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亮点

(2012-09-27 09:58:41)
标签:

杂谈

 

  听窦老师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第一大特点:课堂脉络清晰,结构简洁,组成分三大板块: 预学,共学,延学。

  1.学习解决了三个问题:1.文中写了什么?2.怎样写的?3.为什么这么写?

  2.针对《牛郎织女》一课,设计的预学问题:

 a.搜集了哪些有关牛郎织女的材料?

 b.民间故事的写作特点,本文体现在哪里?

 c.读了课文,我的疑问是……

 孩子们的资料丰富;写作特点也总结了很多,虽然有的根本不是民间故事的显著特点,但学生却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文中的特点,学习讨论中收获很多;质疑的环节更是各抒己见,问题是五花八门,深浅不同,角度各异,联系现实,畅谈感想,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3.师:汇总同学们的问题不外乎人的问题,叶圣陶老先生读书,一般按这样的步骤: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式读《牛郎织女》一文。看课题,写人的,我们就从梳理人物关系开始。跟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文中的人物:牛郎,织女,王母娘娘,老牛,喜鹊,哥嫂……窦老师在板书的过程中,把人物分了类,学生观察思考后发现:人间的,天上的,为天上人间搭桥的。接下来,我们了解每个人物与其他人的之间的关系。

我的

感受:窦老师带领孩子们梳理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之际,笑谈间,刚才提出的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那叫一个“巧”。

第二大特点:朗读处理与众不同。仅一句“这姑娘是谁?”“很久很久以前……”竟读出了n种读法,我还是第一次见识这样的朗读教学,那叫一个“鲜”。

第三大特点:课件耳目一新

 牛郎与织女婚后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的生活过的怎么样?课件中“女”与  “子”,和在一起,就是一个“好”字,文中语句“他们过得挺好”,这个“好”字深深地印在所有听课者的心中。

第四大特点:延学内容调动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的情感,问题一旦抛出,学生就各抒己见,师生之间的对话精彩,学生的课堂智慧达到极致,此起彼伏的掌声是最好的证据。

例如:窦老师适时展示了多种版本的《牛郎织女》的片段,与课本中叶老的文字处理相比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窦老师问“比较后,你怎样评价课文的情节与别的版本?”“文中的情节离奇,其他版本离谱”一个男孩脱口而出,顿时,会场上掌声响起来,响了很久,那是对孩子的褒奖,更是对窦老师课堂教学中点石成金的高超技巧的赞颂与佩服。

第五大特点:延学内容宽泛,引导得力,学生收获颇多。

四大民间故事的呈现,课前的阅读,表格的填写,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从所填表格的梳理,讨论中,孩子们既熟知了四大民间故事的内容,又直观的了解了民间故事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课后作业续写牛郎织女的故事铺平了道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果老师自身没有极高的文化素养,没有对文本的研读,哪来如此高水流水似的课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