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之行(六)

(2009-01-23 14:45:57)
标签:

2003夏

新疆

旅游

西北风光

故乡行

分类: 故乡的云

                       天山大峡谷

 

   这一天的旅程是比较轻松的, 我们一路走过辽阔的大草原,并常常抑制不住请求司机停下车子在路边,因为我们都想在白云,山峦,草地上好好地跑一跑,跳一跳,把大草原的灵气吸收到自己的身体里。在草原上,孩子们最欢呼跳跃的,是草原上奔跑的野兔子,不时从草洞里钻进钻出的土拨鼠,他们灵巧可爱,我们还特意想停下车近距离的观看,但是他们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几乎是眨眼的速度,一下子就会消失,马上又会从另一个地洞里冒出头来。它们在和我们玩捉猫咪呢。当然,漫山遍野的牛羊就不用说了。


   接近中午的时候,沿途的风景有了变化,一马平川的草原消失了,四周出现了一些由红褐色的岩石组成的山谷。山谷仿佛经历了亿万年的风雨冲刷,形成了一层一层的横向切割的形状,令它们看起来雄伟壮观,波澜起伏,满山红透,很有独特的魅力。


   导游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进入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北部,到了有名的风景区天山大峡谷。而天山大峡谷,在维吾尔语里,也叫克孜里亚大峡谷,是红色的山崖的意思。


新疆之行(六)


   大哥把昨晚没有吃完的羊肉装了袋带上了车,它就成了我们今天的午餐。汽车停在了山前的停车场。司机下车检查,发现一个后轮胎跑漏了气。他心痛得不得了,赶紧到附近的小店里打探修车的事情。而女儿也许由于旅途的疲劳,或许是天气的炎热,浑身无力,只想睡觉。司机很体谅我们,一边换备用胎,一边帮助我们照例女儿。我们一行人就进山观赏去了。


   进入洞中之后,就不感觉到炎热了,反而有一丝凉意阵阵袭来。谷底很平坦,脚下有细细的沙土,四周有泉水的声音,再看地下,就有小股的细流蜿蜒流过,用手捧起来喝一口,水是清凉的,有甜甜的味道。沿梯向上,里面的道路蜿蜒曲折,奇峰异石,到处可见。

新疆之行(六)


   导游指给我们看左侧的峭壁,上面竟然有清晰可辨的壁画,还有汉字“十二姆卡木”的字样。传说故事我已经不记得,只是感叹十二个吹拉弹唱的维吾尔族乐鼓手,每个人物都形象逼真,凹凸有形,栩栩如生。


  在一座大约有30米的绝壁上,我们看到一副软梯悬挂在上面。导游告诉我们,在这绝壁的上面,有一个阿艾石窟,很神秘很悠久。


   儿子对中国的历史故事没有兴趣,也听不懂,却对悬梯兴趣大增,说要爬梯上石窟。我很欣赏儿子的勇敢和冒险,就鼓励他上。儿子立刻就像猴子一样窜上了悬梯。梯子很高也很陡,因为是软的,所以在不住地晃动。我有些担心起来,马上命令他爹紧随其后,保护儿子。导游小姐一看这阵势不是闹着玩的,马上也殿后爬到了悬梯上。其实,导游上去纯粹没有用处,但是我很为她负责任的态度感动。


新疆之行(六)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老公一个劲儿地鼓励儿子往上面看,不要心慌,每一个阶梯都踩稳当了,手也抓稳。我知道,老公也是在为儿子捏着一把汗呢。终于,他们三个人都顺利地爬到了顶部。我站在下面看着充满胜利自豪而向我不住挥手的儿子,一阵冷汗从后脊梁冒了上来。


   这时,大哥在我的身旁说了一句:“你可真是胆大放心,换了你嫂子,她可不行。这有多危险哪。” 我知道,有的时候,我是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往往自己已经做过了,回过头来想想,才觉得后怕。现在,每当我再看这张照片,还是会为自己的危险决定而冷汗直冒。


新疆之行(六)


   来到这个地方,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开始在高耸的石壁之间攀援和穿行。山谷之中,风景变幻多端,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有些地方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导游不断指给我们看那些有名有姓的奇峰异石,我们哪里还去记它们,我们只喜欢仰视那最高的山峰,然后爬上去看群山都被踩在脚下的感觉。


   玩儿了多少时间,已经不记得,只是时间不够,导游看天色渐暗,催促我们赶快回去,我们只好很遗憾地往下面走。上山容易下山难,山中的走道挺陡的,设备也相当简陋,有是生怕头上用简易木板阻挡的石头会突然滚落下来。但每次平安通过,又心存侥幸心理,感谢老天保佑。

新疆之行(六)

   儿子是个细心的孩子,在美国,也养成了很好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当他看到山谷之中,随地乱扔的塑料袋,可乐瓶子,易拉罐时,他对导游说:“导游姐姐,你可不可以不要让他们随便扔东西在山里,这里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是垃圾场。”说完,就捡起地上的塑料袋,开始沿路把瓶瓶罐罐都放进了袋子里面。


老爸很赞同儿子的行为,也开始捡拾地上的垃圾。紧随其后,我,大哥,耕耕,还有导游小姐,各人手拿一袋,把沿路捡到的满满的垃圾,放在了进口的垃圾桶边上。


   导游小姐不住地夸赞儿子,说这是她做导游以来,第一次和游客在景点捡垃圾。“你们美国的教育真好,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爱护环境的意识。如果中国也能做到人人自觉,我们的环境就会干净许多了。今天,你让我也上了一课呢。”

 

新疆之行(六)
    天色不早了。司机的车已经换好了轮胎,说是到了库车县的拜城镇补胎换胎。女儿睡了一觉后,喝了水,吃了羊肉和馕饼,我们又给她吃了随身带的泰诺药片,感觉好多了。通往拜城的路还很长,大哥说,我们今天晚上将会住宿在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招待所大院里。

   汽车迎着夕阳,往拜城方向一路狂奔。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