿放过他们。70年代,父亲与电站的朋友最后的聚会,举杯庆祝的是从未有过的舒心,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欢畅,也有对那些相知相守的朋友们的不舍。那一年,我已十几岁了,对生活开始有所感悟。那次的聚会让我记住的是希望,是由希望而生的狂喜。
每年的年夜饭是我的父母最精心准备的。无论物资有多贫乏,他们都要在这一天呈上一年里最美好的盛宴。冬至一到,母亲便开始里外打扫,让窗明几净。又为我们做上新衣裳;父亲便开始忙碌着准备我家年夜饭中必有的佳肴。虎皮肘子,蛋糕花,冬笋腊肉,珍珠丸子,粉蒸肉。。。这一天,亲人朋友欢聚一堂,吉利的话语伴着欢声与那桌上蒸腾的热气从旧年弥漫至新年,快乐便在那份岁未的轻松里注留。一年的苦难便就不见了。这一天的聚会常常是我们最小心的日子。我们虔诚地希望对新的一年的每好祝愿都会兑现,生怕一丝一毫的偏差会让来年的福份少一点。
弟弟和我如今都人到中年。无论是他在北京,还是我在北美,我们都传承了父母至情至性的天性。对朋友,对家人都竭诚相待。只是弟弟继承了父亲一手好厨艺,我则更多的传承了父母对家中氛围的看重。我侨居异乡多年,聚会便成了我融入新文化,增进朋友情谊,休闲放松的一种生活方式。真情真性常在聚会中得以张扬,美好也常常带给我们迎接新日子的动力。
记得那日在一个朋友家中,相聚的是一群回中国创业的朋友们。其间w大哥即兴弹起了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琴声缓慢,他徐徐道出中秋之夜,他们在厂房建筑工地,仰望明月,思念亲人的情形。这时主人站了起来,拉起太太的手,随着那甜蜜的琴声,翩然起舞。他的一个即兴的动作,竟让我感到泪水模糊了双眼,心为这一份真情而感动。
每年岁末,如果我们不外出的话,也常邀朋友相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他乡的我们,把那份乡情依附在与老友们的友情里。聊一聊家常,叙一叙旧事,充充电又进入新的一年。也许是遗传,我常会为办好一个聚会花很多的心思,希望每一个细节都能把我对朋友的情谊表达,还能为大家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今年的聚会也不例外。由于来宾中大多男人在外创业,女人在家留守,我特地挑选了红色和黄色的玫瑰和红色的百合作为饰花。玫瑰祝愿大家幸福甜蜜,百合祝愿家庭和美。而红色和黄色则是节日里最为热闹和喜庆的。室内的烛光用的是奶油香糖味的,让空气中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酒水大多是来宾带来,都是佳酿,美不胜收。孩子们长大了,各自从各大名校回来,我选了只含5%酒精的意大利汽酒,让他们在大人的聚会能享受一份尊重。我厨艺有限,大多不敢在朋友面前班门弄斧。虽说定菜,却也是我亲口尝过才下单的。茶叶不能是太浓的,夜深喝多了,不能入睡。我配好玫瑰,成皮,非洲香茶,带少许龙井。这茶袋能清神,让心情放松。谈笑间,喝一口香茶,尝一份甜点,快乐便悄悄来临。
今年的感动来自朋友懂事的儿子。开文读名校物理系,英俊阳光。我们看着这孩子从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那天他于大家问候完了以后,便悄悄的坐在了钢琴边,琴声悠扬,典雅地伴随着众人的欢声笑语。他就这样悄悄的把美丽的祝福送给了每一个客人。举杯之际,我感激上帝的呵护,朋友的相守。祝愿快乐能充满朋友明年的每一天。
2012年到了, 祝家人和朋友平安健康,幸福快乐!祝大家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