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自己说,要有耐心和爱心!

(2009-06-11 13:33:10)
标签:

教育

亲子关系

成长

包容

社会

责任

分类: 美国生活

   这些天的心情很低落。无心做任何事。不想则已,一想到,仿佛在一个看不见的黑洞里。

  靠近斯坦福大学城附近的几乎是湾区最好的高中,在一个月内连出两起卧轨自杀案件的新闻,让我们这些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多多少少心有余悸,心情无比沉重和担忧。据说后来又有一位高中生因为和母亲发生口角,就往铁轨那里跑,终于让追来的母亲拖出了铁轨,不然,又一起卧轨自杀事件也会发生。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青鸟那天中午打电话到公司,我正在为女儿的事情焦急牵挂,听到此消息,突然就潸然落泪,泣不成声。前几天,回家的路上,和住在那个学区的海云聊到此事,本来想安慰她,但是听到她的担忧和害怕,还有对未来的无可奈何,我们都只能选择沉默无语。

  谁知道父母的心?谁又了解孩子的心?可怜的父母,可怜的孩子。

  如何教育子女度过感情的青春期,如何在美国这个充满变数的社会里,和子女一起成长,成了我们作父母不可忽视的课题。现在,各个高中的心理咨询课程正在积极配合学校,做学生的心理辅导的工作。

  对于我们这些新移民来说,教育的责任尤其显得突出,也最困难。

  出生在西方思潮下的美国的孩子,和出生在传统道德中的中国的我们;成长在充满变数的,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的九十年代新新人类,和出生在中国封闭落后,充满共 产主义理想教育的六七十年代的我们,已经有太多的不同。所有这些,甚至更多的变化,往往让正在成长的孩子,或者正在渐渐老去的我们,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彼此陌生,或者彼此惊讶。

  有的时候,从我们这些声声叹息的父母亲的无奈里,仿佛自己的孩子不是和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我们充满了挫败和措手不及;


  又有的时候,从孩子们拒人千里之外的目光里,仿佛我们这些含辛茹苦的父母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选择逃避和沉默不语。


  求同存异,互相包容,还有多少的耐心和爱心,让我们彼此支撑到最后?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亲,我们都在心里问自己。

  有一位妈妈很无奈地对我讲过一个笑话:她数落自己的女儿不读书,为什么不能像她的好朋友那样好学上进,有志向要进名牌大学?哪知道女儿抢白她说:“那你为什么没有像我朋友的妈妈那样,Google做到总经理的位置?人家妈妈博士学位,拿高薪,住在最好的学区,全家出门旅游都是住最豪华的宾馆。你也只不过在社区里读了一个学位,做一个小公司的会计。”


  最后,女儿反倒教育这位妈妈说:我都不把你和别人家的妈妈比,你为什么要把我和别人比,真是无聊。那个妈妈哑口无言。

  这听起来是一个笑话,其实说明了我们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咱们中国人,先天有这样的爱好,互相攀比。比老公有没有本事,比孩子学多少才艺,比来比去,比的其 实就是虚荣心。我每次遇见这样的话题开始,我就选择躲避或者逃跑。因为,我既不想让自己比别人强而沾沾自喜,也不想别人比自己好而落寞自卑,好像输在了起 跑线上。无论哪一种心情,都会影响我和孩子的感情。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发现女儿总是比邻居的孩子先跳上汽车。无论我在听什么音乐,她都毫无商量地换台转频道。刚开始我很恼火,后来趁她心情好的时候问她,回答说,如果让邻居的女孩听到妈妈在听中国音乐或者歌曲,她会觉得很丢面子。这是什么理论?我虽不快,但是念在她这个叛逆期的无理论可言的年纪,就让了她。每次开车进学校,自动调转频道,调到女儿喜欢的音乐。我发现,这样做了,女儿就很开心。

  有一次,女儿问我一个问题:“妈妈,你在我这么大的时候,如果有人说你坏话,你都是怎么做的?”

  我当时连想都没有想,回答:“他敢。我一拳下去,非把他的鼻子打歪不可。”

  女儿高兴地说:“妈妈,我今天就这么做了。”

  我大惊:“你做什么啦?”

  女儿洋洋得意地说:“有个女孩老是嫉妒我,到处造谣诽谤我。我今天一脚把她踢翻在地上。”说着,女儿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字条:“校长说让你明天到办公室找她。她要和你谈话,我也要吃禁闭。别担心,吃禁闭挺好玩的,我的两个朋友会陪我一起关禁闭。”

  “啊!”你说你听到这个母女谈话会做何感想? 我是气得七窍生烟,又哭笑不得。

  儿子是妈妈的贴心棉袄。在家里的时候,即便那么大的个子了,有的时候还要在妈妈怀里撒个娇,甚至躺在我的床上和我聊天说话。可是,在学校,他俨然换了一个人。对我讲话,充满了大人口吻,有的时候当我问他晚上回不回家吃饭这样的问题,他也在同学面前,假装思考一会儿,说:“我会电话里告诉你。”让我看了好 笑。我看孩子们之间有的时候总是用手语表达一种兴奋和喜悦的感情,于是在家里,我们也编了一套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的碰触手语,又拉钩,又击掌,最后还“嗨” 地大喊一声。

  其实,当大人放下所谓家长的架子,和他们做一做朋友,他们的那些小游戏,也是充满乐趣的, 同时也让我们变得年轻。

  青春期的年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处在叛逆期的年轻人,他们都有一个共有的通病,就是宁可和朋友交流沟通,却是对父母守口如瓶。而朋友往往可以做他们的知心人,却没有什么人生经验给他们出主意走出低谷。父母想探究竟,儿女却把父母当作陌生人,拒之千里之外,让做父母的操心伤心却无从帮助到他 们。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自己就有两个正直青春期的孩子。我也常常眼看着他们在伤心落泪,挣扎无助,却不愿意向我求助。让我心如刀割。记得有一天的晚上,我在电脑上忙碌自己的文章,已是夜里三点左右,我起身查看房门,却听到女儿屋里传来嘤嘤的哭泣声音。我小心贴着门缝倾听,却传来如此撕心裂肺的哭声,从被子里闷闷地传来。我一下推开房门,跑到她的床边,询问她这是为了什么?告诉我出了什么事?她看见是我,却哑然停止哭泣,只是说她困了,想睡觉。什么都问不出,我只好退出房门。那晚,我久久无法入睡。我懊恼自己花在工作和电脑上的时间太多,忽视了女儿的成长。我想帮助女儿,而她的心门却对我锁着,我打不开,着急忧伤,又无可奈何。

  这两个高中生的卧轨自杀,第二个女孩还没有找出原因,据说是各方面都很优秀,也进入了理想大学。第一个男孩,却是因为前一天和女友分手的缘故。最终,逃不过的,还是“情”字。

  我对青少年时期的感情是持珍惜和爱护之意的。我并没有像很多的中国家长那样,好像是谈情色变,仿佛犯了人生大忌。其实,孩子之间的感情,在我看来,很多都是最纯洁和美妙的朦胧感觉。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有自己的经历作为例子,意在说明,只要家长引导正确,人生的最初的感情体验,会成为孩子日后人生经历当中最美好的感情回忆。


  我记得自己是很早熟的女孩,在小学时候就开始喜欢男生。当进入十六岁花季的时候,开始真正的第一段恋情。少男少女,那种朝暮相思之情,是很难用言语描绘 的。因为年少,因为叛逆,因为脆弱,因为情窦初开,所以,如果有哪怕一点点的逆反声音,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困扰。在这方面,我的父母做得很好。他们从来 也没有大惊小怪,一切让我们自然发展,但是时不时地敲些边鼓,提醒我们学习上进。当然,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每天都在充满了变数。有的时候,走过了一段看似 弯路的过程,对以后的人生未必是坏事。

  当然,对待孩子感情的处理,也是因人而异。比如我的儿子,他开朗阳光,纯洁率真,有芝麻绿豆大的事情都要向我汇报。对他,我是相当了解。所以,当他告诉我 有个小“女朋友”的时候,我只是把这个儿子的特殊朋友,当作普通朋友看待,并不每次着重提起。有一次,他说想请女孩吃冰激凌,我这个妈妈还开车邀请女孩出来,给他们两个小人一人买一块冰激凌,自己坐在外面的汽车里等待,儿子和他的“女朋友”在里面“约会”。我从心里羡慕这纯真的感情。当然,最后以分手而告 终,但是,那没有什么,即使今天儿子说起来,都有几段值得他回忆的“恋爱”经历,里面还有妈妈的汗马功劳呢。

  对女儿,说真的,我“输”的很惨。女儿敏感,好强,叛逆。我们彼此太了解,我们彼此又很陌生。作为女儿,她了解我更多,所以常常利用我,最终达到她自己的目的,向一个充满诡谲的精灵。当我正在被她牵着鼻子绕圈圈的时候,她已经在那里捂着嘴偷笑了。作为母亲,我知道她有心事,虽然只是些小女孩之间的把戏,但是对她很重要,那些个人,那些个事,也许一直占据着她的心。而她,即使挣扎到痛苦,也是深藏内心,独自忍受。有的时候,我眼看着她在煎熬,我心在流泪,却无从插手。我只好向神祷告,祈求神给我赐智慧,让我变成女儿最知心的朋友,让我分担她的少女的忧伤,让她变成快乐的小鸟。


  时间总有一天会说话。我想,无论孩子是否塞上耳机听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好像没有听到我们的絮絮叨叨,但是,我相信他们总是在测试我们的耐力。上帝召唤我们从那个年龄走来,终于变成了父母亲,总是让我们一边感念我们父母的含辛茹苦,一边让我们体会孩子们成长的烦恼艰辛。没有别的办法,再耐心一些,再有爱心一点。也许,就是再稍微长点时间的耐心和爱心,就会让孩子回心转意。


  毕竟,每一个人都是那样走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